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城口水文站站长李庆波:用精准测报守护百姓平安
他生长于河南平原,却毅然扎根山区,在远离人群的角落默默奉献;他是江河的“哨兵”,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用一次次精准的测报上演与洪水赛跑的“生死时速”;枯寂的环境也曾让他感到迷茫,可他最终选择了坚守,哪怕汛期不分昼夜的工作,他依旧初心不改。

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城口水文站站长李庆波:用精准测报守护百姓平安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0-29

他生长于河南平原,却毅然扎根山区,在远离人群的角落默默奉献;他是江河的“哨兵”,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用一次次精准的测报上演与洪水赛跑的“生死时速”;枯寂的环境也曾让他感到迷茫,可他最终选择了坚守,哪怕汛期不分昼夜的工作,他依旧初心不改。

他就是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城口水文站站长李庆波。这个水文站建在城口两大主要河流之一的任河河岸边,担负着向国家防总、重庆市水文局、城口县防办等单位实时雨情报汛预报任务。

流量数据必须精算到0.001立方米每秒、水位数据保留到1厘米、雨量数据要精确到0.1毫米……在水文站向上级报送的信息中,一串串精准的测报数据,为任河流域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李庆波在冬季深入河道进行测量。(受访者供图)

扎根山区

枯寂的生活让他迷茫

李庆波大学读的就是水文专业,他现在还记得2006年去城口站报到的情形:当时从重庆主城到达城口县城要9个小时,沿途的大山和深沟,让习惯了一马平川的他,感到害怕。

来到山高林密的水文监测站,站里只有三个人,没有食堂,在家从没下过厨的他,开始学着自己买菜做饭。第一次吃着自己做的夹生饭,他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比起艰苦的生活条件,更难抵抗的是孤独与寂寞。水文站所负责监测的任河是汉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城口大巴山南麓。建在河岸上的观测站,距离县城5公里且不通公交车。对李庆波而言,这近一个小时的步行距离便意味着“与世隔绝”。每天早、晚8点,李庆波会定时观测水位,将数据及时报送给上级部门。若遇上连日阴雨,他还要观测降雨量、河道流量等,观测次数也会增加。监测数据、填报水情信息,李庆波日常工作枯燥而乏味。在许多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忙碌地操作着监测设备,陪伴他的只有流量测验时的滴嗒声和窗外滂沱的雨声。

彼时,李庆波的女朋友正在深圳工作,因为聚少离多,女朋友还和他闹过几次分手。他的大学同学大多留在大城市工作,有时在朋友圈里,他看着别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孤独感油然而生。

工作、生活都在远离人群的角落,李庆波坦言,初到城口水文站,他很不习惯,总是不停地思考留下来的理由,心想“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冲锋在前

他在救灾中寻得初心

然而,一次救灾经历让李庆波寻得了初心。

2010年7月19日,城口县庙坝场镇处发生山体滑坡,罗江河河水迅速上涨,816户民房被淹没,2000余群众被迫转移。接到险情后,重庆市水文局立即组织人员开赴抢险一线,李庆波作为最熟悉情况的当地水文工作者,被纳入第一梯队,参加了救援。天空中下着瓢泼大雨,洪水不停拍打着河岸,测量任务刻不容缓。李庆波顾不上疲惫,到达堰塞湖坝体后,迅速勘察滑坡体地形、地质及水文气象情况,和队员们一起搭建水文应急监测站。期间,他们将设备架设在一家民房的楼顶,勘测工作结束,大家刚走下楼,房子就塌了,他和队友们逃过一劫。

测验数据必须及时处理,可受灾点周围的村庄都已断了电,只能拿到县城处理。山体滑坡,道路阻断,李庆波扛着计算机机箱从滑坡体上越过,没想到脚一滑,一下子陷入泥坑,幸好被两名队员发现,才没有滚入江中。

连续十多天的抢险救灾,他和队友们攻坚克难,从深山中传出一组组水文监测数据,为防汛部门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依据,把洪灾损失降到了最低。

“谈起救灾的情景,你若问我怕不怕,肯定怕!但当我看到灾难中淹没的房屋,湖面漂浮的牲畜、惊慌失措的人们、都在等待着救援和安置,工作的责任与使命,又让我来不及害怕。”采访中,李庆波的脸上写着执着与坚毅。

忘我工作

他用精准测报践行使命

2012年6月李庆波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恰逢他的儿子降生,入党那天,他仿佛觉得自己也迎来了一次新生,面对鲜红的党旗,他许下庄严承诺——“要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准确的度量守一方百姓平安,保一江清水平稳向东流。”

这些年,水文站陆续来过一些新同事,但他们无法适应水文站枯寂的生活,一个个相继离开。而李庆波却一直坚守着。

每年冬季,降水减少,在水文站无法用缆道测流,李庆波就和同事带上测验仪器,前往河道上游寻找临时地点测验流量。每次测量完成,李庆波的体能也消耗殆尽,上岸后他的双脚已经不听使唤,嘴唇冻得发紫。

每年5至9月,是重庆的主汛期。为了及时抢测流量资料,他和水文站的同事24小时待命,甚至在凌晨轮流设置闹钟,熬夜监测水文情况;河道水流湍急,监测设备时常发生故障,好几次,他们迎着狂风暴雨,手持大号电筒,亲自下到江边观测水位、在洪水中清理挂在电动缆道上的漂浮物。

“把脉江河促安澜,科学测量保平安”,打开李庆波的工作笔记,短短的14个字道出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如今,李庆波的儿子已经上小学,父子俩依旧聚少离多。没能好好陪伴儿子长大,李庆波心有愧疚,却依然无悔,“既然选择了水文工作,就意味着默默奉献,我愿继续留在平凡的岗位,将青春献给奔腾的河流,用热血捍卫百姓的平安、幸福。”

