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巫溪天元乡让外出务工人员回来了就不想走
在外务工十年的王方友回村了,这次回来,他不打算再出去了。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巫溪天元乡让外出务工人员回来了就不想走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1-2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6日11时讯(记者 冉长军)在外务工十年的王方友回村了,这次回来,他不打算再出去了。

在广东务工十多年,每月3000多收入,除去房租和医疗费,根本没有结余,所以十年来王方友从未回过家。

后来由于入不敷出,王方友一家被迫返乡,如今他们却过上了幸福生活:住新房、种中药材、家门口就业……日子过得比在大城市还好。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王方友的生活变化如此之大?上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王方友家聆听他这两年来的喜事。

王方友返乡临时搭建的棚子。天元乡供图 华龙网发

外出务工10多年回老家只好搭棚过日子

巫溪县天元乡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香源村距离天元乡政府需要半小时的车程,王方友就住在这里。香源村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大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产业薄弱。

由于香源村地处大山深处,信息闭塞,这里的百姓都靠种地维持生计,所以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想要有好的发展谈何容易。

十多年前王方友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务工,原本以为在大城市会干出一番事业,但身体却拖了后腿。

从天元乡到王方友的家开车需要半小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踏进香源村时就看到,一栋崭新的楼房建在山脚下,一条刚硬化的通村便道直达家门口,屋前成片的魔芋长势正好,这就是王方友现在生活的地方。

今年56岁的王方友身材有些魁梧,但无论走路还是说话都是有气无力,原来王方友在外务工时便患上了糖尿病和高血压,长期都需要药物控制。

天元乡魔芋种植基地。通讯员 乔洛阳 摄

“20年前在家种田收入低,我和妻子就商量出去打工,一开始还能存点钱,后来得病家里的钱全部都用光了,甚至还找亲朋好友借了不少。”王方友说。

由于得了病,王方友不能干重活,全靠妻子在工厂打零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家里的开支。原本想着外出务工能多挣点钱回家,没想到最后反而还负债累累。

在2017年末,王方友和妻子被迫返乡,“当时就想,回到老家至少不用交房租,吃的可以自己种,开支要少很多。”王方友说。

回到老家,家乡的变化让王方友感到震惊:通村的公路硬底化了,家门口的农田种的全是收益高的经济作物,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小洋楼。可当走进自己老房子时,王方友的眼泪止不住的流。老房子成了废墟,田里长满了杂草,成了整个村子最煞风景的一角。

王方友说,既然回到了自己的家,哪怕房子垮塌了,自己也要想办法。由于当时回家临近春节,又在下大雪,王方友只好找邻居借来几块木板和油布临时搭建了一个窝棚,一家人的生活都只能在棚子里了。

住进了新房家里还有了固定的收入

棚子搭建没几天,市教委扶贫集团驻天元乡工作队和天元乡政府在入户走访时,了解了王方友家的情况:收入低,没有固定住所,家里没有劳动力。通过几次核实,最终将他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时,住房成了他家亟需解决的第一大难题。所以我们立即召开会议,讨论解决方案。由于王方友属于贫困户,可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相当于政府出钱给他建房子。”天元乡相关负责人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说。

房子有着落了,这让王方友兴奋不已,这个消息也让他过了一个舒心的春节,“政府看到我们没地方住,又没得钱建房子,就立马给我们想办法,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了。”回想这一切,王方友感激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王方友和帮扶人坐在新家门口拉家常。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没过两个月,王方友的新房正式动工开建了,“特别激动,几天几夜都没睡着。从打地基到主体框架,我每天都在现场看到起,想早点住进去。”王方友说,三个月房子主体架构完工了,就只等水电到家了,这让王方友住新房的心情愈加浓烈。

“新房子什么都有,比在外面打工住的房子好多了。”王方友说,2018年底他和妻子就迫不及待的搬进了新家。

住房解决了,如何让王方友一家有稳定的收入成了天元乡政府考虑的有一问题。在天元乡和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王方友的妻子开始在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工作,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

政府帮助解决了两大难题,王方友自己也没闲着,在自家的农田种上了中药材,同时还喂了两头肥猪,每月的医药费合作医疗也可以报销,按照今年的这样的节奏年底脱贫不成问题。“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自己不努力日子怎么会好起来。”王方友说。

现在房子也有了,妻子也有了固定的工作,明年王方友还要加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增加收入。提到来年最大的愿望,他则表示希望儿子能早日成家。“现在什么都不愁了,希望儿子早点带个女朋友回来,现在不怕没地方住了。”王方友笑着说。

王方友晒的中药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确保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让王方友家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只是天元乡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上的一个缩影。其实,在天元乡,像王方友一样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红利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天元乡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天元乡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上,主要围绕 “改、扶、拓、提” 四个字来确保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就比如说:改。我们就制定了《天元乡“四改两治”实施方案》,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展清洁卫生评比来改变百姓生产生活习惯,提升生活质量,让百姓搬的放心,住的舒心。”该负责人说。

关于“扶”天元乡还加大搬迁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扶持力度,促进百姓增收致富。“目前, ‘一乡多业、一村一品、户有产业’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户均增收1.2万元。”该负责人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说。

除此之外,天元乡还积极举办就业扶贫培训、构建创业帮扶体系,优先给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切实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事做、有收入。

同时,还积极为搬迁群众配套入户道路硬化项目、户均1盏太阳能路灯“点亮”工程等,制定《天元乡“1115”社会治理实施方案》,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巫溪天元乡让外出务工人员回来了就不想走

