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绿色发展铺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作为西部首个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西部首个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渝北区一直秉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用实际行动诠释保护生态与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双赢,先后获得了30余项国家级的荣誉。

渝北:绿色发展铺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1-1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8日15时讯(记者 闫仪 特约通讯员 杨荟琳 通讯员 刘菊芳)11月13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渝北区名列其中,成为重庆市内两个上榜区之一。今(18)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渝北区,深度了解这座生态文明城市背后的绿色发展梦。

作为西部首个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西部首个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渝北区一直秉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用实际行动诠释保护生态与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双赢,先后获得了30余项国家级的荣誉。

11月16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上,渝北区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不仅意味着渝北又新添了一张国家级的新名片,更意味着渝北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渝北区的《碧水蓝天》。渝北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发

制度措施驱动

扎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笼子”

“骄傲,我大渝北又添一张名片”“热烈庆祝渝北创建成功”

“从创建到创建成功,渝北用十年圆梦”

……

这两天,随着渝北区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一消息传开,渝北人的朋友圈被类似这样的祝福消息刷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渝北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于2009年正式启动国家生态区创建,编制了《渝北区国家生态区建设规划(2009-2015年)》。

为了把方案中的蓝图变为现实,渝北成立了区政府区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区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时间节点,科学制定了工作进度表,细化了工作措施;同时,印发了《重庆市渝北区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明确了区级部门、镇街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主要领导“一岗双责”的规定,形成了政府牵头抓总、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党中央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部署,渝北区开展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三线一单”等制度改革工作,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在工作中,渝北区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要求,积极推动整改,2018年底,该区督察反馈意见中的整改措施30项清单已全部完成,2019年,43项具体整改问题也按期完成。开展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长寿区、两江新区签订了关于御临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正式建立流域保护和长效管理机制。开展生态损害赔偿工作,明确了该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深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督促责任部门履职尽责,做到“心有红线、行有底线”,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执行到位。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条条措施的落实、一项项考核的“逗硬”,为渝北创建工作提供了保障,给领导干部带上了绿色发展的“紧箍咒”。

渝北区在碧津湖试点成功后,在木鱼石水库进行推广治理,治理后的木鱼石公园湖水碧绿如黛,像一颗镶嵌在城市中的祖母绿宝石。渝北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发

蓝天碧水行动

奏响山清水秀美丽渝北的交响曲

喜爱摄影和旅游的渝北人,大都知道在石船镇石壁村有一个“网红”景点——铜锣山矿山公园。在公园里有一个矿坑遗迹,四周绝壁环绕,中间有一潭小湖。因为水面碧蓝澄澈,还会随光线、季节变化呈现不同色调和水韵,被网友们称为“重庆九寨沟”。

但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光秃秃的废弃矿坑。原来,铜锣山曾是重庆重要的灰岩采石基地。由于灰岩开采,曾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出于对环境的保护,2012年,渝北区禁止铜锣山内所有的矿山碎石开采工作,并在之后启动了对矿坑的修复工作,这才有了如今的矿山公园。

这样的美丽蜕变不仅仅出现在石船镇。放眼渝北,蓝天、碧水、净土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渝北区大力实施碧水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保护长江、嘉陵江及次级河流水环境安全,并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大力开展湖库整治,采用“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先后完成5个城区湖厍的生态修复,让湖水变得清澈见底。建设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5个,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31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辖区主要次级河流后河、御临河水质达到水域功能区标准,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为提升全区空气质量,渝北区实施了蓝天行动,建立空气质量长效监管机制,完成44家工业企业、95家汽车维修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扬尘,让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和监管,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年均一万台以上,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大力建设扬尘示范道路、扬尘示范工地,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8年,该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9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5%,比2013年增加86天,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分别较2013年下降44%、36%。

同时,全区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在辖区内创新实施“山长制”,建立区政府、部门、镇“三级”山长体系,严控“四山”项目准入,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建立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河库水系连通立体保护措施。大力实施生态修复,2012年以来,关停了“四山”范围内的全部44家采石企业,关停了内环以内23家烧结砖瓦窑企业。实施了玉峰山关停采石场20万平方米面积的生态修复工程。

绿色的温塘峡。渝北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发

坚持绿色发展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画卷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

近年来,渝北区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淘汰落后产能;以集约化发展为依托,发展高端制造业;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完善现代服务业……

这些举措,让渝北把以“金”换“铁”、以“玉”换“石”的短视思维彻底抛到脑后,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头脑、融入血液、化为行动。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渝北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速绿色化、品牌化发展;设立资金池,推进泰山电缆、华牧等企业搬迁,先后关停川庆化工等9家大中型“三高”工业企业,推进皮鞋城、模具园等低效工业区“退二进三”、“退城入园”。如今,在渝北,南方英特等56家企业已经实施了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爱尔铃克铃尔等8家企业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

在发展高端制造业方面,该区加快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智能终端、两江国际商务中心、现代消费走廊、航空物流园等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前沿科技城、仙桃大数据谷等特色开发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电子设备等新兴制造业,先后吸引传音、深科技等重大项目集聚,OPPO智能生态科技园、中光电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2018年,新兴制造业年产值达1100亿元。

在完善现代服务业方面,渝北区结合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集聚发展航空产业、金融、会展、电子商务等临空导向强的现代服务业。

2018年,该区总部经济贸易额达3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0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9867亿元、会展直接收入达2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6亿元,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和拉动力连续多年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达42.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文化产业增加值51.7亿元,增长15%;渝交会等大型会展直接收入20亿元,带动消费150亿元;全区旅游综合收入实现80.5亿元,增长15%……

