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中蜂“酿”出致富路 带动农村贫困户就近就业
深秋时节,巍巍大巴山晴空万里,彩叶随风起舞。位于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北屏乡苍坪村渝陕界更是风景宜人,时有车辆在彩叶带间穿梭。

城口中蜂“酿”出致富路 带动农村贫困户就近就业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1-0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邓丹)深秋时节,巍巍大巴山晴空万里,彩叶随风起舞。昨(1)日,笔者来到位于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北屏乡苍坪村,这里风景宜人,不时有车辆在彩叶带间穿梭。

在苍松绿柏间,一箱箱中蜂有序排列,养蜂人袁作成、袁作武熟练地游走在蜂箱间,尽管蜂蜜已经收取完毕,袁家的兄弟也不能闲着,时刻都要关注着蜂群的动向,为明年开春积蓄采蜜力量。

近年来,城口县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信念,以贫困户稳定增收为出发点,大力培育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助力精准脱贫。据统计,城口今年中蜂养殖保有量13.54万群,蜂蜜总量达到650吨,产值超亿元。

袁作成就是其中的参与者,今年,他与兄弟袁作武、贫困户徐林学抱团养200余箱中蜂,年产蜜1000余斤,收入7万余元。守着“青山”发展甜蜜事业,中蜂“酿”出致富路。

“我们这个中蜂产的野生蜂蜜从来不够卖,只是产量少。”袁作成介绍,城口中蜂,也称城口中华蜜蜂,养殖历史已有数百年,经过长期饲养驯化,形成了外貌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比较一致的优良品种。

“城口中蜂”是纯生态驯养的野山蜂,常年定居高山深处,采集的是奇花异草。中蜂酿造的野生蜂蜜,具有特殊的中药材香气,含有多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微量元素,且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治病功效,一直备受消费者青睐。

蜂农袁作成查看蜂箱内中蜂是否有逃亡情况。通讯员 邓丹 摄

“20年前,蜂蜜7元/斤,可以买两斤猪肉。”袁作成说,蜂蜜经济价值高,也是传统产业,那时候他看准了商机,就将家里传统蜂箱捣腾出来,发展蜂群。最初,苦于养殖技术落后、规模化程度低,蜂蜜产量少,经济效益差。

但袁作成并没有放弃,他还将蜂箱搬到渝陕交界的深山中饲养,获得更好的蜜源,积累生态蜂蜜的口碑。

养蜂没有巧,全靠丰富的经验和勤劳的双手。

2013年,有了10多年养蜂经历,袁作成已经将中蜂发展到130多群了,他觉得自己经验丰富,管理上可以更加随意。为了方便,袁作成将130桶蜂箱放在房前屋后方便饲养,结果周围农户种植农作物喷农药,中蜂误采带药的农作物花粉,死的死逃的逃,几乎全军覆灭。

袁作成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只有一个一个把受伤和死亡的蜜蜂从蜂箱中取出来,损失的蜂箱不仅仅价值8万元,还是他几年来苦心经营的汗和泪。“都是自己图方便造成的,苦果只能往肚子头咽。”袁作成回忆过去苦笑着说,想到一家大小都指望着这个营生,只能硬着头皮再发展。

除了在管理上心细如尘,袁作成对中蜂的常见病症也了然于胸,现在治疗中蜂“烂子”病也易如反掌。“烂子病”又称蜜蜂囊状幼虫病,对幼虫伤害极大,除了用药外,袁作成还要在严冬时节注意保暖等措施,防止传染疾病。

袁作成的蜂群品质优良,产蜜量高,年初,他还以平均450元的价格售出了20多桶中蜂。

今年是袁作成养蜂的第20个年头,蜂蜜从8元/斤到70元/斤,苍坪村袁作成养蜂致富成佳话。

周围的邻居都来请教,加入养蜂行列,贫困户徐林学就是其中之一。徐林学家中4口人,妻子长期患病,将家中的积蓄掏空。今年发展了蜂群40桶,收入200余斤蜂蜜,收入了12000元,解了燃眉之急。王定权家中5口人,今年发展30桶,当做副业,今年收入5000多元……

不仅仅是苍坪村,近年来,城口重点扶持中蜂等优势产业,通过“贫困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等方式,建立技术服务带动、订单收购带动等10种利益联结机制,帮助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据统计,城口今年中蜂养殖保有量13.54万群,蜂蜜总量达到650吨,产值超亿元。到2020年,城口县中蜂养殖量将达14万群,规模化养殖率达到30%,蜂蜜总产量达到980吨,实现产值11760万元,为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增加净收入457元,带动贫困户30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940元,带动全县1000个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中蜂为城口养蜂人“酿”出了甜蜜的致富路。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城口中蜂“酿”出致富路 带动农村贫困户就近就业

