长江之畔燃起革命星火 江津白沙地下党走过23年战斗里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2日20时55分讯(记者 陈星 岳芷亦)穿越时光,漫步在1926年的江津白沙。
沿江而建的民居,窄窄的青石板路,在深冬的雾中,曾凡觉、周敦琬、戴披星、马若苏、杨月湘等地下党员的容颜依旧清晰,他们的步履透印在了白沙的历史里,留驻在白沙的记忆中。
这一年,江津白沙开始建立地下党组织,直到1949年11月28日江津解放,江津地下党走过了23年战斗里程。在血雨腥风、白色恐怖里,江津地下党遭受国民党数次破坏,但每次都重建和发展起来,最终取得胜利。
今(22)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将带领网友们走进那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瞻仰江津白沙地下党人在艰苦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的高尚品格。
“元宵节”大营救
1927年岁末的一个深夜,寒气在夜色中弥漫。
“就按照刚才的部署,一定要不动声色地把五名同志救出来。”在江津县白沙场附近石珠窼的“周家洋楼”地下室内,身穿夹棉旗袍的周家“五小姐”、年仅22岁的周敦琬环视四周斩钉截铁地说。
此刻,她的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江津县委书记,正主持召开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题是:如何营救前不久被捕的五名同志。
将时间回顾到1926年12月,当时由于大革命陷入低谷,共产党组织活动纷纷转入地下。当时曾在重庆中山中学任教的党员曾凡觉回到江津,他先后介绍戴披星、马若苏、邹德涵、杨月湘、杨继抗入党,建立了江津第一个中共地方党组织。
1927年9月,上级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江津县委,周敦琬担任第一任县委书记。
周敦琬出生于白沙望族,19岁从燕京大学外文系毕业,精通英语和法语。回江津任职后,姿容清雅、仪态大方的她很快赢得“江津才女”的美誉。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早在1924年就加入了共产党。
白色恐怖下,地下党工作极其危险。周敦琬为此非常低调。她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完全是“大家闺秀”的做派。
1927年10月,江津县城对岸德感坝一名地下党员用“江景贤”代号与县委委员杨月湘进行联络通信,被特务截获。特务破译出“江景贤”就是“江津县”谐音,当晚即将县中的党员马若苏、喻凌翔秘密逮捕。
10月10日,江津中山中学进步学生王利初写了一篇文章,揭露国民党和军阀的腐朽和反动,结果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不幸被捕。
面临党组织即将暴露的危险,周敦琬临危不乱,沉着应战。10月下旬,眼看形势进一步紧张,周敦琬决定转移县委机关迁到离白沙45公里的石珠窼“周家洋房”自己家中。
大家反复商量,最后周敦琬思忖再三,批准了党委委员杨月湘在元宵节实施营救的方案。
当时杨月湘选拔了五名团员,组成营救小组。小组以向“犯人”送换洗衣服为借口,与看守接触,不时给看守送烟、送酒肉,逐步赢得看守的“信任”,同时摸清了牢房的详细情况。
元宵节当晚,县城里热闹非凡。此前,营救组在县女中校长刘玉书办公室偷拿了一张施俊杰的名片。施俊杰刚继任江津中学校长,营救组假托其名义在名片上写道:我接任校长以来,有些事还要向前任主任马若苏交待一下,请准将马若苏等人押回校商谈一小时。
地下党一名同志装扮成县中的校工老李直进县衙,将名片递给了为赖心辉祝寿的钱县长。钱县长正忙于喝酒打牌,一看是江津名流施俊杰的名片,晕乎乎地批准了这个请求。
两个士兵押着马若苏三人到了江津中学,“校工”将他们引进会客室,化装成施俊杰的党员周友涛客气地请“两位兵爷”喝茶休息,自己引马若苏到后面“谈话”。
一出会客室,几人一溜烟跑到操场墙边,迅速搭梯翻上院墙,抱着竹竿滑下,杨月湘提着马灯接应。众人绕过有重兵看守的西门,顺利逃出樊笼。
用诗歌抵制日货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实行“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方针。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另一方面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巩固和发展了抗日局面,进一步发展壮大了自己。
江津作为战时“陪都”近郊县,位置特殊,形成了大后方著名的“津沙文化区”,文化界涌现了众多的救亡团体和统一战线组织。
抗日战争爆发后,白沙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抗战大后方区域性行政、经济、文化和援战中心,为全国抗战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全镇上下团结一心,共赴国难,时任国民委员会副委员的长冯玉祥将军称之为“最爱国的市镇”。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教亡宣传开始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白沙人吴芳吉是江津进步知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主要代表,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诗歌抵制日货的爱国诗人。
