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原创歌曲《一辈子记得你》 深情讴歌扶贫干部
万州原创歌曲《一辈子记得你》,以动听的旋律,清新的风格,深情颂扬各级扶贫干部深入乡村与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为民情怀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变化。

万州原创歌曲《一辈子记得你》 深情讴歌扶贫干部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1-1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8日10时讯(特约通讯员 范晴 通讯员 吴雅娇 冉孟军)2019年9月28日晚,“歌唱祖国”——重庆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合唱音乐会在重庆大剧院举行。

这台以新中国70年的伟大征程为主线的音乐会,用25首充满爱国情怀的歌曲,讴歌70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飞跃,新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这台音乐会,荟萃了重庆市部分传统民歌和原创歌曲,展现出勤劳质朴的重庆人民正以“行千里·致广大”的价值定位,建设着“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其中由谭德成作词,古光炼、古韬作曲的万州原创歌曲《一辈子记得你》,以动听的旋律,清新的风格,深情颂扬各级扶贫干部深入乡村与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为民情怀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变化。

昨(17)日,笔者采访了《一辈子记得你》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了解到这首歌背后的温暖故事。

创作背景: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扶贫路上最真实的心声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国数百万扶贫干部扑下身子、扎根乡村,寒来暑往、真心付出,用自己的辛苦换来千万贫困群众的幸福,赢得了老百姓由衷的赞誉。这首歌的词作者谭德成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时任万州区政协主席的谭德成第一次前往自己联系的贫困村白土镇长槽村开展工作。长槽村地处白土镇西北部,是万州区最边远最偏僻的高寒贫困村,三山夹两河,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由于条件所限,村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泥结碎石路与山外的世界相连。

“我们到白土镇赶场需绕道邻乡,坐车要一个半钟头,走山路要几个小时。除了年轻人去,老年人都不能赶场,买东西很不方便。”第一次开院坝会,村民就对谭德成及随行的帮扶干部倾诉交通不便的烦忧。

改革开放都30多年了,村里还没有一条硬化公路,出行成了当地老百姓的“老大难”。“交通不便挡住了长槽与山外面的联系,村里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是长槽村村民多年的梦想。”镇干部如是说。越是和当地干部群众交谈,谭德成的心里越是沉重,下决心要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要改变长槽村的落后面貌,修路是关键。他和帮扶干部们当机立断,第一件事便着手公路建设,5年时间筹集1500万元,修通并硬化3条公路,改写了村里没有水泥路的历史。

解决出行难后,又组织开展高山移民,让高寒地区村民集中居住。长槽村3组杨三英家住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土墙早已开裂,但是一直没钱修缮。加之儿子外出多年杳无音信,老伴瘫痪在床,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谭德成及万州区政协工作人员走访了解情况后,通过镇里将她家的危房纳入改造对象,还专门针对其老伴长期瘫痪的状况,给予专门救助。

寒来暑往、几度春秋,顶风冒雪、脚踩泥泞,谭德成12次深入边远的白土镇长槽村蹲点指导,开展富有成效的扶贫工作,与村民结下了深情厚谊。

创作过程:

一句“我一辈子记得你” 触发音乐创作灵感

2017年11月,已经退休的谭德成放心不下再赴长槽。来到长槽村3组杨三英家,只见崭新的楼房前,一位老人正坐在院坝晒太阳,屋头堆满了红薯,墙上挂了几大块腊肉。

当地干部问:“这个人您认识不?”80多岁的杨三英老人拉着谭德成的手,发自肺腑地说:“我一辈子记得你!”谭德成禁不住眼含热泪,创作歌词的想法如电光火石般在脑中闪现。

“那天下雨路崎岖,大雾笼罩溅了身泥;鱼塘边的庄稼地我们想在一起,贴心话语涌起无限希冀……山记得你啊,水记得你啊,乡亲们一辈子记得你!老百姓的日子里,收获着你播撒的喜悦和富裕!一辈子记得你!……”当天晚上回到家,谭德成一气呵成这首歌词。

2017年底,万州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委正在筹备2018年春晚,当时的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筹备组想上一首反映脱贫攻坚的歌,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歌词《一辈子记得你》,一致决定,就用这首词谱曲。同为扶贫干部的万州曲作家古光炼对歌词表达的意涵感同身受,乐思泉涌,熬了一个通宵,一挥而就完成了谱曲。

