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喜看高梁新变化 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虽是深秋,但甘宁镇高梁村的山间,还是绿意盎然。一条水泥公路犹如玉带依山盘旋而上,在山间几经曲折伸进一个村落。 

万州:喜看高梁新变化 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2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8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范晴 通讯员 李进发)虽是深秋,但甘宁镇高梁村的山间,还是绿意盎然。一条水泥公路犹如玉带依山盘旋而上,在山间几经曲折伸进一个村落。 

昨(27)日一大早,万州区开源水务公司总经理吴雪松又驱车赶往高梁村。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是村里的第一书记了,但他的心始终与村民们在一起。脱贫攻坚启动之初,吴雪松自告奋勇,到贫困村高梁村任第一书记。后来,因为工作关系,他把接力棒交给了同事徐万奎。

种植产业硕果累累。通讯员 李进发 摄

“村里能有今天的变化,真的要感谢帮扶单位哟。”如今在高梁村,谈起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一个劲地夸赞帮扶集团开源水务公司。 

变化一:党建带出好支部

走进高梁村村委会,笔者便被围墙上一幅幅生动精美的图画吸引住了。仔细一看,有党建内容、脱贫攻坚政策宣传,还有党务、村务公开等,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我们帮扶集团出资打造的党建文化墙。”一旁的高梁村第一书记徐万奎给笔者介绍。笔者围着围墙移步查看发现,这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墙画涵盖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廉政教育、党员风采、乡村振兴等内容。设计新颖、内容齐全,对党员群众了解、支持、监督、参与、融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设计,让原本普普通通的墙壁摇身一变,成了一面党建知识墙、政策明白墙,成了一本会说话的故事书,开辟了基层党建工作宣传新阵地。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帮扶工作,首要是帮扶党建。”徐万奎介绍,作为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进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了解村党支部的情况。通过座谈和实地了解,驻村工作队决定先从党支部班子建设帮起。

进村后,驻村工作队开始走家串户,每次,他们都会带上一两名村干部。经过半个月爬坡下沟的走访,下派干部在村干部眼中“走读”“镀金”的形象改变了。“人家都吃得了苦,咱们还有啥理由不埋头干。”村党支部书记张义春说。村干部的思想变化,让驻村工作队员们信心倍增。很快,开源水务公司向村里捐赠会议桌、书桌、座椅、电脑,夯实了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自此,每周的党支部例会,成了这个小院雷打不动的活动,原本凝聚力不强的班子又充满了生机活力。

“现在的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在帮扶单位的帮扶下,不但有了凝聚力,而且还有战斗力。”作为联系高梁村的镇领导,骆宏平深有感触。

变化二:昔日荒山变“金山”

高梁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1523人中贫困户就有61户182人,产业十分空虚。

发展产业,是拔除穷根的关键之举。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差、产业支撑薄弱,贫困群众增收难度大,是摆在高梁村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破解产业空虚这个难题,让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从进村的第一天开始,吴雪松和驻村工作队员们就开始思索。“结合实际靠山吃山。”在经过充分调查和研究后,帮扶单位提出了发展种养殖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并郑重承诺:通过发展产业帮助乡亲们脱贫增收。

养殖产业风生水起。通讯员 李进发 摄

走进高梁村2组的红心蜜柚基地,金黄色的蜜柚挂满枝头,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一片蜜柚是我们脱贫攻坚中发展的产业。”驻村工作队员龙浒介绍,红心蜜柚只是村里发展的众多产业中的其中一个。

除此之外,村里还根据实际发展了柑橘、淡水养鱼、花椒等产业。产业从无到了有,从有到了强。

贫困户郭第冬患有先天性听力残疾,外出务工无门,只能在家干点农活,加之妻子也是智力残疾,造成这个本就不幸的家十分贫困。针对郭第冬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为他量身定制了产业脱贫方案:一是养殖山羊,二是依托农田发展淡水养殖。“我们家就是靠这两个产业脱的贫。”站在羊圈边,郭第冬对帮扶单位的真心真情帮扶,充满了感激。

如今,站在高梁村制高点向下俯瞰,昔日的荒山在农民的勤劳开垦下,已经栽上了致富树,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金山”。

