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坚守“为民爱民”本色 助力品质之城建设
近年来,江北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深入推进新时代民政工作砥砺前行。在筑牢民政“兜底网”、保障基本民生的同时,荣获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养老事业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跨越。

江北坚守“为民爱民”本色 助力品质之城建设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1-20

民政工作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直接关乎群众冷暖,关系民生福祉。

近年来,江北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深入推进新时代民政工作砥砺前行。在筑牢民政“兜底网”、保障基本民生的同时,荣获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养老事业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跨越。

今天,江北正在努力建设品质之城、时尚之都;江北民政人为谱写这一时代乐章,坚守“为民爱民”本色,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让品质之城的温暖阳光普照每一位江北人。

以创建实验区为引擎

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

“更新村29栋的化粪池管道需要维修了。”“大溪三村新社区的院坝及马路需要重新硬化。”“坝坝舞扰民,应该设立时间,过时就不能再跳了。”

10月14日,是江北区郭家沱街道大溪村社区“百姓管家”议事会召开的日子。当天的会议室里,48位“百姓管家”你一言我一语,踊跃抛出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

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华介绍,“百姓管家”是城乡社区协商议事的一种创新实践。简单来说,它是由社区居民选出代表,组成的常态化议事机构,涉及群众自己的事情,都交由他们去协商处理,同时,每季度向社区汇报辖区的民生急难事,最终表决形成解决方案。

类似“百姓管家”社区议事协商品牌在江北基层社会治理中还有很多,比如铁山坪街道的“唐桂议事厅”、华新街街道的“三三制”……在充分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的同时,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治理中来,真正让百姓的事情百姓议、百姓的事情百姓管。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2019年,江北区作为重庆市的唯一区县代表,成功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这既是对江北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肯定和鼓舞,更是一种鞭策和责任。

为此,江北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加快构建以“三社+N”的联动体系,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力争提供鲜活样板。

截至目前,以“百姓管家”“唐桂议事厅”“三三制”等为代表的居民自治品牌更加多样,全国社会工作师为主体的社区专业化队伍日益壮大,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助力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江北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跨越

联袂打通高质量养老“最初一公里”

从2017年到2019年,数据变化的背后,折射的不仅是江北民政人对养老事业的责任担当,更是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生动实践。

江北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只是满足于数量上的优势,更在向着智慧化、多元化的品质养老转变。

3月5日凌晨1时许,江北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张优模,通过智慧床垫监测到92岁的苏公贤老人心动过速,立即赶去寝室,发现苏婆婆呼吸急促、心慌胸闷。护理员结合老人病史,让苏婆婆服下其常备的速效救心丸。10分钟后,检测数据显示,苏婆婆已心率平稳。

“智慧床垫只是智慧养老的一个方面。”江北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通过引入智能养老设备,在为入住老人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利用互联网和生物识别技术,提供远程居家养老服务,将服务延伸到方圆一公里。

事实上,从一般的“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的跨越,除了养老的智慧化外,养老供给服务方式的多元,也在加速江北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江北区引入百龄帮、山东青鸟、河南颐养乐福等知名养老机构,探索“机构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全链条养老服务模式,采取“公建民管”“民办公助”等多种形态,充分发挥机构养老的专业优势,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价值的最大化。

织细扎牢民生保障网

让困难群众感受爱的温暖

蒋先礼是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特困供养对象,因患有肺结核等疾病,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8月,蒋先礼治病共花去2万多元,经医保报销、医疗救助后仍自费6780元。按以往临时救助标准,只能对其救助1600元;今年临时救助提标后,按新政策救助了6100元,蒋先礼仅自费承担580元。

蒋先礼能够走出困境,得益于江北区织细扎牢民生保障网,坚持创优创制,提标扩面,多措并举做好困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工作。

在特困老人集中供养上,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双溪敬老院于2019年6月正式揭牌运营,确保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100%,让特困老人叶落归根,有了温馨舒适的新家。

在困难群众“弱有所扶”上,完善《江北区最低生活保障条件认定办法》,在全市率先推出低保家庭就业成本标准,对低保家庭可按参加工作的家庭成员收入的10%为基数扣除就业成本,对4884名困难群众开展低保救助,支出低保资金3111万元。