歌曲《一辈子记得你》亲切朴实的话语、娓娓道来的旋律,以百姓视角,深情讴歌了各级扶贫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为民情怀,将脱贫攻坚中凝结的干群鱼水亲情演绎得淳朴动人。

随后,万州区有关部门联系了重庆籍男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副教授周强,周强一拿到这首歌的词曲,就被扶贫干部的艰辛付出和与村民的真挚感情深深感动,亲自编曲主动要求首唱。2018年万州春晚,歌曲《一辈子记得你》顺利首演,收获了热烈反响。

作品影响:

歌曲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在多个平台展播,唱响全国

“那天太阳照山里,树上鸟儿格外欢喜;火炉边的木板凳,我们坐在一起,嘘寒问暖满屋都是春意……”原创歌曲《一辈子记得你》一经推出,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在多个国家级音乐平台展播,在多台音乐会及下基层文艺演出中唱响。

2018年,歌曲《一辈子记得你》在《重庆艺术》《神州歌海》等刊物发表,并荣获“2018年全国群众创作歌曲展评金奖”;

2018年9月21日,在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文艺展演活动中,由重庆声乐大赛获奖者马骏、李雪莲携手唱响歌曲《一辈子记得你》;

2019年2月26日,重庆学习强国平台以“一位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的真实故事”为题发布该歌曲;

2019年9月28日,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原创歌曲,参加“歌唱祖国”重庆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合唱音乐会,由马骏、陈虹颖深情领唱。

与此同时,原创歌曲《一辈子记得你》唱响在渝州山山水水。在2018年、2019年重庆市《渝州大舞台》下乡演出中,重庆各文艺院团带着这首歌赴各区县乡村演出120余场(次)。

不仅如此。据悉,在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周强和歌唱家陈永峰、王凯等极力推荐下,该歌曲已由他们的学生、同事和本人在北京、山西、湖北、湖南、四川、海南等地,参加不同形式的脱贫攻坚下基层文艺演出30余场(次),受到脱贫攻坚一线干群的点赞和欢迎。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万州原创歌曲《一辈子记得你》 深情讴歌扶贫干部

2019-11-18 10:51:22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8日10时讯(特约通讯员 范晴 通讯员 吴雅娇 冉孟军)2019年9月28日晚,“歌唱祖国”——重庆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合唱音乐会在重庆大剧院举行。

这台以新中国70年的伟大征程为主线的音乐会,用25首充满爱国情怀的歌曲,讴歌70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飞跃,新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这台音乐会,荟萃了重庆市部分传统民歌和原创歌曲,展现出勤劳质朴的重庆人民正以“行千里·致广大”的价值定位,建设着“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其中由谭德成作词,古光炼、古韬作曲的万州原创歌曲《一辈子记得你》,以动听的旋律,清新的风格,深情颂扬各级扶贫干部深入乡村与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为民情怀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变化。

昨(17)日,笔者采访了《一辈子记得你》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了解到这首歌背后的温暖故事。

创作背景: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扶贫路上最真实的心声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国数百万扶贫干部扑下身子、扎根乡村,寒来暑往、真心付出,用自己的辛苦换来千万贫困群众的幸福,赢得了老百姓由衷的赞誉。这首歌的词作者谭德成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时任万州区政协主席的谭德成第一次前往自己联系的贫困村白土镇长槽村开展工作。长槽村地处白土镇西北部,是万州区最边远最偏僻的高寒贫困村,三山夹两河,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由于条件所限,村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泥结碎石路与山外的世界相连。

“我们到白土镇赶场需绕道邻乡,坐车要一个半钟头,走山路要几个小时。除了年轻人去,老年人都不能赶场,买东西很不方便。”第一次开院坝会,村民就对谭德成及随行的帮扶干部倾诉交通不便的烦忧。

