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一门酥食三代人薪火相传
在彭水,酥食是苗家有名的美食,是节日和婚宴不可或缺的小吃之一。其中以鞍子酥食最具代表性。曾经的传统苗家婚宴,客人落座后,先是干盘、荤盘,吃过退盘后才开始上菜。在干盘中,各种形状的酥食就会端上桌,大人小孩都喜欢吃。如今,在彭水县一些乡镇,仍可看到有人在制作、出售酥食,小小的酥食勾起了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又让这项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

彭水:一门酥食三代人薪火相传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2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4日6时5分讯(特约通讯员 廖唯)在彭水,酥食是苗家有名的美食,是节日和婚宴不可或缺的小吃之一。其中以鞍子酥食最具代表性。曾经的传统苗家婚宴,客人落座后,先是干盘、荤盘,吃过退盘后才开始上菜。在干盘中,各种形状的酥食就会端上桌,大人小孩都喜欢吃。如今,在彭水县一些乡镇,仍可看到有人在制作、出售酥食,小小的酥食勾起了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又让这项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

炒米。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善感乡水田村2组村民杜小琼也会酥食制作技艺,她是家里酥食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昨(23)日,笔者见到杜小琼正在和奶奶董国云、母亲董泽情一起制作酥食。

“奶奶今年已经是85岁高龄,母亲72岁,从记事开始,就记得母亲跟着奶妈学做酥食,后面自己也跟着母亲和奶奶学。”杜小琼说,她们家酥食制作的历史比较长,保留至今的那块制作酥食的印拓就是见证,听奶奶说这块印拓是祖母那一辈就传下来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三代人一起制作酥食。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杜小琼家制作的酥食跟其他人制作的酥食不一样,她们在保持传统制作技艺不变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为了让酥食的口感更好,品种丰富起来,她们往酥食里面加各种馅料。

关于酥食的制作技艺,杜小琼总结的是“原材料少,工序复杂”。

杜小琼在整理成品酥食。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杜小琼介绍,酥食的主要原料是优质糯米,糯米清洗干净后,倒入用柴火烧热的大铁锅内用文火炒,一次不能炒太多,否则会熟得不均匀,炒至米粒变熟、微变焦黄即可,更不能炒糊;经过文火炒制后,用石磨推碾成面,再“回”上1-2天的时间待用;同样用文火把芝麻和花生炒熟,用于制馅;将白糖或者蜂蜜按一定比例兑水加热融化;接着把糖水和炒熟的芝麻按比例加入米面中揉,揉搓米面很关键,揉干了,做成的酥食容易散,揉稀了,则凝不成形状,必须得干湿恰当,摸起来要有软绵绵的感觉。

董国云(中)为董泽情(左)和杜小琼(右)讲解制作酥食的知识。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另外,把炒熟的芝麻和花生放进石磨里碾细捏成团,这就是酥食的馅。

酥食的各种形状是在印拓上拓印的,一段长约40厘米的木方,一面被挖成多种不同形状的图案,有花鸟、动植物等;另一面则全部被挖成圆形,唯一不同的是底部的图案,这便是木制印拓。

三代人传承一门酥食传统制作技艺。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把揉好的米面撒到印拓底部,然后加馅,再放入米面,用筷子擀平,再用碗沿磨光滑,拓印成形后还不算完工,得用圆木棒轻轻敲打拓印的四周,敲打至可以把拓印好的成形酥食倒在竹筛上,然后就会看到花鸟、植物、人物等图案在酥食上呈现出来,栩栩如生,非常漂亮。接着,把酥食放在锅内用中火蒸上1分钟左右就出锅。

成品酥食。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笔者拿起一块酥食,一股米香扑面而来,放进嘴里,轻轻咬动,绵软、香甜挑动着味蕾,回味悠长……

杜小琼说,她们一天最多能做1000个酥食,主要销往县城,目前供不应求。对于这门手艺,她也表示不管怎样都要一直坚持做下去。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彭水:一门酥食三代人薪火相传

2019-10-24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4日6时5分讯(特约通讯员 廖唯)在彭水,酥食是苗家有名的美食,是节日和婚宴不可或缺的小吃之一。其中以鞍子酥食最具代表性。曾经的传统苗家婚宴,客人落座后,先是干盘、荤盘,吃过退盘后才开始上菜。在干盘中,各种形状的酥食就会端上桌,大人小孩都喜欢吃。如今,在彭水县一些乡镇,仍可看到有人在制作、出售酥食,小小的酥食勾起了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又让这项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

炒米。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善感乡水田村2组村民杜小琼也会酥食制作技艺,她是家里酥食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昨(23)日,笔者见到杜小琼正在和奶奶董国云、母亲董泽情一起制作酥食。

“奶奶今年已经是85岁高龄,母亲72岁,从记事开始,就记得母亲跟着奶妈学做酥食,后面自己也跟着母亲和奶奶学。”杜小琼说,她们家酥食制作的历史比较长,保留至今的那块制作酥食的印拓就是见证,听奶奶说这块印拓是祖母那一辈就传下来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三代人一起制作酥食。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杜小琼家制作的酥食跟其他人制作的酥食不一样,她们在保持传统制作技艺不变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为了让酥食的口感更好,品种丰富起来,她们往酥食里面加各种馅料。

关于酥食的制作技艺,杜小琼总结的是“原材料少,工序复杂”。

杜小琼在整理成品酥食。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杜小琼介绍,酥食的主要原料是优质糯米,糯米清洗干净后,倒入用柴火烧热的大铁锅内用文火炒,一次不能炒太多,否则会熟得不均匀,炒至米粒变熟、微变焦黄即可,更不能炒糊;经过文火炒制后,用石磨推碾成面,再“回”上1-2天的时间待用;同样用文火把芝麻和花生炒熟,用于制馅;将白糖或者蜂蜜按一定比例兑水加热融化;接着把糖水和炒熟的芝麻按比例加入米面中揉,揉搓米面很关键,揉干了,做成的酥食容易散,揉稀了,则凝不成形状,必须得干湿恰当,摸起来要有软绵绵的感觉。

董国云(中)为董泽情(左)和杜小琼(右)讲解制作酥食的知识。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另外,把炒熟的芝麻和花生放进石磨里碾细捏成团,这就是酥食的馅。

酥食的各种形状是在印拓上拓印的,一段长约40厘米的木方,一面被挖成多种不同形状的图案,有花鸟、动植物等;另一面则全部被挖成圆形,唯一不同的是底部的图案,这便是木制印拓。

三代人传承一门酥食传统制作技艺。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把揉好的米面撒到印拓底部,然后加馅,再放入米面,用筷子擀平,再用碗沿磨光滑,拓印成形后还不算完工,得用圆木棒轻轻敲打拓印的四周,敲打至可以把拓印好的成形酥食倒在竹筛上,然后就会看到花鸟、植物、人物等图案在酥食上呈现出来,栩栩如生,非常漂亮。接着,把酥食放在锅内用中火蒸上1分钟左右就出锅。

成品酥食。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笔者拿起一块酥食,一股米香扑面而来,放进嘴里,轻轻咬动,绵软、香甜挑动着味蕾,回味悠长……

杜小琼说,她们一天最多能做1000个酥食,主要销往县城,目前供不应求。对于这门手艺,她也表示不管怎样都要一直坚持做下去。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