记者 左黎韵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城口水文站站长李庆波:用精准测报守护百姓平安

2019-10-29 13:57:40 来源: 0 条评论

他生长于河南平原,却毅然扎根山区,在远离人群的角落默默奉献;他是江河的“哨兵”,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用一次次精准的测报上演与洪水赛跑的“生死时速”;枯寂的环境也曾让他感到迷茫,可他最终选择了坚守,哪怕汛期不分昼夜的工作,他依旧初心不改。

他就是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城口水文站站长李庆波。这个水文站建在城口两大主要河流之一的任河河岸边,担负着向国家防总、重庆市水文局、城口县防办等单位实时雨情报汛预报任务。

流量数据必须精算到0.001立方米每秒、水位数据保留到1厘米、雨量数据要精确到0.1毫米……在水文站向上级报送的信息中,一串串精准的测报数据,为任河流域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李庆波在冬季深入河道进行测量。(受访者供图)

扎根山区

枯寂的生活让他迷茫

李庆波大学读的就是水文专业,他现在还记得2006年去城口站报到的情形:当时从重庆主城到达城口县城要9个小时,沿途的大山和深沟,让习惯了一马平川的他,感到害怕。

来到山高林密的水文监测站,站里只有三个人,没有食堂,在家从没下过厨的他,开始学着自己买菜做饭。第一次吃着自己做的夹生饭,他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比起艰苦的生活条件,更难抵抗的是孤独与寂寞。水文站所负责监测的任河是汉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城口大巴山南麓。建在河岸上的观测站,距离县城5公里且不通公交车。对李庆波而言,这近一个小时的步行距离便意味着“与世隔绝”。每天早、晚8点,李庆波会定时观测水位,将数据及时报送给上级部门。若遇上连日阴雨,他还要观测降雨量、河道流量等,观测次数也会增加。监测数据、填报水情信息,李庆波日常工作枯燥而乏味。在许多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忙碌地操作着监测设备,陪伴他的只有流量测验时的滴嗒声和窗外滂沱的雨声。

彼时,李庆波的女朋友正在深圳工作,因为聚少离多,女朋友还和他闹过几次分手。他的大学同学大多留在大城市工作,有时在朋友圈里,他看着别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孤独感油然而生。

工作、生活都在远离人群的角落,李庆波坦言,初到城口水文站,他很不习惯,总是不停地思考留下来的理由,心想“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冲锋在前

他在救灾中寻得初心

然而,一次救灾经历让李庆波寻得了初心。

2010年7月19日,城口县庙坝场镇处发生山体滑坡,罗江河河水迅速上涨,816户民房被淹没,2000余群众被迫转移。接到险情后,重庆市水文局立即组织人员开赴抢险一线,李庆波作为最熟悉情况的当地水文工作者,被纳入第一梯队,参加了救援。天空中下着瓢泼大雨,洪水不停拍打着河岸,测量任务刻不容缓。李庆波顾不上疲惫,到达堰塞湖坝体后,迅速勘察滑坡体地形、地质及水文气象情况,和队员们一起搭建水文应急监测站。期间,他们将设备架设在一家民房的楼顶,勘测工作结束,大家刚走下楼,房子就塌了,他和队友们逃过一劫。

测验数据必须及时处理,可受灾点周围的村庄都已断了电,只能拿到县城处理。山体滑坡,道路阻断,李庆波扛着计算机机箱从滑坡体上越过,没想到脚一滑,一下子陷入泥坑,幸好被两名队员发现,才没有滚入江中。

连续十多天的抢险救灾,他和队友们攻坚克难,从深山中传出一组组水文监测数据,为防汛部门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依据,把洪灾损失降到了最低。

“谈起救灾的情景,你若问我怕不怕,肯定怕!但当我看到灾难中淹没的房屋,湖面漂浮的牲畜、惊慌失措的人们、都在等待着救援和安置,工作的责任与使命,又让我来不及害怕。”采访中,李庆波的脸上写着执着与坚毅。

忘我工作

他用精准测报践行使命

2012年6月李庆波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恰逢他的儿子降生,入党那天,他仿佛觉得自己也迎来了一次新生,面对鲜红的党旗,他许下庄严承诺——“要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准确的度量守一方百姓平安,保一江清水平稳向东流。”

这些年,水文站陆续来过一些新同事,但他们无法适应水文站枯寂的生活,一个个相继离开。而李庆波却一直坚守着。

每年冬季,降水减少,在水文站无法用缆道测流,李庆波就和同事带上测验仪器,前往河道上游寻找临时地点测验流量。每次测量完成,李庆波的体能也消耗殆尽,上岸后他的双脚已经不听使唤,嘴唇冻得发紫。

每年5至9月,是重庆的主汛期。为了及时抢测流量资料,他和水文站的同事24小时待命,甚至在凌晨轮流设置闹钟,熬夜监测水文情况;河道水流湍急,监测设备时常发生故障,好几次,他们迎着狂风暴雨,手持大号电筒,亲自下到江边观测水位、在洪水中清理挂在电动缆道上的漂浮物。

“把脉江河促安澜,科学测量保平安”,打开李庆波的工作笔记,短短的14个字道出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如今,李庆波的儿子已经上小学,父子俩依旧聚少离多。没能好好陪伴儿子长大,李庆波心有愧疚,却依然无悔,“既然选择了水文工作,就意味着默默奉献,我愿继续留在平凡的岗位,将青春献给奔腾的河流,用热血捍卫百姓的平安、幸福。”

记者 左黎韵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