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待我比亲兄弟还亲” 酉阳村民泪别第一书记冉景清
诉衷肠
他是真心待我,比亲兄弟还亲
10月23日晚上7:00,“冉景清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酉阳殡仪馆举行。
冉景清的妻子龚嫦明,悲恸万分,早已哭成泪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现场,忍不住悲戚连连,不愿也不敢去触碰她痛失爱人的巨大伤痛。
下午3时,自发前来悼念的百余名大河口村民,已经挤满了灵堂。有人扛着花圈,有人别着白花,有人捧着香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向他们的老朋友、心中的好干部道别。
“冉书记好啊!无论贫困户怎么吼他,从来不发脾气。”
“冉书记走的前一天,我们还在一起烤火谈心,他是真心待我,比亲兄弟还亲!”
“今年我养的肥猪已经长到了三四百斤,冉书记答应过腊月要来吃腊肉的……”
在冉景清的灵堂前,村民们围聚在一起,摆谈着与这位酉阳县苍岭镇大河口村“第一书记”有关的记忆,泪眼婆娑。
一年零十个月的驻村时光,说来太长,长到已经让冉景清住进了贫困户心窝里;但又太短,短到任何一个平常瞬间,此时都成了触动人心的回忆。人群中一会儿传来哭声,一会儿又陷入沉默。
大家都明白,这是陪书记的最后一晚了……
悲伤在肃穆的氛围中漫延。
“别了!别了!我们的好书记……”24日凌晨5时,在秋雾乍起的黎明中,在热泪滚滚的目光里,冉景清走完了41岁人生的“最后一程”。
攀山路
往返7小时只为送他“最后一程”
“自从知道冉书记走了,我们就一直在问,什么时候来给他送别,无论如何也要来。”提起冉景清,74岁的五保户石维绪又抹了一把眼泪。
10月16日凌晨,通宵加班的酉阳县苍岭镇大河口村“第一书记”冉景清,因公殉职倒在了扶贫工作第一线。生前,他一心为民尽责,为村庄致富谋出路,早已成为群众心中的“最贴心人”。
消息传开,村民、村干部怀着悲恸的心情,相继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23日,大河口村的村民们联系了三辆中巴车,自发前往酉阳县殡仪馆。也有一些村民开着小轿车,分别从大河口村委会、石泉古苗寨、苍岭镇镇府等地出发,陆续汇集在酉阳县殡仪馆外。
下午3时,离原定的告别会还有数小时,前来吊唁的干部群众早已挤满灵堂。
由于没有手机,贫困村民石维绪早上9点就等候在苗寨公路边,生怕错过进城送冉景清“最后一程”。
“冉书记工作很细心,一周要来寨里走访几次贫困户,每次都会上我家看看。”石维绪所住的苗寨古屋,已有500年历史,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去年冬天,政府补助2.2万元,在冉景清的张罗下,石维绪家的D级危房改造完成,度过了一个温暖的新年。
人群中,兜底贫困户胡周昌的身影显得有些特殊。
胡周昌家住大河口村六组(香树坪),往返到村委会,需近4个小时,加上到殡仪馆的汽车车程,则要近7小时。几年前一场事故,让胡周昌的腿落下残疾,但是他还是自发前往县城,为他心目中的好干部送行。
“冉书记来看我们,从来没嫌远,今天我来送他,再远也要走。”胡周昌步履瞒珊,目光却笃定。
“有的贫困户实在太远,村干部就劝他们不要来了,但大家不听,宁愿第二天投靠亲戚,也要赶来。”大河口村综合服务专干石毅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前来吊唁的村民大多早上从家中出发,中午乘车前往酉阳县殡仪馆,直到下午5时,才吃上当天的第一口饭。
谋出路
村委干部因他凝聚力量
哀乐四起。为冉景清送“最后一程”的,除了村民代表、贫困户外,还有他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亲密战友。
驻村以来,冉景清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一年零十个月的并肩作战,他与村干部建立了深厚友谊,大家以兄弟相称,共同干事创业。
“冉书记脾气特别好,无论贫困户怎么吼他,都不会生气,而是耐心讲政策,做工作……”贫困户心目中的冉景清,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谦谦君子。但涉及到工作原则性问题,他却从来不“和稀泥”。
今年9月,56岁的大河口村村主任李元江就因为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和冉景清红了脸。当时,香树堡部分村民水管堵塞,讨论中,冉景清主张更换水管,李元江主张寻找新水源。争执之下,当了16年村主任的李元江索性撂话:“平时还称兄道弟,现在为了工作的事情差点拍桌子翻脸,这个村主任我不干算了!”
