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人文】包鸾竹席 走出一“席”之地
尽管眼睛老花了,但张加成老人的一双“枯”手却灵巧无比,竹丝听话地在指尖“流动”,一根烟功夫,书本见方的竹席就起好了头。包鸾竹席有一个独特的计量单位,就是“皮”,常见规格有9皮、10皮、12皮,大致是矿泉水瓶盖大小的面积,竹丝的数量。得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专程为竹席而来,他欣然找来编织工具,现场演示了包鸾竹席的编织方法。

【巴渝人文】包鸾竹席 走出一“席”之地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2-13

从艺术到产业再回到艺术,丰都包鸾竹席在非遗传承中,走出了一“席”之地。

湖广填四川,一杨姓湖北人将竹编工艺带到了丰都包鸾,利用当地特有的冷竹,创制出韧性强、竹丝细、工艺精的包鸾竹席。

精美的包鸾竹席代表作,曾作为国礼赠送越南领导人。

最红火的时候,场镇上有两百多人从事这项手工编织。随着时代变迁,包鸾竹席的产品属性逐渐弱化,文化非遗属性日趋固化。

丰都有效传承包鸾竹席,要从竹席工匠说起。

守住一个店 就是守住一门技艺

12月12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驱车来到丰都西南部的包鸾镇。由于适逢赶场,穿过人声鼎沸的场镇,张茂银的竹席店铺闪现眼前。

砍竹丝。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羊华 摄

张茂银说,他编了大半辈子包鸾竹席,舍不得丢下,便守着这家店铺,一直做下去。

店铺里有两床半成品竹席,还有几捆原材料。得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的来意,张茂银欣然带路去往自己位于半山腰的家——有些年头的老土坯房,也是他的“工作室”。

刮篾做竹席 刮的是竹也是时光

当着大家的面,张茂银拿出全套工具,演示了从砍竹到片丝、刮篾的全过程。最让人惊叹的是,一根手臂粗的竹子,经竹刀手工片了之后,每根竹丝都一致粗细;随后,老张跨坐在凳子上刮篾,用自制工具一遍遍地精修竹丝,刮得越细越薄,最终制出的竹席就越精致、越有韧性,可以折叠成字典大小。这样的竹篾,他已经“刮”了几十年。

成品竹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习记者 袁舒含 摄

包鸾竹席有一个独特的计量单位,就是“皮”,常见规格有9皮、10皮、12皮,大致是矿泉水瓶盖大小的面积,竹丝的数量。而学霸级的工匠,能够做到24皮。

眼花手不花 老人演示编席细活

72岁的张加成老人,就是包鸾竹席界的学霸,能将竹席编到24皮,说的就是他。

张加成眼睛不好使了,已经收山颐养天年。

起头编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习记者 袁舒含 摄

得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专程为竹席而来,他欣然找来编织工具,现场演示了包鸾竹席的编织方法。

尽管眼睛老花了,但张加成老人的一双“枯”手却灵巧无比,竹丝听话地在指尖“流动”,一根烟功夫,书本见方的竹席就起好了头。

忆包鸾竹席 曾作国礼赠送越南

张加成一边示范编织方法,一边回忆昔日的荣光,脸上泛着光彩。他说,自己是十六岁左右开始干这一行的。当时包鸾刚刚开了竹器工艺社,也就是那个时候,老一辈竹艺师携包鸾竹席作品进京参展,获得好评,并带回了锦旗。这一说法,得到了包鸾镇宣传委员易波的证实。

即将完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习记者 袁舒含 摄

1960年,国家主要领导人将一张编有中越两国国旗和“中越人民友谊万岁”字样的包鸾竹席,赠送给越南领导人胡志明,这一典故被录入了丰都县地方志。

竹席编国画 独特技艺值得传承

张加成不仅活细,还善于创新。从小有美术底子的他,将国画和书法融入了竹席创作,具体来说,就是将字画拓在竹席的背面,一边编一边修,最终将作品转“印”到竹席正面,一米见方的作品,一搞就是一个月。

在包鸾竹席界,张加成备受尊崇。

成品竹席。丰都包鸾镇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张加成想把自己的技术传承下来,因为他眼睛不比当年,再不传下去就晚了。但是将竹席技术与国画融合,对编织技巧和文化修养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包鸾镇上难觅这样的徒弟。

订单式生产 竹席渐成工艺藏品

70岁的王邦安也是竹席老艺人,他感叹道,包鸾竹席红火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连续参加过广交会,订单不断,镇上有两百多人编包鸾竹席,工艺社也升级为竹席厂,八十多家店铺从事这门营生。

艺术竹席。丰都包鸾镇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近二十年来,随着机器赶超人工,再加上夏天人们不再依赖竹编席子,包鸾竹席逐渐由工业品变成了工艺品。

张茂银说,编一床包鸾竹席要要花8-11天,卖800-1200元左右,都是订单式加工,客户主要是艺术品的收藏爱好者。

划分保护区 保障包鸾冷竹资源

几位竹编老艺人均说,包鸾竹席的上等材料是冷竹,因为冷竹对气候要求较高,海拔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包鸾镇冷竹的分布并不多。

