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为了一位山村建卡贫困户的生命"接力赛"
华龙网讯(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 通讯员 沈秀梅)时光进入11月份深秋时节,寒露,秋意渐浓,天渐寒。
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观寺村的一个寻常院落,院坝里,大病初愈的建卡贫困户张尚乾正倚靠在椅上,安然地享受着秋日的暖阳。
他的眼前,邻居家升出了寥寥炊烟,林间传来了鸡鸣狗吠,池塘里一群白鹅正在高歌。还有,扶贫改造后的新房里,家里的人,正忙着料理家务。
闭上眼,他又裹了裹外衣,把阳光拥抱在怀里。他深知道,走了一道黑暗的鬼门关,这样的阳光,多么珍贵。

急:深夜突发疾病
“奶奶,快点,爸爸不好了”,8月27日晚,已上床入睡的于光珍,突然被惊醒,孙女张小丽带着哭腔,急促地拍打着门。
她连忙翻身下床,三步并两步,奔向儿子张尚乾的屋里。
只见儿子已倒在了地上,还吐了一滩血,任她怎么呼喊,就是不应答。“这个背时的儿啊”,眼看着家中就自己和年幼的孙女两人在家,71岁的于光珍急得直抹眼泪。
隔壁邻居闻讯赶来,一看眼前的情形,赶紧拨通了镇卫生院的电话;又嘱托于光珍,赶紧给罗书记、还有村里打电话。
不多时,镇卫生院的急救车拉着警笛赶了过来。把儿子送上急救车后,于光珍才缓过神来,从口袋里颤颤巍巍地掏出手机。
邻居口中所说的罗书记叫罗强,是大足区人大常委会的干部、张尚乾的脱贫帮扶责任人,同时也是观寺村扶贫指挥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
“走,赶紧跟过去”。在第一时间得知这个突发情况后,罗强赶紧和区人大代表、村支部书记刁中学商量,并迅速召集留守在村里的驻村工作队员,几人驱车摸黑追了上去。
他们已浑然不知,时针这时已指向了23:31。

