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贵溪一对夫妻了不得 在荒地上建起一座民俗博物馆
你有幻想过退休后的生活么?江西贵州有一退休职工夫妻,不愿休闲的渡过退休时光,凭借着对老物件的喜爱,筹资1400余万,建起一座民俗博物馆,并成为国家3A级景区。

江西贵溪一对夫妻了不得 在荒地上建起一座民俗博物馆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2-0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7日13时50分讯(记者 余春兰)你有幻想过退休后的生活么?江西贵州有一退休职工夫妻,不愿休闲的渡过退休时光,凭借着对老物件的喜爱,筹资1400余万,建起一座民俗博物馆,并成为国家3A级景区。

昨(6)日,“作示范、勇争先——2019全国主流融媒体总编辑看江西”活动采访团走进江西贵溪。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跟随采访来到贵溪市泗沥镇王湾村,走进这个远近闻名的泗沥民俗博物馆,“馆长”张志胜接待了我们。

张志胜为采访团介绍传统农耕工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 摄

“建立这个博物馆是机遇我们夫妻对传统老物件的喜爱,我希望把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保留下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谈起建馆初衷,张志胜用略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张志胜夫妻俩只是贵溪泗沥镇一对普通的退休干部夫妻。10年前,他俩就已开始打听那里有老物件,买来收藏。偶遇一些即将要拆迁的房屋,夫妻俩就马不停蹄前往。木雕、石刻、瓦罐、蓑衣、木桶、木船等,能带走他们就立刻带回家。“像这些罐子,很多看似都是重复的,但我们也收集,它就是我们曾经生活的见证。”

渔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 摄

东西越来越多,放哪成了问题。夫妻俩2013年开始计划建设博物馆,来盛装、摆设收集来的物料。目前已投入资金1400万元,大部份从银行贷款。花费毕生积蓄、跑遍贵溪各个村镇,历时10年,张志胜打造的这个博物馆,已成为当地最大的村级民俗博物馆,并于去年3月建成并对外开放。

隐约可见乾隆字样的大条石、2米多长的传统木制榨油机、鱼鳞制作的闪亮窗户、写着光绪丙申字样的木桶,刻着花鸟虫鱼、各路仙人传说的木雕……徜徉在民俗博物馆,花样好玩的东西琳琅满目,令人目不转睛。

展示匠人技术的木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 摄

据介绍,馆内设有生产劳动工具区、娶亲嫁女区、生活用品区、石头器具区、陶瓷器皿区、民俗文化展示区及民俗体验区等七个展区,现有清代、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等各年代展品2000余件,较为详尽地展现了农业耕作、粮食加工储存、炊事饮食、地方习俗、纺织刺绣、乡村工匠、娶亲嫁女等民俗文化。

古代新娘乘坐的花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 摄

“我们并不是想挣多少钱,主要是想在我们有生之年,把贵溪区域的老物件老东西,尽自已所能,收集好、传承好,让这些老物件能留住乡愁,让我们的文明,世代相传,永放光芒!” 张志胜高兴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自己建馆的事情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博物馆也被评为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鹰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溪市研学教育基地等,接待了学生、单位职工、散客网友20000多人。

鱼鳞制作的窗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 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张志胜介绍,泗沥民俗博物馆还将继续扩大规模。新建民宿、古戏台和国学学堂,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村史馆建设,打造出一个集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文化教育体验、国学教育、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民俗博物馆。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江西贵溪一对夫妻了不得 在荒地上建起一座民俗博物馆

2019-12-07 13:55:4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7日13时50分讯(记者 余春兰)你有幻想过退休后的生活么?江西贵州有一退休职工夫妻,不愿休闲的渡过退休时光,凭借着对老物件的喜爱,筹资1400余万,建起一座民俗博物馆,并成为国家3A级景区。

昨(6)日,“作示范、勇争先——2019全国主流融媒体总编辑看江西”活动采访团走进江西贵溪。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跟随采访来到贵溪市泗沥镇王湾村,走进这个远近闻名的泗沥民俗博物馆,“馆长”张志胜接待了我们。

张志胜为采访团介绍传统农耕工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 摄

“建立这个博物馆是机遇我们夫妻对传统老物件的喜爱,我希望把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保留下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谈起建馆初衷,张志胜用略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张志胜夫妻俩只是贵溪泗沥镇一对普通的退休干部夫妻。10年前,他俩就已开始打听那里有老物件,买来收藏。偶遇一些即将要拆迁的房屋,夫妻俩就马不停蹄前往。木雕、石刻、瓦罐、蓑衣、木桶、木船等,能带走他们就立刻带回家。“像这些罐子,很多看似都是重复的,但我们也收集,它就是我们曾经生活的见证。”

渔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 摄

东西越来越多,放哪成了问题。夫妻俩2013年开始计划建设博物馆,来盛装、摆设收集来的物料。目前已投入资金1400万元,大部份从银行贷款。花费毕生积蓄、跑遍贵溪各个村镇,历时10年,张志胜打造的这个博物馆,已成为当地最大的村级民俗博物馆,并于去年3月建成并对外开放。

隐约可见乾隆字样的大条石、2米多长的传统木制榨油机、鱼鳞制作的闪亮窗户、写着光绪丙申字样的木桶,刻着花鸟虫鱼、各路仙人传说的木雕……徜徉在民俗博物馆,花样好玩的东西琳琅满目,令人目不转睛。

展示匠人技术的木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 摄

据介绍,馆内设有生产劳动工具区、娶亲嫁女区、生活用品区、石头器具区、陶瓷器皿区、民俗文化展示区及民俗体验区等七个展区,现有清代、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等各年代展品2000余件,较为详尽地展现了农业耕作、粮食加工储存、炊事饮食、地方习俗、纺织刺绣、乡村工匠、娶亲嫁女等民俗文化。

古代新娘乘坐的花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 摄

“我们并不是想挣多少钱,主要是想在我们有生之年,把贵溪区域的老物件老东西,尽自已所能,收集好、传承好,让这些老物件能留住乡愁,让我们的文明,世代相传,永放光芒!” 张志胜高兴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自己建馆的事情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博物馆也被评为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鹰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溪市研学教育基地等,接待了学生、单位职工、散客网友20000多人。

鱼鳞制作的窗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 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张志胜介绍,泗沥民俗博物馆还将继续扩大规模。新建民宿、古戏台和国学学堂,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村史馆建设,打造出一个集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文化教育体验、国学教育、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 何燕宏]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