让李元江意外的是,第二天一大早,自己还在睡梦之中,冉景清就率驻村工作队,前往三个水源地调查,最终采用了李元江的方案,当天就安装了水管,解决了12户、40名群众饮水问题。
看到问题得到解决,李元江想为自己发脾气而向冉景清道歉,又觉得抹不开面子。这时,冉景清主动找到了他:“李二哥,我那天太冲动了,你生我哪样气呐?”
直到冉景清离世的前一天,两人还在火炉前讨论起这个话题。
“二哥,我们在一起工作,日后可能还要争论好多回,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兄弟之间就不要往心里去。”冉景清的话温暖了李元江的心。
“我常常说,我们村干部谁要是能有冉景清30%的大度,村里工作就好开展得多!”李元江提高声调,又突然降低音量:“可惜,他走得太年轻了……”
“以后也要向你学习,注意沟通方式和说话语气……”在冉景清的黑白画像前,李元江喃喃细语。
“说实话,冉书记来村里前,班子的凝聚力和沟通力是有问题的。”大河口村支部书记赵昭伟坦言。
冉景清一驻村,就组织村支两委每周一召开例会。上一周工作完成情况,下一周怎么开展?村干部都要摆在例会上亮出来。同时,冉景清还提倡大家读报纸、学文件,轮流分享学习心得。
“如今,班子的力量凝聚起来了,干部的工作学习和政策传达效率大大提高了。”赵昭伟说,大家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多亏了冉景清的感染。
望前路
村民的好日子凝聚着他挥洒的热血
“去年,冉书记建议我种油菜,我种了4亩地,收成不错。今年他建议我养蜂,我又养了10桶蜜蜂。”提起冉书记的好,贫困户李元跃不善言辞,但提起冉景清为他“量身定制”的脱贫方案,李元跃如数家珍。
退耕还林长久以来,大河口面临找不到产业的窘况。在冉景清倡议下,村庄大力发展油菜、蜂蜜、骡子、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达标者还可以获得产业扶持资金,让和李元跃一样的贫困户重新燃起了生活希望。
目前,大河口村“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剩余75户贫困户,其中近半数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原因各异,大家向往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却相同。冉景清在走访过程中,为贫困户们谋划了增收良方:
通过小额信贷,壮大集体经济——去年,45户村民入股旅投公司,一户一年计划增收3000元,年底前就可以开始分红;石泉古苗寨80多层木质房屋零次栉比,需加强消防安全防护,加快旅游发展…
冉景清走后,他为贫困户谋划的好日子,由村支两委接过画笔,继续描细描精。
关于冉景清的和大河口村的故事,村民们从白天摆谈到了长夜漫漫,还未说完。
天边就要泛起青白,灵堂中没有人再说话,大家知道,最后的告别已经到了。
24日凌晨5时,送别冉景清的车队缓缓驶向板桥乡——这位“第一书记”的生养之地。百里之外的大河口,阿蓬江水滔滔,发出呜咽……
静默的殡仪馆内,“报效祖国,鞠躬尽瘁,一世无憾尤无悔;热爱事业,光明磊落,终身不济也不骄”的挽联,是冉景清留下的最后誓言。
记者手记:
倾心尽情“驻”进百姓心窝
群众冷暖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跟进报道酉阳“第一书记”冉景清的先进事迹中,群众、同事、领导对他的交口称赞令人印象深刻。
冉景清对群众的帮扶、对同事的关怀、对工作的恪尽职守,体现在一个又一个细节中:到五保户石维绪家中走访,他总是习惯拉一拉灯,看看老人家用电是否有保障;帮助贫困户石建成家买装房材料,他开车接送,不厌其烦;村里修农村四好公路,他自掏腰包,买来西瓜和矿泉水为工人解渴……
“如果不是真的好,谁大老远来跑来为你哭一程。”无论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冉景清都给予了无差别的尊重和关爱。
正是在这样的用心用情中,他通过22个月的驻村时光,深深“驻”进了老百姓心窝里。他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激励着村民在贫困中奋起。
冉景清走了,他留给大河口村的温情和温暖,已经成为脱贫攻坚战线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势必激励更多的人在脱贫的大道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