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龙灯之乡扎龙忙
铜梁是全国龙灯艺术之乡,龙灯产品的扎制已有近千年历史,出产的产品上百个,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走出了国门。

铜梁:龙灯之乡扎龙忙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2-0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笔者昨(1)日在重庆铜梁区龙城龙灯工艺厂车间里看到,扎龙艺人有的在编扎彩龙,有的扎制龙灯,有的对成形的龙灯产品进行彩绘,车间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龙灯产品。 

扎龙艺人扎制龙灯产品。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从11月开始,我们的订单就多了起来,一直要忙到春节后大年十五。”龙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周千明说,目前的订单来自好几个省市,这12个龙灯是省外一家企业订购的,每个价格有两千多元。 

铜梁是全国龙灯艺术之乡,龙灯产品的扎制已有近千年历史,出产的产品上百个,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走出了国门。早在明清时期,川渝地区就有“大足朝佛,铜梁观灯”的民间谚语。2006年,铜梁龙舞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梁龙灯”现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龙灯产品扎制。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元旦、春节期间是铜梁龙灯的销售旺季,全区10余家龙灯制作厂(场)创收在6000万元以上,成为了铜梁一大产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宗和云介绍说,铜梁龙灯分为彩龙和彩灯系列品种,具有形象逼真、造型优美、色彩绚丽、美观大气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 

在铜梁龙城龙灯工艺厂陈列室墙上,3个专利产品的文件格外醒目。专利的获得者是铜梁龙灯三大流派之一的周氏第三代传人周千明,他的爷爷周均安是第一代,父亲周生全是第二代,龙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周千明则是第三代。他家扎制龙灯已有近50年的历史,扎制的龙灯产品畅销国内,还远销美国和东南亚一带。 

村民扎制灯笼。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灯产品也要与时俱进,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周千明说,厂里在龙灯产品的面料外观设计上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使面料的颜色更加喜庆,图案更加美观,受到市场欢迎。 

周千明说,有了专利认证,自己创新的东西就得到了保护。今后,厂里还要不断在新材料新工艺上不断研发,开发更多的专利产品。 

时令进入初冬后,铜梁的龙灯扎制进入了“龙忙”时节,10余家龙灯扎制厂(场)订单不断,生意红火。 

工匠给龙头彩绘。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笔者在金龙体育馆宽大的场地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彩扎工艺传承人周建、周和平正在指挥着几十位工匠赶制彩龙和大型灯组。 

“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天安门舞动的9条彩龙,就是我们制作的。”周建得意地说,铜梁彩龙通过在天安门的表演名声更大了,目前全国各地都有订单,我们忙得不可开交。 

在市级脱贫村的水口镇树荫村,30多位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村民正在赶制灯笼。今年以来,铜梁的几个市级脱贫村也建起了扎龙基地,数百名经过培训的村民吃上了扎龙饭呢。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铜梁:龙灯之乡扎龙忙

2019-12-0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笔者昨(1)日在重庆铜梁区龙城龙灯工艺厂车间里看到,扎龙艺人有的在编扎彩龙,有的扎制龙灯,有的对成形的龙灯产品进行彩绘,车间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龙灯产品。 

扎龙艺人扎制龙灯产品。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从11月开始,我们的订单就多了起来,一直要忙到春节后大年十五。”龙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周千明说,目前的订单来自好几个省市,这12个龙灯是省外一家企业订购的,每个价格有两千多元。 

铜梁是全国龙灯艺术之乡,龙灯产品的扎制已有近千年历史,出产的产品上百个,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走出了国门。早在明清时期,川渝地区就有“大足朝佛,铜梁观灯”的民间谚语。2006年,铜梁龙舞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梁龙灯”现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龙灯产品扎制。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元旦、春节期间是铜梁龙灯的销售旺季,全区10余家龙灯制作厂(场)创收在6000万元以上,成为了铜梁一大产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宗和云介绍说,铜梁龙灯分为彩龙和彩灯系列品种,具有形象逼真、造型优美、色彩绚丽、美观大气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 

在铜梁龙城龙灯工艺厂陈列室墙上,3个专利产品的文件格外醒目。专利的获得者是铜梁龙灯三大流派之一的周氏第三代传人周千明,他的爷爷周均安是第一代,父亲周生全是第二代,龙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周千明则是第三代。他家扎制龙灯已有近50年的历史,扎制的龙灯产品畅销国内,还远销美国和东南亚一带。 

村民扎制灯笼。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灯产品也要与时俱进,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周千明说,厂里在龙灯产品的面料外观设计上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使面料的颜色更加喜庆,图案更加美观,受到市场欢迎。 

周千明说,有了专利认证,自己创新的东西就得到了保护。今后,厂里还要不断在新材料新工艺上不断研发,开发更多的专利产品。 

时令进入初冬后,铜梁的龙灯扎制进入了“龙忙”时节,10余家龙灯扎制厂(场)订单不断,生意红火。 

工匠给龙头彩绘。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笔者在金龙体育馆宽大的场地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彩扎工艺传承人周建、周和平正在指挥着几十位工匠赶制彩龙和大型灯组。 

“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天安门舞动的9条彩龙,就是我们制作的。”周建得意地说,铜梁彩龙通过在天安门的表演名声更大了,目前全国各地都有订单,我们忙得不可开交。 

在市级脱贫村的水口镇树荫村,30多位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村民正在赶制灯笼。今年以来,铜梁的几个市级脱贫村也建起了扎龙基地,数百名经过培训的村民吃上了扎龙饭呢。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