变化三:饮水住房有保障

走进甘宁镇高梁村,村民的院子里,自来水池成为司空见惯的基础设施。拧开龙头,清亮亮的自来水奔涌而出,洗菜、洗衣、盥洗,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

时光倒回到脱贫攻坚前,村民们为了吃水必须要到屋外的水井里挑水喝,贫困户曾德刚便是其中之一。“以前是挑水喝,一遇到夏天天干,便是到处找水喝。”回忆以前的喝水境况,曾德刚如是说。

饮水是老百姓最关切的生存大计之一,如果乡亲们饮水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还怎么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作为帮扶单位负责人的吴雪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随后,他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摸清实际情况,并向乡亲们约定:一定会让大家吃上自来水。随后,开源水务公司充分发挥优势,决定对建卡贫困户及新增困难户中没有用上自来水的家庭免费安装自来水,并对部分损毁严重的管网实施改造。

几个月后,7个组的41户村民终于吃上了放心的自来水。同时,公司还根据实际,对农田灌溉管道进行修复,免费安装了800米主水管,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

“以前,这一段全是泥巴路,又窄又陡,中间还有条小水沟,别说运送东西,遇上下雨天,出行都难。”近来,村民李常太得闲时,总爱站在院门口,眯着眼望着门前新修的水泥便道,他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人行便道修好后,家里买了小斗车,用来运送农产品。让群众出行方便,是解决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具体行动。 

脱贫攻坚以来,高梁村先后累计硬化公路8.8公里,硬化人行便道5.6公里。如今,一条条整洁平坦人行便道,从公路延伸出去,联通各个农家院落,就像一条条“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注入活力。

走进贫困户伍忠平的新家,家电家具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有厨房和独立的卫生间,跟城里的房子相差无几。“住了大半辈子破房子,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房。”在他眼里,这是脱贫攻坚带给他的惊喜。在帮扶集团和镇党委的大力帮扶下,他享受到了D级危房改造,住房得到了保障。

数据显示,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开源水务公司共计为高梁村投入帮扶资金40余万元,落实项目7个,争取财政投入资金491万元,发展产业,硬化公路,新修便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等,让原本的“后进村”,成为如今的“后劲村”。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万州:喜看高梁新变化 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2019-10-28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8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范晴 通讯员 李进发)虽是深秋,但甘宁镇高梁村的山间,还是绿意盎然。一条水泥公路犹如玉带依山盘旋而上,在山间几经曲折伸进一个村落。 

昨(27)日一大早,万州区开源水务公司总经理吴雪松又驱车赶往高梁村。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是村里的第一书记了,但他的心始终与村民们在一起。脱贫攻坚启动之初,吴雪松自告奋勇,到贫困村高梁村任第一书记。后来,因为工作关系,他把接力棒交给了同事徐万奎。

种植产业硕果累累。通讯员 李进发 摄

“村里能有今天的变化,真的要感谢帮扶单位哟。”如今在高梁村,谈起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一个劲地夸赞帮扶集团开源水务公司。 

变化一:党建带出好支部

走进高梁村村委会,笔者便被围墙上一幅幅生动精美的图画吸引住了。仔细一看,有党建内容、脱贫攻坚政策宣传,还有党务、村务公开等,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我们帮扶集团出资打造的党建文化墙。”一旁的高梁村第一书记徐万奎给笔者介绍。笔者围着围墙移步查看发现,这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墙画涵盖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廉政教育、党员风采、乡村振兴等内容。设计新颖、内容齐全,对党员群众了解、支持、监督、参与、融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设计,让原本普普通通的墙壁摇身一变,成了一面党建知识墙、政策明白墙,成了一本会说话的故事书,开辟了基层党建工作宣传新阵地。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帮扶工作,首要是帮扶党建。”徐万奎介绍,作为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进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了解村党支部的情况。通过座谈和实地了解,驻村工作队决定先从党支部班子建设帮起。