速:39分钟的速递
在追赶的路上,罗强一行又接到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电话,告知张尚乾在救护车几近休克,瞳孔变大,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需要转到区人民医院。
“迅速转院”!众人一致建议。
握着方向盘的刘杨,听到这,不敢有一个恍惚,脚下又加大了油门。即便已在盘旋的山路上开了80码,众人还是觉得车速颇慢。一路上,大家谁也不说一句话,车里的空气和窗外的夜一样寂静而深沉。
待众人连夜赶到医院急诊处时,救护车还在路上。大家干脆都守在门口,不时来回踱步、不时张望路口、不时抬腕看表,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时针悄悄靠近了零点,新的一天来临。约摸10分钟后,路口传来了尖锐的警笛声。“来了来了”,不知谁这么一呼,众人火速迎了上去。
“老张,感觉怎么样”“能听见我说话不”……
“罗书记”“刁书记”张尚乾微弱地应答。
大家合力帮着推行动病床,将其护送进了急诊室。
刁中学这才看了看表,“路上只花了39分钟,还好没有耽误”。
他知道在正常情况下,从张尚乾的家中到区人民医院,路上至少要花一小时。他暗暗庆幸,祈祷着张尚乾病无大碍。
险:转危进了ICU
入院治疗后,张尚乾暂时安定了下来,陪护的众人以为可以放下悬着的心了。
哪知,事情并没如他们期许的那般乐观。在补液治疗的同时,张尚乾突然四肢僵直,呼吸也弱得一分钟只有10次,还出现失血性休克。
“老张、醒醒,醒醒”,昏迷过去的张尚乾,已经无法回应了。
“情况转危,亟需抢救”!气氛瞬地凝固,众人的心又紧了起来。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也迅速赶来协助诊治。一番抢救后,患者意识得到恢复。“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转到重症监护室接受监护治疗”,医生们当晚就一致决定。
又“转战”重症医学科。推着车,大家一路小跑,生怕延误了一秒钟。监护室的门打开了,又兀自关上,隔离在外的刁中学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僵在原地,一动不动。
此时医院的夜,除了静,还是静。监护室里面是什么情况,张尚乾是死是活,谁都没底。
当晚,重症监护室里又发生了什么?
胡大碧,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生,是那晚的亲历者。她深知,凡是送到她们科的病人,情况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地步。
而张尚乾更是命悬一线,吐血流血,心跳也几乎停止,“他已濒临死亡一线了”,回忆当时的情形,胡大碧历历在目,“这种情况治疗十分困难”,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
由于张尚乾失血过多,医院当晚就为其输了2500毫升的AB型血。而经当晚这一输,就把血库的AB型血用光了,病情还未确诊血库就告急,这可如何是好。
救:众心一力救乡亲
医生们忙碌了一整个通宵,帮扶干部们也没闲着。
28日一早,罗强就直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观寺村扶贫指挥部指挥长张有力的办公室,如实报告了贫困户张尚乾严峻的病情。
“想尽一切办法全力救治”,张有力当即叮嘱到,并立即向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报告,得到了指示:“全力救治,一定要保证病人的安全!”
于是,为了一个贫困户的生命接力,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 政府相关部门及镇村、区人民医院一齐紧握“接力棒”,与“死神”赛跑。
市人大代表、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席家庄深知情况危急,亲自嘱托所有参与的医务人员:“放下其他手术,全力以赴进行救治”。
心之切切,救人切切。这场“接力赛”,跑得越来越激烈了。
28日上午,区人民医院赓即针对张尚乾的病情举行全院会诊,并由两名副院长姜道彬、陈勇共同主持。重庆医科大学的专家来了,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医务科、消化科、血库……数名医务工作人员,都来了,他们一齐研讨、商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这样规模的会诊我很少见到”,胡大碧说。
缜密会诊后,经过进一步检查,张尚乾的病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出血,需要立即手术。
备血,是手术前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一旦出现缺血,耽误了抢救,后果不堪设想。外加张尚乾本就出血过多,身体的血色素已达不到手术的正常要求。
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原本就稀少的AB型血,医院血库已经缺了。而距离中午的手术时间仅有2小时左右,血从哪里来?这可急坏了医务工作人员们。
“马上组织医务人员献血”,这是最迅速的办法。身为重症医学科的负责人,且又恰是AB型血的陈勇当即第一个响应。在他的带动下,医务人员们纷纷响应。
可是,光靠献血远远不够。
手术在即,唯一的办法只有从周边的璧山、荣昌等地血库调血支援。“接力棒”不断在传递,迅速对接、积极协调、及时送达,终于,张尚乾的手术用血按时得到了保障。
一方面是十二指肠大量出血,一方面又是病人血压不稳,身体机能衰竭,随时都会有险情发生,医院只能向病人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书。
接到通知后,年幼的张小丽哪承受得起这样的压力,“哇”的一声哭了。所有在病房外等候的人,无不都绷紧了弦。
鉴于张尚乾病情的危险性,在足的重庆医科大学专家更是亲自上阵,这让张尚乾离生又更近了一步。
中午12时40分,张尚乾正式开腹手术。
一小时、两小时……
时间仿佛静止了。
可谁都希望它能走快一点,可是,它依旧不快一分,也不慢一秒。大家除了等待,还是等待。
经过5个小时的奋战,手术终于完成了,张尚乾又再次进入重症监护室。
大家所不知的是,张尚乾手术前后一共用了8300毫升的AB型血——相当于22瓶380毫升的矿泉水。“这意味着短时间内他全身的血更换了两次”,主治医生表示,这着实不容易。
守:干部轮流看护病友“眼馋”
不管是医生,还是帮扶干部、镇村干部,大家无不都在牵挂着张尚乾的病情,都在盼着他的醒来。
“8月28日,张尚乾入院,进了重症监护室……”
“8月29日,我们商议每人轮流去医院照看……”
……
从张尚乾入院的第一天起,罗强就养成了每天这样笔记的习惯。每日的病情、治疗进展,他都一一详细记录在本子上。
或是求生的欲望,或是他不愿辜负太多人的牵挂,张尚乾在昏迷了整整2天后,终于苏醒过来。9月1日,张尚乾终于转危为安,转入普外科病房,这场与“死神”的赛跑,赢了!
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鉴于母亲高龄,年幼儿女上学,无法入院照料的情况,扶贫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共7名干部,自发决定每人轮流去医院照看。不光如此,还专门聘请了一名护工,进行全天看护。
不论是下班之余,还是周末时间,病房里总有干部们的身影,他们或询问治疗进展、或暖语开导病人,惹得张尚乾同屋的病友都以为这些是他的亲人。
看到每日往来的干部,病友们直眼馋:现在党的政策实在是好,干部真的负责。
时间悄然流逝,有众多人的惦记和关心,张尚乾的病情一天天好转。

归:帮扶再接力
转眼到了9月25日,经过主治医生的断定,患者恢复良好,可予出院。
在医院呆了29天,终于要回家了。是日,驻村工作队员们再次来到病房,大家提着苹果,也带着祝福和期望:“好好养病,早日康复”“自力更生,脱贫还有我们”,面对一份份真挚的关爱,48年来,硬汉张尚乾第一次留下了热泪。
“谢谢你们,谢谢,要是没有你们,我早就……”,重新捡回一条命,张尚乾数次哽咽。想着自己差点白发人送黑发人,于光珍也在一旁喜极而泣。
刁中学亲自开着车,和大家一道把张尚乾母子送回了家。然而,这场“接力赛”并没有结束,下一步的帮扶接力,干部们早已盘算好:
调增低保补助标准、加大子女上学帮扶力度、发动爱心人士对接帮扶、还有产业发展扶贫资金补助……一系列的帮扶举措,已在路上。
10月12日,罗强等人又再次来到张尚乾的家里,还带去了好消息:
此次手术、住院所花费的12.3万余元医疗费,他可以享受最高医保统筹报销比例达90%、11.1万余元,余下的病人自付10%、1.2万余元,还可向区应急救助基金会提出申请予以帮助解决。
一场及时雨。一直为医疗费发愁的张尚乾一家,舒展了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