在低收入群众应急保障上,发挥临时救助的救急托底功能,将临时救助标准由原来的救助比例最高25%提高到90%,救助年封顶线由原来的最高1万元提高到5万元。

聚焦》》

公开数据从“上墙”到“上网”;基层权力从“灯下黑”到“透明化”;便民服务从“数据多跑路”到“群众少跑腿”——

让“基层事务·协同救助”搭上智能化快车

复盛镇现有户籍人口1.5万余人。前些年,一行政村在解体清算时,时任村干部被发现有虚报冒领12万元资金的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人很快受到严肃处理。然而,由此激起的余波久未平息。

经过调查,原因在于村务公开没跟上时代的步伐,公开内容与群众期待存在时间、空间不对称问题。“以前的公开方式还处在传统的1.0阶段,主要靠贴在村务公开栏,老百姓看不懂专业的借贷表,平时来村委会的时间也不多。因此,虽然是公开了,但公开不够彻底、不及时,受众面有限。”复盛镇党委书记周艳春说。

2017年,复盛镇启动基层事务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试点,探索信息公开的2.0版本。经过研发,一个依托手机APP、网站、终端触摸屏等载体,向所有复盛镇户籍人口开放下载的网络平台正式上线,整合了低保、社保、就业等部门数据资源,已公开11项基层事务、54项惠民政策解答和287万元惠民资金发放情况,实现了村民比对、关联政策查询等功能,为“一门受理·协同救助”提供平台。

复盛镇基层事务公开形式的变化,只是江北区推进“智慧民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北区民政局聚焦“廉政”“惠民”,积极引入大数据智能化,打造基层事务信息公开平台,做到党务、政务和群众生活服务各类事项的“一网全收”,实现了“掌上民生、协同救助”,推动传统事务公开模式更新迭代。

目前,江北区已初步形成“1+N”基层事务公开模式:1个区级基层事务信息公开平台+各镇街“一地一特色”服务平台。既让社区事务由“砣砣账”变成“明细单”,同时也将党支部生活、就业招聘等事项由“幕后”走向“前台”,有效解决了基层信息覆盖“最后一公里”和社会救助“最先一公里”问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江北坚守“为民爱民”本色 助力品质之城建设

2019-11-20 09:34:32 来源: 0 条评论

民政工作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直接关乎群众冷暖,关系民生福祉。

近年来,江北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深入推进新时代民政工作砥砺前行。在筑牢民政“兜底网”、保障基本民生的同时,荣获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养老事业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跨越。

今天,江北正在努力建设品质之城、时尚之都;江北民政人为谱写这一时代乐章,坚守“为民爱民”本色,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让品质之城的温暖阳光普照每一位江北人。

以创建实验区为引擎

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

“更新村29栋的化粪池管道需要维修了。”“大溪三村新社区的院坝及马路需要重新硬化。”“坝坝舞扰民,应该设立时间,过时就不能再跳了。”

10月14日,是江北区郭家沱街道大溪村社区“百姓管家”议事会召开的日子。当天的会议室里,48位“百姓管家”你一言我一语,踊跃抛出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

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华介绍,“百姓管家”是城乡社区协商议事的一种创新实践。简单来说,它是由社区居民选出代表,组成的常态化议事机构,涉及群众自己的事情,都交由他们去协商处理,同时,每季度向社区汇报辖区的民生急难事,最终表决形成解决方案。

类似“百姓管家”社区议事协商品牌在江北基层社会治理中还有很多,比如铁山坪街道的“唐桂议事厅”、华新街街道的“三三制”……在充分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的同时,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治理中来,真正让百姓的事情百姓议、百姓的事情百姓管。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2019年,江北区作为重庆市的唯一区县代表,成功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这既是对江北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肯定和鼓舞,更是一种鞭策和责任。

为此,江北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加快构建以“三社+N”的联动体系,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力争提供鲜活样板。

截至目前,以“百姓管家”“唐桂议事厅”“三三制”等为代表的居民自治品牌更加多样,全国社会工作师为主体的社区专业化队伍日益壮大,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助力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江北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跨越

联袂打通高质量养老“最初一公里”