进村后,驻村工作队开始走家串户,每次,他们都会带上一两名村干部。经过半个月爬坡下沟的走访,下派干部在村干部眼中“走读”“镀金”的形象改变了。“人家都吃得了苦,咱们还有啥理由不埋头干。”村党支部书记张义春说。村干部的思想变化,让驻村工作队员们信心倍增。很快,开源水务公司向村里捐赠会议桌、书桌、座椅、电脑,夯实了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自此,每周的党支部例会,成了这个小院雷打不动的活动,原本凝聚力不强的班子又充满了生机活力。

“现在的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在帮扶单位的帮扶下,不但有了凝聚力,而且还有战斗力。”作为联系高梁村的镇领导,骆宏平深有感触。

变化二:昔日荒山变“金山”

高梁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1523人中贫困户就有61户182人,产业十分空虚。

发展产业,是拔除穷根的关键之举。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差、产业支撑薄弱,贫困群众增收难度大,是摆在高梁村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破解产业空虚这个难题,让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从进村的第一天开始,吴雪松和驻村工作队员们就开始思索。“结合实际靠山吃山。”在经过充分调查和研究后,帮扶单位提出了发展种养殖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并郑重承诺:通过发展产业帮助乡亲们脱贫增收。

养殖产业风生水起。通讯员 李进发 摄

走进高梁村2组的红心蜜柚基地,金黄色的蜜柚挂满枝头,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一片蜜柚是我们脱贫攻坚中发展的产业。”驻村工作队员龙浒介绍,红心蜜柚只是村里发展的众多产业中的其中一个。

除此之外,村里还根据实际发展了柑橘、淡水养鱼、花椒等产业。产业从无到了有,从有到了强。

贫困户郭第冬患有先天性听力残疾,外出务工无门,只能在家干点农活,加之妻子也是智力残疾,造成这个本就不幸的家十分贫困。针对郭第冬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为他量身定制了产业脱贫方案:一是养殖山羊,二是依托农田发展淡水养殖。“我们家就是靠这两个产业脱的贫。”站在羊圈边,郭第冬对帮扶单位的真心真情帮扶,充满了感激。

如今,站在高梁村制高点向下俯瞰,昔日的荒山在农民的勤劳开垦下,已经栽上了致富树,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金山”。

变化三:饮水住房有保障

走进甘宁镇高梁村,村民的院子里,自来水池成为司空见惯的基础设施。拧开龙头,清亮亮的自来水奔涌而出,洗菜、洗衣、盥洗,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

时光倒回到脱贫攻坚前,村民们为了吃水必须要到屋外的水井里挑水喝,贫困户曾德刚便是其中之一。“以前是挑水喝,一遇到夏天天干,便是到处找水喝。”回忆以前的喝水境况,曾德刚如是说。

饮水是老百姓最关切的生存大计之一,如果乡亲们饮水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还怎么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作为帮扶单位负责人的吴雪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随后,他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摸清实际情况,并向乡亲们约定:一定会让大家吃上自来水。随后,开源水务公司充分发挥优势,决定对建卡贫困户及新增困难户中没有用上自来水的家庭免费安装自来水,并对部分损毁严重的管网实施改造。

几个月后,7个组的41户村民终于吃上了放心的自来水。同时,公司还根据实际,对农田灌溉管道进行修复,免费安装了800米主水管,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

“以前,这一段全是泥巴路,又窄又陡,中间还有条小水沟,别说运送东西,遇上下雨天,出行都难。”近来,村民李常太得闲时,总爱站在院门口,眯着眼望着门前新修的水泥便道,他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人行便道修好后,家里买了小斗车,用来运送农产品。让群众出行方便,是解决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具体行动。 

脱贫攻坚以来,高梁村先后累计硬化公路8.8公里,硬化人行便道5.6公里。如今,一条条整洁平坦人行便道,从公路延伸出去,联通各个农家院落,就像一条条“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注入活力。

走进贫困户伍忠平的新家,家电家具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有厨房和独立的卫生间,跟城里的房子相差无几。“住了大半辈子破房子,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房。”在他眼里,这是脱贫攻坚带给他的惊喜。在帮扶集团和镇党委的大力帮扶下,他享受到了D级危房改造,住房得到了保障。

数据显示,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开源水务公司共计为高梁村投入帮扶资金40余万元,落实项目7个,争取财政投入资金491万元,发展产业,硬化公路,新修便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等,让原本的“后进村”,成为如今的“后劲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