这些新兴产业在渝北的兴起,厚植了绿色底色,彰显了绿色特色,夯实了发展根基。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渝北:绿色发展铺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19-11-18 15:51:53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8日15时讯(记者 闫仪 特约通讯员 杨荟琳 通讯员 刘菊芳)11月13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渝北区名列其中,成为重庆市内两个上榜区之一。今(18)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渝北区,深度了解这座生态文明城市背后的绿色发展梦。

作为西部首个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西部首个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渝北区一直秉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用实际行动诠释保护生态与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双赢,先后获得了30余项国家级的荣誉。

11月16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上,渝北区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不仅意味着渝北又新添了一张国家级的新名片,更意味着渝北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渝北区的《碧水蓝天》。渝北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发

制度措施驱动

扎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笼子”

“骄傲,我大渝北又添一张名片”“热烈庆祝渝北创建成功”

“从创建到创建成功,渝北用十年圆梦”

……

这两天,随着渝北区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一消息传开,渝北人的朋友圈被类似这样的祝福消息刷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渝北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于2009年正式启动国家生态区创建,编制了《渝北区国家生态区建设规划(2009-2015年)》。

为了把方案中的蓝图变为现实,渝北成立了区政府区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区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时间节点,科学制定了工作进度表,细化了工作措施;同时,印发了《重庆市渝北区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明确了区级部门、镇街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主要领导“一岗双责”的规定,形成了政府牵头抓总、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党中央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部署,渝北区开展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三线一单”等制度改革工作,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在工作中,渝北区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要求,积极推动整改,2018年底,该区督察反馈意见中的整改措施30项清单已全部完成,2019年,43项具体整改问题也按期完成。开展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长寿区、两江新区签订了关于御临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正式建立流域保护和长效管理机制。开展生态损害赔偿工作,明确了该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深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督促责任部门履职尽责,做到“心有红线、行有底线”,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执行到位。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条条措施的落实、一项项考核的“逗硬”,为渝北创建工作提供了保障,给领导干部带上了绿色发展的“紧箍咒”。

渝北区在碧津湖试点成功后,在木鱼石水库进行推广治理,治理后的木鱼石公园湖水碧绿如黛,像一颗镶嵌在城市中的祖母绿宝石。渝北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发

蓝天碧水行动

奏响山清水秀美丽渝北的交响曲

喜爱摄影和旅游的渝北人,大都知道在石船镇石壁村有一个“网红”景点——铜锣山矿山公园。在公园里有一个矿坑遗迹,四周绝壁环绕,中间有一潭小湖。因为水面碧蓝澄澈,还会随光线、季节变化呈现不同色调和水韵,被网友们称为“重庆九寨沟”。

但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光秃秃的废弃矿坑。原来,铜锣山曾是重庆重要的灰岩采石基地。由于灰岩开采,曾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出于对环境的保护,2012年,渝北区禁止铜锣山内所有的矿山碎石开采工作,并在之后启动了对矿坑的修复工作,这才有了如今的矿山公园。

这样的美丽蜕变不仅仅出现在石船镇。放眼渝北,蓝天、碧水、净土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渝北区大力实施碧水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保护长江、嘉陵江及次级河流水环境安全,并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大力开展湖库整治,采用“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先后完成5个城区湖厍的生态修复,让湖水变得清澈见底。建设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5个,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31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辖区主要次级河流后河、御临河水质达到水域功能区标准,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为提升全区空气质量,渝北区实施了蓝天行动,建立空气质量长效监管机制,完成44家工业企业、95家汽车维修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扬尘,让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和监管,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年均一万台以上,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大力建设扬尘示范道路、扬尘示范工地,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8年,该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9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5%,比2013年增加86天,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分别较2013年下降44%、36%。

同时,全区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在辖区内创新实施“山长制”,建立区政府、部门、镇“三级”山长体系,严控“四山”项目准入,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建立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河库水系连通立体保护措施。大力实施生态修复,2012年以来,关停了“四山”范围内的全部44家采石企业,关停了内环以内23家烧结砖瓦窑企业。实施了玉峰山关停采石场20万平方米面积的生态修复工程。

绿色的温塘峡。渝北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发

坚持绿色发展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画卷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

近年来,渝北区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淘汰落后产能;以集约化发展为依托,发展高端制造业;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完善现代服务业……

这些举措,让渝北把以“金”换“铁”、以“玉”换“石”的短视思维彻底抛到脑后,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头脑、融入血液、化为行动。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渝北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速绿色化、品牌化发展;设立资金池,推进泰山电缆、华牧等企业搬迁,先后关停川庆化工等9家大中型“三高”工业企业,推进皮鞋城、模具园等低效工业区“退二进三”、“退城入园”。如今,在渝北,南方英特等56家企业已经实施了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爱尔铃克铃尔等8家企业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

在发展高端制造业方面,该区加快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智能终端、两江国际商务中心、现代消费走廊、航空物流园等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前沿科技城、仙桃大数据谷等特色开发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电子设备等新兴制造业,先后吸引传音、深科技等重大项目集聚,OPPO智能生态科技园、中光电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2018年,新兴制造业年产值达1100亿元。

在完善现代服务业方面,渝北区结合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集聚发展航空产业、金融、会展、电子商务等临空导向强的现代服务业。

2018年,该区总部经济贸易额达3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0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9867亿元、会展直接收入达2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6亿元,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和拉动力连续多年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达42.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文化产业增加值51.7亿元,增长15%;渝交会等大型会展直接收入20亿元,带动消费150亿元;全区旅游综合收入实现80.5亿元,增长15%……

这些新兴产业在渝北的兴起,厚植了绿色底色,彰显了绿色特色,夯实了发展根基。

[责任编辑: 邓胜男]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