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真抓实干 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6日7时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冉江陵)彭水郁山镇白池村红薯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红薯迎来了大丰收;保家镇中心校组织教师为辖区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平安镇卫生院医生开着“健康扶贫流动医院”车到村到户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近年来,彭水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沉心静气、真抓实干,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聚焦“一家一户”
“精准滴灌”助脱贫
公路通畅了、环境改善了、村里的产业也有了……郁山镇近年来的变化,老百姓是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现在生活就是好,厕所改造好了,家属生病报销了很多,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谈到家里的变化,郁山镇玉山村2组建卡贫困户张世菊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张世菊一家3口人,丈夫常年生病,儿子在外,家庭重担落在张世菊一个人身上。
玉山村驻村工作队得知张世菊一家的情况后,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措施:助其落实扶贫政策和医保报销政策,解决张世菊丈夫就医问题;推荐张世菊到郁山康养山庄上班,解决张世菊就业问题……
张世菊说,现在不仅村上发展好了,每家每户的日子也好了起来。
“我以前都是在县城餐馆帮忙,经常因为家庭原因干不长久,现在一个月1500元,还可以就近照顾家属。”
脱贫攻坚道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在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彭水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饮水安全、农村住房安全和人居环境整治到村、到户、到人,精准滴灌助力脱贫攻坚。
彭水新一轮建档立卡有贫困村115个、贫困户29811户、贫困人口119299名,贫困发生率为19.8%。截至2018年末,全县贫困村减少至6个、贫困户减少至3482户、贫困人口减少至1226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45%。
聚焦补设施短板
乡村生活大变样
“以前住的木房,年代久了遇到下雨天还要漏雨,加上位置偏远,出行更是不方便。”已经搬下山、住进新房的肖永福回忆起以前的居住环境直摇头。他说,现在居住的地方,交通便捷、房屋宽敞明亮、环境卫生好,生活起来很是舒适。
肖永福是芦塘乡乐园村6组村民,搬出大山,到条件好的地方生活是他一直的梦想。
今年初,芦塘乡了解到肖永福一家的情况后,立即进行实地查看、房屋鉴定,通过危旧房改造政策,帮助其重建住房。8月,肖永福一家顺利搬进了新家,开始了新生活。
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先行。
在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彭水县着力聚焦群众所急所盼,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设施建设。
敢叫天堑变通途。着力加快全县交通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6907公里,路网密度达195.75公里/百平方公里,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畅率100%。
敢叫乡村旧貌换新颜。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推进改厨、改厕、改房和院坝硬化、入户便道硬化工程,开展“乌江清洁大行动”,农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村民基本实现了“小车开进来、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用柴”的新生活。
数据显示,目前,彭水县3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县行政村通畅率、自然村通达率以及脱贫村通客车率、通动力电率、光纤覆盖率、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群众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
彭水县在纵深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扎实抓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大力发展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做好旅游扶贫,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每个贫困村均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23740个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均发展有种植养殖增收产业;多渠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依托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756人。
落实教育扶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彭水县建立了分段资助、控辍保学、临时救助、送教上门“四大体系”,采取“一人一案”措施,健全完善了农村建卡贫困户和低保户家庭学生、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学段学生“两个全覆盖”教育资助体系,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6991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彭水县着力抓好健康扶贫,设立医疗扶贫专项基金,落实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流动医院入户、“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服务机制,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降至10%以下。
安居才能乐业。
围绕“住房安全有保障”,彭水县着力抓好农村住房安全和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开展贫困户危房鉴定工作,实施危房动态清零行动。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因村因户实施改水、改路、改电、改房、改厨、政厕、改院等项目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9255户,完成改厨34702户、改厕44713户。
当前,彭水县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贫困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