2019-11-0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邓丹)深秋时节,巍巍大巴山晴空万里,彩叶随风起舞。昨(1)日,笔者来到位于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北屏乡苍坪村,这里风景宜人,不时有车辆在彩叶带间穿梭。

在苍松绿柏间,一箱箱中蜂有序排列,养蜂人袁作成、袁作武熟练地游走在蜂箱间,尽管蜂蜜已经收取完毕,袁家的兄弟也不能闲着,时刻都要关注着蜂群的动向,为明年开春积蓄采蜜力量。

近年来,城口县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信念,以贫困户稳定增收为出发点,大力培育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助力精准脱贫。据统计,城口今年中蜂养殖保有量13.54万群,蜂蜜总量达到650吨,产值超亿元。

袁作成就是其中的参与者,今年,他与兄弟袁作武、贫困户徐林学抱团养200余箱中蜂,年产蜜1000余斤,收入7万余元。守着“青山”发展甜蜜事业,中蜂“酿”出致富路。

“我们这个中蜂产的野生蜂蜜从来不够卖,只是产量少。”袁作成介绍,城口中蜂,也称城口中华蜜蜂,养殖历史已有数百年,经过长期饲养驯化,形成了外貌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比较一致的优良品种。

“城口中蜂”是纯生态驯养的野山蜂,常年定居高山深处,采集的是奇花异草。中蜂酿造的野生蜂蜜,具有特殊的中药材香气,含有多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微量元素,且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治病功效,一直备受消费者青睐。

蜂农袁作成查看蜂箱内中蜂是否有逃亡情况。通讯员 邓丹 摄

“20年前,蜂蜜7元/斤,可以买两斤猪肉。”袁作成说,蜂蜜经济价值高,也是传统产业,那时候他看准了商机,就将家里传统蜂箱捣腾出来,发展蜂群。最初,苦于养殖技术落后、规模化程度低,蜂蜜产量少,经济效益差。

但袁作成并没有放弃,他还将蜂箱搬到渝陕交界的深山中饲养,获得更好的蜜源,积累生态蜂蜜的口碑。

养蜂没有巧,全靠丰富的经验和勤劳的双手。

2013年,有了10多年养蜂经历,袁作成已经将中蜂发展到130多群了,他觉得自己经验丰富,管理上可以更加随意。为了方便,袁作成将130桶蜂箱放在房前屋后方便饲养,结果周围农户种植农作物喷农药,中蜂误采带药的农作物花粉,死的死逃的逃,几乎全军覆灭。

袁作成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只有一个一个把受伤和死亡的蜜蜂从蜂箱中取出来,损失的蜂箱不仅仅价值8万元,还是他几年来苦心经营的汗和泪。“都是自己图方便造成的,苦果只能往肚子头咽。”袁作成回忆过去苦笑着说,想到一家大小都指望着这个营生,只能硬着头皮再发展。

除了在管理上心细如尘,袁作成对中蜂的常见病症也了然于胸,现在治疗中蜂“烂子”病也易如反掌。“烂子病”又称蜜蜂囊状幼虫病,对幼虫伤害极大,除了用药外,袁作成还要在严冬时节注意保暖等措施,防止传染疾病。

袁作成的蜂群品质优良,产蜜量高,年初,他还以平均450元的价格售出了20多桶中蜂。

今年是袁作成养蜂的第20个年头,蜂蜜从8元/斤到70元/斤,苍坪村袁作成养蜂致富成佳话。

周围的邻居都来请教,加入养蜂行列,贫困户徐林学就是其中之一。徐林学家中4口人,妻子长期患病,将家中的积蓄掏空。今年发展了蜂群40桶,收入200余斤蜂蜜,收入了12000元,解了燃眉之急。王定权家中5口人,今年发展30桶,当做副业,今年收入5000多元……

不仅仅是苍坪村,近年来,城口重点扶持中蜂等优势产业,通过“贫困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等方式,建立技术服务带动、订单收购带动等10种利益联结机制,帮助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据统计,城口今年中蜂养殖保有量13.54万群,蜂蜜总量达到650吨,产值超亿元。到2020年,城口县中蜂养殖量将达14万群,规模化养殖率达到30%,蜂蜜总产量达到980吨,实现产值11760万元,为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增加净收入457元,带动贫困户30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940元,带动全县1000个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中蜂为城口养蜂人“酿”出了甜蜜的致富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