“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晚,他召集全体学生到操场集合,怀着沉痛的心情宣布这一消息,声泪俱下地历数侵华日军的残忍暴行。
在这期间,吴芳吉创作出抵制日货的经典诗歌《仇货买不得》和故里宣传抗战的《抗日歌》《巴人歌》等。
特别是《仇货买不得》,全诗共六句:仇货买不得,仇货买不得!买了仇货,卖了中国!休将仇货污人格,信誓勿逾越!这首诗很快在重庆的报纸发表,并在重庆城和江津县城传开,立即引起轰动。
江津的抗日救亡宣传蓬勃开展,江津地方党员朱近之和爱国进步青年邱维新、周德华、夏渝白、夏立勋等组织宣传队,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遍及江津城乡。
地下党组织四次受挫
1935年4月到1938年8月,江津地方党组织虽然断线脱档,没有统一的县委或特支。但这期间学校党员和地方上的党员并没有停止活动,他们以分散或个人体的方式进行斗争,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纲领等。
1939年,江津恢复了地方党组织,组建了中共江津县支,特支隶属川东特委领导,特支积极开展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抗战等。
但由于特支活动过于暴露,白沙镇地下党曾四次受挫。其中受挫最严重的当属“中国书店事件”。
中国书店总店设在重庆,在白沙设立分店。书店建有党小组,党员陈建新、潘世和到书店工作后,出壁报、贴标语,行动突出,引起特务注意。
当时,有一名姓张的特务天天到书店看书,流露出对国民党的不满,表示愿到陕北去。陈建新吸收他参加歌咏队,答应为他去陕北想办法。特务分子就这样伪装打入了歌咏队和中国书店,刺探共产党组织情况。
1937 年7月,江津特支研究了白沙中国书店工作过于暴露的问题,决定暂时停止救亡工作,并将书店店员、共产党员陈建新调走。
8月,正当特支派人准备到白沙对书店提出整改措施时,陈建新考取江安剧专,书店为他开欢送会,大家唱歌跳舞。
晚上,常来书店看书的读者带着特务来到宿舍和旅馆,将陈建新等三名党员和部分进步读者密捕,后解押到江津城,关进宪兵营,中国书店也因此被查封。
陈建新等叛变,供出了江津特支领导及各支部的情况。8月到9月,国民党军警及特务先后四次对江津特支及其下属的江津被服厂、国立九中、渝女师支部的党员进行逮捕,使整个江津县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给江津的革命力量带来了严重损失。
“中国书店事件”是白沙地下党组织遭遇国民党的四次破坏之一,此外,“春荒暴动"、 “九三起义”、夏光行变节等事件对白沙镇地下党组织同样造成了严重破坏。
星火燎原取得胜利
“中国书店事件”给江津的革命力量带来了严重损失,但江津党的活动并没因此停止。第一中山中学、德感武昌艺专、杜市场、双河场等地方仍有党组织在活动,星星之火,仍在燎原。
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努力,新的江津县委得以组建。周平担任县委书记后,着手理顺了组织关系。
抗日战争期间,江津地方党组织紧紧把握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原则,赢得了江津大批师生和文化名流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江津很快恢复了基层组织,重建了县委。江津地下党组织没有被困难和失败吓倒,而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新的工作方法。
当时,县委团结一切爱国人士,同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的丑恶行径作坚决、顽强的斗争,发动和领导江津各阶层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成为江津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者和主力军。
白沙党组织本身的恢复和发展,是在1941 年初秦朝亨任江津县委书记以后,当时白沙有党员12名。
江津人民不惧挫折、勇于斗争,江津重新组建起来的地下党江津县委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进行组织整顿,转变工作方法,将工作深入到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津南蔡家山区和津北等地区,终于打破了敌人无数次企图破坏的阴谋,江津地下党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革命烈火在江津大地上熊熊燃烧。
1949年11月29日,白沙宣告解放。解放前夕,江津地下党员发展到99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