2019-11-26 11:09:39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6日11时讯(记者 冉长军)在外务工十年的王方友回村了,这次回来,他不打算再出去了。

在广东务工十多年,每月3000多收入,除去房租和医疗费,根本没有结余,所以十年来王方友从未回过家。

后来由于入不敷出,王方友一家被迫返乡,如今他们却过上了幸福生活:住新房、种中药材、家门口就业……日子过得比在大城市还好。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王方友的生活变化如此之大?上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王方友家聆听他这两年来的喜事。

王方友返乡临时搭建的棚子。天元乡供图 华龙网发

外出务工10多年回老家只好搭棚过日子

巫溪县天元乡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香源村距离天元乡政府需要半小时的车程,王方友就住在这里。香源村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大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产业薄弱。

由于香源村地处大山深处,信息闭塞,这里的百姓都靠种地维持生计,所以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想要有好的发展谈何容易。

十多年前王方友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务工,原本以为在大城市会干出一番事业,但身体却拖了后腿。

从天元乡到王方友的家开车需要半小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踏进香源村时就看到,一栋崭新的楼房建在山脚下,一条刚硬化的通村便道直达家门口,屋前成片的魔芋长势正好,这就是王方友现在生活的地方。

今年56岁的王方友身材有些魁梧,但无论走路还是说话都是有气无力,原来王方友在外务工时便患上了糖尿病和高血压,长期都需要药物控制。

天元乡魔芋种植基地。通讯员 乔洛阳 摄

“20年前在家种田收入低,我和妻子就商量出去打工,一开始还能存点钱,后来得病家里的钱全部都用光了,甚至还找亲朋好友借了不少。”王方友说。

由于得了病,王方友不能干重活,全靠妻子在工厂打零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家里的开支。原本想着外出务工能多挣点钱回家,没想到最后反而还负债累累。

在2017年末,王方友和妻子被迫返乡,“当时就想,回到老家至少不用交房租,吃的可以自己种,开支要少很多。”王方友说。

回到老家,家乡的变化让王方友感到震惊:通村的公路硬底化了,家门口的农田种的全是收益高的经济作物,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小洋楼。可当走进自己老房子时,王方友的眼泪止不住的流。老房子成了废墟,田里长满了杂草,成了整个村子最煞风景的一角。

王方友说,既然回到了自己的家,哪怕房子垮塌了,自己也要想办法。由于当时回家临近春节,又在下大雪,王方友只好找邻居借来几块木板和油布临时搭建了一个窝棚,一家人的生活都只能在棚子里了。

住进了新房家里还有了固定的收入

棚子搭建没几天,市教委扶贫集团驻天元乡工作队和天元乡政府在入户走访时,了解了王方友家的情况:收入低,没有固定住所,家里没有劳动力。通过几次核实,最终将他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时,住房成了他家亟需解决的第一大难题。所以我们立即召开会议,讨论解决方案。由于王方友属于贫困户,可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相当于政府出钱给他建房子。”天元乡相关负责人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说。

房子有着落了,这让王方友兴奋不已,这个消息也让他过了一个舒心的春节,“政府看到我们没地方住,又没得钱建房子,就立马给我们想办法,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了。”回想这一切,王方友感激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王方友和帮扶人坐在新家门口拉家常。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没过两个月,王方友的新房正式动工开建了,“特别激动,几天几夜都没睡着。从打地基到主体框架,我每天都在现场看到起,想早点住进去。”王方友说,三个月房子主体架构完工了,就只等水电到家了,这让王方友住新房的心情愈加浓烈。

“新房子什么都有,比在外面打工住的房子好多了。”王方友说,2018年底他和妻子就迫不及待的搬进了新家。

住房解决了,如何让王方友一家有稳定的收入成了天元乡政府考虑的有一问题。在天元乡和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王方友的妻子开始在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工作,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

政府帮助解决了两大难题,王方友自己也没闲着,在自家的农田种上了中药材,同时还喂了两头肥猪,每月的医药费合作医疗也可以报销,按照今年的这样的节奏年底脱贫不成问题。“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自己不努力日子怎么会好起来。”王方友说。

现在房子也有了,妻子也有了固定的工作,明年王方友还要加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增加收入。提到来年最大的愿望,他则表示希望儿子能早日成家。“现在什么都不愁了,希望儿子早点带个女朋友回来,现在不怕没地方住了。”王方友笑着说。

王方友晒的中药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确保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让王方友家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只是天元乡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上的一个缩影。其实,在天元乡,像王方友一样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红利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天元乡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天元乡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上,主要围绕 “改、扶、拓、提” 四个字来确保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就比如说:改。我们就制定了《天元乡“四改两治”实施方案》,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展清洁卫生评比来改变百姓生产生活习惯,提升生活质量,让百姓搬的放心,住的舒心。”该负责人说。

关于“扶”天元乡还加大搬迁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扶持力度,促进百姓增收致富。“目前, ‘一乡多业、一村一品、户有产业’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户均增收1.2万元。”该负责人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说。

除此之外,天元乡还积极举办就业扶贫培训、构建创业帮扶体系,优先给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切实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事做、有收入。

同时,还积极为搬迁群众配套入户道路硬化项目、户均1盏太阳能路灯“点亮”工程等,制定《天元乡“1115”社会治理实施方案》,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 何燕宏]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