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万古镇:蔬菜经济显效益 村民增收有保障

大足万古镇:蔬菜经济显效益 村民增收有保障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1-1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1日16时19分讯(特约通讯员 邓小强)11月11日,重庆市大足区万古镇天锅村三组,重庆稻春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蔬菜基地里连片种植的莴笋、莲花白等蔬菜,整齐排列,长势喜人。

该公司负责人杨道春介绍,他们每天都要发货,将新鲜蔬菜运送到重庆市主城区批发市场去销售,平均算起来,一天大概要送4吨蔬菜。由于蔬菜品质好,杨道春说他不会为销售问题担心。

杨道春并不是天锅村里人,但他在村里人缘不错。2017年,外地人杨道春来到天锅村投资,以每亩5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289亩用来种菜,还以每小时7元的时薪聘请村民来菜地务工,村民认为他带来了增收机会,对他比较敬重。

杨道春常年聘请的工人人数有20多人,一般都是年过五旬的村民,其中不少人是建卡贫困户,平均月工资为1800元。建卡贫困户王淑均说,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不容易找到工作,能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觉得还是比较满足,“每个月3号到5号发工资,很准时,从来不拖欠”。

以杨道春进村投资为开端,2017年以来,在天锅村村道硬化、农田水利整治后,接二连三有人在村里流转土地发展蔬菜经济和药材、稻谷种植业。来自邻村的老板邓友琪流转土地300多亩,发展稻虾养殖。待秋冬季收获稻谷和农虾后,再种上大白菜等蔬菜,不让稻田闲置。天锅村的老支书高明国与人合伙种蔬菜,流转80亩土地种植无公害有机蔬菜,搭建大棚培育富硒蔬菜,蔬菜价格虽高但是却畅销,他的蔬菜种植基地里也长期聘请20多人务工。另外,村里还种植了190亩莲藕、90亩砂仁。这些产业共同发力,推动天锅村经济状况持续好转。

这一切变化,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不少村民笑说,自从种上蔬菜后,天锅正在慢慢变成“金锅”。

“原来村里没有任何经济产业,群众只能外出打工,大家怨言很大。如今短短两三年,蔬菜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锅村支部书记曾祥龙介绍,村里常年有六七十人在家门口的种植基地务工,他们将土地流转出去收取一份租金,再通过打工赚取稳定月薪,首先是固定增收有渠道,其次村民收入增多加上忙于基地工作,基层矛盾纠纷减少了一些,同时村民对村里发展的信心增强,更愿意配合村支两委工作,党员干部工作越干越有劲。

“下一步,村里将继续做好招商服务工作,继续扩大种植业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曾祥龙表示。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大足万古镇:蔬菜经济显效益 村民增收有保障

2019-11-11 16:19:24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1日16时19分讯(特约通讯员 邓小强)11月11日,重庆市大足区万古镇天锅村三组,重庆稻春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蔬菜基地里连片种植的莴笋、莲花白等蔬菜,整齐排列,长势喜人。

该公司负责人杨道春介绍,他们每天都要发货,将新鲜蔬菜运送到重庆市主城区批发市场去销售,平均算起来,一天大概要送4吨蔬菜。由于蔬菜品质好,杨道春说他不会为销售问题担心。

杨道春并不是天锅村里人,但他在村里人缘不错。2017年,外地人杨道春来到天锅村投资,以每亩5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289亩用来种菜,还以每小时7元的时薪聘请村民来菜地务工,村民认为他带来了增收机会,对他比较敬重。

杨道春常年聘请的工人人数有20多人,一般都是年过五旬的村民,其中不少人是建卡贫困户,平均月工资为1800元。建卡贫困户王淑均说,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不容易找到工作,能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觉得还是比较满足,“每个月3号到5号发工资,很准时,从来不拖欠”。

以杨道春进村投资为开端,2017年以来,在天锅村村道硬化、农田水利整治后,接二连三有人在村里流转土地发展蔬菜经济和药材、稻谷种植业。来自邻村的老板邓友琪流转土地300多亩,发展稻虾养殖。待秋冬季收获稻谷和农虾后,再种上大白菜等蔬菜,不让稻田闲置。天锅村的老支书高明国与人合伙种蔬菜,流转80亩土地种植无公害有机蔬菜,搭建大棚培育富硒蔬菜,蔬菜价格虽高但是却畅销,他的蔬菜种植基地里也长期聘请20多人务工。另外,村里还种植了190亩莲藕、90亩砂仁。这些产业共同发力,推动天锅村经济状况持续好转。

这一切变化,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不少村民笑说,自从种上蔬菜后,天锅正在慢慢变成“金锅”。

“原来村里没有任何经济产业,群众只能外出打工,大家怨言很大。如今短短两三年,蔬菜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锅村支部书记曾祥龙介绍,村里常年有六七十人在家门口的种植基地务工,他们将土地流转出去收取一份租金,再通过打工赚取稳定月薪,首先是固定增收有渠道,其次村民收入增多加上忙于基地工作,基层矛盾纠纷减少了一些,同时村民对村里发展的信心增强,更愿意配合村支两委工作,党员干部工作越干越有劲。

“下一步,村里将继续做好招商服务工作,继续扩大种植业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曾祥龙表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