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零”元住新房“搬”来幸福新生活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逐渐完善让“麻窝”一点点向宜居窝转变。

彭水:“零”元住新房“搬”来幸福新生活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1-2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9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李亚军 冉若兰)初冬的清晨,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棣棠乡牌楼村2组麻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周世安再一次来到自己的新家。“你们要仔细一点哦,线路安装要小心。”周世安一边察看室内装修进度,一边再三叮嘱正在为自己的新房子安装线路的师傅。“看这样子,年前入住没得问题。”想到能在新房子里过新年,周世安乐开了怀。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讯员 李亚军 摄

实现“零”元住房,搬得出

56岁的周世安是棣棠乡四坪村5组的建卡贫困户,年轻做生意赚了不少钱,本也不愁吃穿,却因妻子生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妻子得了糖尿病,花了三十多万也没治好。”回忆起以前的生活,周世安用心酸来形容,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还要忙着赚钱送孩子读书,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周世安的身上。可最后,钱没了,人也没了。

妻子去世后,周世安一心扑在了孩子身上。

“当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来后,大家都劝我搬,但是我不想搬。”周世安不想搬的理由很简单,在老家养牛方便,养鸡鸭方便,割牛草方便,打猪草方便,烤火方便,在集镇上没得柴烧,没得火烤,用电要花钱。

“最后,乡领导和村干部都来做工作,我还是决定搬。”周世安搬家的理由也很简单,找零活方便,赶场方便,最主要的是送孩子上学方便。

为了方便送孩子上学,周世安来到了棣棠乡场上租了一间房子。

“房东是做米粉的,我没得事经常去帮忙。”手脚勤快的周世安赢得了“包吃包住”的福利,在场镇上有了安身之所。

真正让周世安安心的,还是搬进新房子自己基本上不用花钱。

“老家的旧房子享受了复垦政策,还能拿到一笔钱。”周世安算了一笔账,自己的新房子两室一厅,需要花费5万元,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和复垦等相关优惠政策后,自己不仅不花一分钱,还能拿到2000元,真正是“零”元入住。

“我们新建安置住房近3000平方米,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0户113人,其中建卡贫困户25户95人,目前水电都已经通了,享受相关政策后,贫困户只需要购买家具,就可以入住了。”棣棠乡政府工作人员龙桂林介绍。

有了增收门路,稳得住

搬出了居住几十年的老家,没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周世安以何谋生?

“感谢他们照顾我,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现在,周世安成了乡里清扫公路的保洁员,一个月能拿到1000元的工资。

这份工作,周世安很是珍惜。每天,周世安就带上自己的工具—一把扫帚,一个铲子,一辆推车,行走在棣棠乡的大街小巷,将路面清扫得干干净净。

因为租住的房子离麻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很近,走路不到十分钟,所以从动工开始,周世安就成了“麻窝”的常客。

“打扫完公路,有时间我就来看看,有时候一天要来好几次。”周世安就看着自己的房子从打地基到初具雏形。

看他这么乐意跑,乡政府还给他安排了“监工”的身份,“我每天就看着他们施工,防止他们偷工减料。”周世安打趣道。

在“监工”的同时,周世安也成了工人之一。

“我以前就靠打零工赚钱,木工、砌墙这些手艺我都会。”修建安置住房有时人手不足,周世安就成了临时工的一员,做些拖砂浆,打胎子,扎钢筋,砌墙的杂活。

“有活做的时候就喊我,一天200块,零零散散做下来,也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周世安说,在“麻窝”打零工,到目前为止已经拿到了差不多5000元的工资。

为了让和周世安一样的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棣棠乡不仅在公益性岗位上优先考虑他们,还在麻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规划配套后续产业发展。

据龙桂林介绍,目前规划种植黑木耳,占地6600平方米,主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体,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整体发展。通过产业扶持、就业扶持、就业扶助三种方式,为安置点辐射区内注入新的动力,为搬迁贫因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搬迁安置群众脱贫增收。

配套休闲地,日子乐

现在,有了房子,有了工作,孩子上学也享受到了教育扶贫相关政策,周世安的小日子过得越发滋润。

心情好,周世安就重拾了曾经的爱好,和集镇上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建了一个“乐队”。

“以前是没得闲心做这些,现在有时间了,我就要把‘锣鼓’敲起来了。”周世安一边说,一边打开自己装“宝贝”的袋子,只见锣、鼓、钹、镲,十分齐全。

一有时间,周世安就叫上“乐队”成员练练手,“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赚钱。”周世安说,自“乐队”组建后,周围有人结婚也会请他们去“敲锣打鼓”一番,一场算下来,每人也能赚个一百多块。

“麻窝”完善的基础设施更是让周世安他们有了活动的好去处。

来到“麻窝”,一排排安置住房错落有致,一台台健身器材排列有序,一辆辆挖机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作业人员正在塑胶篮球场安装篮球框。

原来,为了让居民有活动健身的好去处,棣棠乡大力完善“麻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建休闲活动广场1300平方米,新建塑胶篮球场620平方米,景观绿化3250平方米,公共厕所1座,议事厅200平方米以及其他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同时,新建安置点内部道路1041.71 米,其中6米宽入场道路438.5米,4.5米宽小区主干道313.21米,3米宽小区主干道47米,2 米宽组团道路及入户道路243米;新建综合管网3742米,其中供水管网1200 米,供电管网622米,通信管网630米,排水管网1290米;新建太阳能灯29套;生化池1座、垃圾收集站1座。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逐渐完善让“麻窝”一点点向宜居窝转变。

“新房子我又看了一遍,门锁厕所房间都可以,等这个广场弄好了,到时候打球运动、跳舞唱歌都方便。”周世安忍不住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我们敲锣打鼓有地方了,这日子是越过越舒畅了。”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彭水:“零”元住新房“搬”来幸福新生活