从2017年到2019年,数据变化的背后,折射的不仅是江北民政人对养老事业的责任担当,更是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生动实践。

江北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只是满足于数量上的优势,更在向着智慧化、多元化的品质养老转变。

3月5日凌晨1时许,江北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张优模,通过智慧床垫监测到92岁的苏公贤老人心动过速,立即赶去寝室,发现苏婆婆呼吸急促、心慌胸闷。护理员结合老人病史,让苏婆婆服下其常备的速效救心丸。10分钟后,检测数据显示,苏婆婆已心率平稳。

“智慧床垫只是智慧养老的一个方面。”江北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通过引入智能养老设备,在为入住老人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利用互联网和生物识别技术,提供远程居家养老服务,将服务延伸到方圆一公里。

事实上,从一般的“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的跨越,除了养老的智慧化外,养老供给服务方式的多元,也在加速江北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江北区引入百龄帮、山东青鸟、河南颐养乐福等知名养老机构,探索“机构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全链条养老服务模式,采取“公建民管”“民办公助”等多种形态,充分发挥机构养老的专业优势,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价值的最大化。

织细扎牢民生保障网

让困难群众感受爱的温暖

蒋先礼是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特困供养对象,因患有肺结核等疾病,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8月,蒋先礼治病共花去2万多元,经医保报销、医疗救助后仍自费6780元。按以往临时救助标准,只能对其救助1600元;今年临时救助提标后,按新政策救助了6100元,蒋先礼仅自费承担580元。

蒋先礼能够走出困境,得益于江北区织细扎牢民生保障网,坚持创优创制,提标扩面,多措并举做好困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工作。

在特困老人集中供养上,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双溪敬老院于2019年6月正式揭牌运营,确保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100%,让特困老人叶落归根,有了温馨舒适的新家。

在困难群众“弱有所扶”上,完善《江北区最低生活保障条件认定办法》,在全市率先推出低保家庭就业成本标准,对低保家庭可按参加工作的家庭成员收入的10%为基数扣除就业成本,对4884名困难群众开展低保救助,支出低保资金3111万元。

在低收入群众应急保障上,发挥临时救助的救急托底功能,将临时救助标准由原来的救助比例最高25%提高到90%,救助年封顶线由原来的最高1万元提高到5万元。

聚焦》》

公开数据从“上墙”到“上网”;基层权力从“灯下黑”到“透明化”;便民服务从“数据多跑路”到“群众少跑腿”——

让“基层事务·协同救助”搭上智能化快车

复盛镇现有户籍人口1.5万余人。前些年,一行政村在解体清算时,时任村干部被发现有虚报冒领12万元资金的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人很快受到严肃处理。然而,由此激起的余波久未平息。

经过调查,原因在于村务公开没跟上时代的步伐,公开内容与群众期待存在时间、空间不对称问题。“以前的公开方式还处在传统的1.0阶段,主要靠贴在村务公开栏,老百姓看不懂专业的借贷表,平时来村委会的时间也不多。因此,虽然是公开了,但公开不够彻底、不及时,受众面有限。”复盛镇党委书记周艳春说。

2017年,复盛镇启动基层事务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试点,探索信息公开的2.0版本。经过研发,一个依托手机APP、网站、终端触摸屏等载体,向所有复盛镇户籍人口开放下载的网络平台正式上线,整合了低保、社保、就业等部门数据资源,已公开11项基层事务、54项惠民政策解答和287万元惠民资金发放情况,实现了村民比对、关联政策查询等功能,为“一门受理·协同救助”提供平台。

复盛镇基层事务公开形式的变化,只是江北区推进“智慧民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北区民政局聚焦“廉政”“惠民”,积极引入大数据智能化,打造基层事务信息公开平台,做到党务、政务和群众生活服务各类事项的“一网全收”,实现了“掌上民生、协同救助”,推动传统事务公开模式更新迭代。

目前,江北区已初步形成“1+N”基层事务公开模式:1个区级基层事务信息公开平台+各镇街“一地一特色”服务平台。既让社区事务由“砣砣账”变成“明细单”,同时也将党支部生活、就业招聘等事项由“幕后”走向“前台”,有效解决了基层信息覆盖“最后一公里”和社会救助“最先一公里”问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