改革开放都30多年了,村里还没有一条硬化公路,出行成了当地老百姓的“老大难”。“交通不便挡住了长槽与山外面的联系,村里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是长槽村村民多年的梦想。”镇干部如是说。越是和当地干部群众交谈,谭德成的心里越是沉重,下决心要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要改变长槽村的落后面貌,修路是关键。他和帮扶干部们当机立断,第一件事便着手公路建设,5年时间筹集1500万元,修通并硬化3条公路,改写了村里没有水泥路的历史。

解决出行难后,又组织开展高山移民,让高寒地区村民集中居住。长槽村3组杨三英家住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土墙早已开裂,但是一直没钱修缮。加之儿子外出多年杳无音信,老伴瘫痪在床,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谭德成及万州区政协工作人员走访了解情况后,通过镇里将她家的危房纳入改造对象,还专门针对其老伴长期瘫痪的状况,给予专门救助。

寒来暑往、几度春秋,顶风冒雪、脚踩泥泞,谭德成12次深入边远的白土镇长槽村蹲点指导,开展富有成效的扶贫工作,与村民结下了深情厚谊。

创作过程:

一句“我一辈子记得你” 触发音乐创作灵感

2017年11月,已经退休的谭德成放心不下再赴长槽。来到长槽村3组杨三英家,只见崭新的楼房前,一位老人正坐在院坝晒太阳,屋头堆满了红薯,墙上挂了几大块腊肉。

当地干部问:“这个人您认识不?”80多岁的杨三英老人拉着谭德成的手,发自肺腑地说:“我一辈子记得你!”谭德成禁不住眼含热泪,创作歌词的想法如电光火石般在脑中闪现。

“那天下雨路崎岖,大雾笼罩溅了身泥;鱼塘边的庄稼地我们想在一起,贴心话语涌起无限希冀……山记得你啊,水记得你啊,乡亲们一辈子记得你!老百姓的日子里,收获着你播撒的喜悦和富裕!一辈子记得你!……”当天晚上回到家,谭德成一气呵成这首歌词。

2017年底,万州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委正在筹备2018年春晚,当时的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筹备组想上一首反映脱贫攻坚的歌,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歌词《一辈子记得你》,一致决定,就用这首词谱曲。同为扶贫干部的万州曲作家古光炼对歌词表达的意涵感同身受,乐思泉涌,熬了一个通宵,一挥而就完成了谱曲。

歌曲《一辈子记得你》亲切朴实的话语、娓娓道来的旋律,以百姓视角,深情讴歌了各级扶贫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为民情怀,将脱贫攻坚中凝结的干群鱼水亲情演绎得淳朴动人。

随后,万州区有关部门联系了重庆籍男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副教授周强,周强一拿到这首歌的词曲,就被扶贫干部的艰辛付出和与村民的真挚感情深深感动,亲自编曲主动要求首唱。2018年万州春晚,歌曲《一辈子记得你》顺利首演,收获了热烈反响。

作品影响:

歌曲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在多个平台展播,唱响全国

“那天太阳照山里,树上鸟儿格外欢喜;火炉边的木板凳,我们坐在一起,嘘寒问暖满屋都是春意……”原创歌曲《一辈子记得你》一经推出,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在多个国家级音乐平台展播,在多台音乐会及下基层文艺演出中唱响。

2018年,歌曲《一辈子记得你》在《重庆艺术》《神州歌海》等刊物发表,并荣获“2018年全国群众创作歌曲展评金奖”;

2018年9月21日,在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文艺展演活动中,由重庆声乐大赛获奖者马骏、李雪莲携手唱响歌曲《一辈子记得你》;

2019年2月26日,重庆学习强国平台以“一位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的真实故事”为题发布该歌曲;

2019年9月28日,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原创歌曲,参加“歌唱祖国”重庆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合唱音乐会,由马骏、陈虹颖深情领唱。

与此同时,原创歌曲《一辈子记得你》唱响在渝州山山水水。在2018年、2019年重庆市《渝州大舞台》下乡演出中,重庆各文艺院团带着这首歌赴各区县乡村演出120余场(次)。

不仅如此。据悉,在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周强和歌唱家陈永峰、王凯等极力推荐下,该歌曲已由他们的学生、同事和本人在北京、山西、湖北、湖南、四川、海南等地,参加不同形式的脱贫攻坚下基层文艺演出30余场(次),受到脱贫攻坚一线干群的点赞和欢迎。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