2019-11-29 06:1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9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李亚军 冉若兰)初冬的清晨,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棣棠乡牌楼村2组麻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周世安再一次来到自己的新家。“你们要仔细一点哦,线路安装要小心。”周世安一边察看室内装修进度,一边再三叮嘱正在为自己的新房子安装线路的师傅。“看这样子,年前入住没得问题。”想到能在新房子里过新年,周世安乐开了怀。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讯员 李亚军 摄

实现“零”元住房,搬得出

56岁的周世安是棣棠乡四坪村5组的建卡贫困户,年轻做生意赚了不少钱,本也不愁吃穿,却因妻子生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妻子得了糖尿病,花了三十多万也没治好。”回忆起以前的生活,周世安用心酸来形容,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还要忙着赚钱送孩子读书,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周世安的身上。可最后,钱没了,人也没了。

妻子去世后,周世安一心扑在了孩子身上。

“当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来后,大家都劝我搬,但是我不想搬。”周世安不想搬的理由很简单,在老家养牛方便,养鸡鸭方便,割牛草方便,打猪草方便,烤火方便,在集镇上没得柴烧,没得火烤,用电要花钱。

“最后,乡领导和村干部都来做工作,我还是决定搬。”周世安搬家的理由也很简单,找零活方便,赶场方便,最主要的是送孩子上学方便。

为了方便送孩子上学,周世安来到了棣棠乡场上租了一间房子。

“房东是做米粉的,我没得事经常去帮忙。”手脚勤快的周世安赢得了“包吃包住”的福利,在场镇上有了安身之所。

真正让周世安安心的,还是搬进新房子自己基本上不用花钱。

“老家的旧房子享受了复垦政策,还能拿到一笔钱。”周世安算了一笔账,自己的新房子两室一厅,需要花费5万元,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和复垦等相关优惠政策后,自己不仅不花一分钱,还能拿到2000元,真正是“零”元入住。

“我们新建安置住房近3000平方米,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0户113人,其中建卡贫困户25户95人,目前水电都已经通了,享受相关政策后,贫困户只需要购买家具,就可以入住了。”棣棠乡政府工作人员龙桂林介绍。

有了增收门路,稳得住

搬出了居住几十年的老家,没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周世安以何谋生?

“感谢他们照顾我,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现在,周世安成了乡里清扫公路的保洁员,一个月能拿到1000元的工资。

这份工作,周世安很是珍惜。每天,周世安就带上自己的工具—一把扫帚,一个铲子,一辆推车,行走在棣棠乡的大街小巷,将路面清扫得干干净净。

因为租住的房子离麻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很近,走路不到十分钟,所以从动工开始,周世安就成了“麻窝”的常客。

“打扫完公路,有时间我就来看看,有时候一天要来好几次。”周世安就看着自己的房子从打地基到初具雏形。

看他这么乐意跑,乡政府还给他安排了“监工”的身份,“我每天就看着他们施工,防止他们偷工减料。”周世安打趣道。

在“监工”的同时,周世安也成了工人之一。

“我以前就靠打零工赚钱,木工、砌墙这些手艺我都会。”修建安置住房有时人手不足,周世安就成了临时工的一员,做些拖砂浆,打胎子,扎钢筋,砌墙的杂活。

“有活做的时候就喊我,一天200块,零零散散做下来,也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周世安说,在“麻窝”打零工,到目前为止已经拿到了差不多5000元的工资。

为了让和周世安一样的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棣棠乡不仅在公益性岗位上优先考虑他们,还在麻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规划配套后续产业发展。

据龙桂林介绍,目前规划种植黑木耳,占地6600平方米,主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体,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整体发展。通过产业扶持、就业扶持、就业扶助三种方式,为安置点辐射区内注入新的动力,为搬迁贫因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搬迁安置群众脱贫增收。

配套休闲地,日子乐

现在,有了房子,有了工作,孩子上学也享受到了教育扶贫相关政策,周世安的小日子过得越发滋润。

心情好,周世安就重拾了曾经的爱好,和集镇上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建了一个“乐队”。

“以前是没得闲心做这些,现在有时间了,我就要把‘锣鼓’敲起来了。”周世安一边说,一边打开自己装“宝贝”的袋子,只见锣、鼓、钹、镲,十分齐全。

一有时间,周世安就叫上“乐队”成员练练手,“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赚钱。”周世安说,自“乐队”组建后,周围有人结婚也会请他们去“敲锣打鼓”一番,一场算下来,每人也能赚个一百多块。

“麻窝”完善的基础设施更是让周世安他们有了活动的好去处。

来到“麻窝”,一排排安置住房错落有致,一台台健身器材排列有序,一辆辆挖机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作业人员正在塑胶篮球场安装篮球框。

原来,为了让居民有活动健身的好去处,棣棠乡大力完善“麻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建休闲活动广场1300平方米,新建塑胶篮球场620平方米,景观绿化3250平方米,公共厕所1座,议事厅200平方米以及其他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同时,新建安置点内部道路1041.71 米,其中6米宽入场道路438.5米,4.5米宽小区主干道313.21米,3米宽小区主干道47米,2 米宽组团道路及入户道路243米;新建综合管网3742米,其中供水管网1200 米,供电管网622米,通信管网630米,排水管网1290米;新建太阳能灯29套;生化池1座、垃圾收集站1座。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逐渐完善让“麻窝”一点点向宜居窝转变。

“新房子我又看了一遍,门锁厕所房间都可以,等这个广场弄好了,到时候打球运动、跳舞唱歌都方便。”周世安忍不住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我们敲锣打鼓有地方了,这日子是越过越舒畅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淼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