这几年,镇上开始有意识地保护冷竹,在其适合生长的环境,划分了保护区域,采竹笋的季节,也会派人制止采伐冷竹竹笋。目前,冷竹能够满足制作包鸾竹席的需求。

丰都在行动 多个维度推进传承

为了抢救民间技艺,包鸾竹席于2013年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都县也牵头拟定包鸾竹席的保护计划。一方面,会同包鸾镇政府登记竹席工匠们的资料;另一方面,以市级非遗为契机,争取市里给予项目支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丰都县非遗中心了解到,市文旅委已拨了10万元专项费用,用以保护、传承包鸾竹席。像张加成这样有独特技术的包鸾竹席工匠,可通过录制视频、制作图文书籍,以及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将技术留下来。这一提议,得到了张加成的积极回应。

目前,丰都县非遗中心正在全县物色有美术功底的爱好者,以公益传承的方式,跟随张加成等包鸾竹席工匠学艺,将这门来之不易的非遗绝活传下去。

文/记者羊华 见习记者 袁舒含
视频/见习记者 袁舒含

巴渝人文往期回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巴渝人文】包鸾竹席 走出一“席”之地

2019-12-13 17:20:54 来源:

从艺术到产业再回到艺术,丰都包鸾竹席在非遗传承中,走出了一“席”之地。

湖广填四川,一杨姓湖北人将竹编工艺带到了丰都包鸾,利用当地特有的冷竹,创制出韧性强、竹丝细、工艺精的包鸾竹席。

精美的包鸾竹席代表作,曾作为国礼赠送越南领导人。

最红火的时候,场镇上有两百多人从事这项手工编织。随着时代变迁,包鸾竹席的产品属性逐渐弱化,文化非遗属性日趋固化。

丰都有效传承包鸾竹席,要从竹席工匠说起。

守住一个店 就是守住一门技艺

12月12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驱车来到丰都西南部的包鸾镇。由于适逢赶场,穿过人声鼎沸的场镇,张茂银的竹席店铺闪现眼前。

砍竹丝。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羊华 摄

张茂银说,他编了大半辈子包鸾竹席,舍不得丢下,便守着这家店铺,一直做下去。

店铺里有两床半成品竹席,还有几捆原材料。得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的来意,张茂银欣然带路去往自己位于半山腰的家——有些年头的老土坯房,也是他的“工作室”。

刮篾做竹席 刮的是竹也是时光

当着大家的面,张茂银拿出全套工具,演示了从砍竹到片丝、刮篾的全过程。最让人惊叹的是,一根手臂粗的竹子,经竹刀手工片了之后,每根竹丝都一致粗细;随后,老张跨坐在凳子上刮篾,用自制工具一遍遍地精修竹丝,刮得越细越薄,最终制出的竹席就越精致、越有韧性,可以折叠成字典大小。这样的竹篾,他已经“刮”了几十年。

成品竹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习记者 袁舒含 摄

包鸾竹席有一个独特的计量单位,就是“皮”,常见规格有9皮、10皮、12皮,大致是矿泉水瓶盖大小的面积,竹丝的数量。而学霸级的工匠,能够做到24皮。

眼花手不花 老人演示编席细活

72岁的张加成老人,就是包鸾竹席界的学霸,能将竹席编到24皮,说的就是他。

张加成眼睛不好使了,已经收山颐养天年。

起头编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习记者 袁舒含 摄

得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专程为竹席而来,他欣然找来编织工具,现场演示了包鸾竹席的编织方法。

尽管眼睛老花了,但张加成老人的一双“枯”手却灵巧无比,竹丝听话地在指尖“流动”,一根烟功夫,书本见方的竹席就起好了头。

忆包鸾竹席 曾作国礼赠送越南

张加成一边示范编织方法,一边回忆昔日的荣光,脸上泛着光彩。他说,自己是十六岁左右开始干这一行的。当时包鸾刚刚开了竹器工艺社,也就是那个时候,老一辈竹艺师携包鸾竹席作品进京参展,获得好评,并带回了锦旗。这一说法,得到了包鸾镇宣传委员易波的证实。

即将完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习记者 袁舒含 摄

1960年,国家主要领导人将一张编有中越两国国旗和“中越人民友谊万岁”字样的包鸾竹席,赠送给越南领导人胡志明,这一典故被录入了丰都县地方志。

竹席编国画 独特技艺值得传承

张加成不仅活细,还善于创新。从小有美术底子的他,将国画和书法融入了竹席创作,具体来说,就是将字画拓在竹席的背面,一边编一边修,最终将作品转“印”到竹席正面,一米见方的作品,一搞就是一个月。

在包鸾竹席界,张加成备受尊崇。

成品竹席。丰都包鸾镇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张加成想把自己的技术传承下来,因为他眼睛不比当年,再不传下去就晚了。但是将竹席技术与国画融合,对编织技巧和文化修养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包鸾镇上难觅这样的徒弟。

订单式生产 竹席渐成工艺藏品

70岁的王邦安也是竹席老艺人,他感叹道,包鸾竹席红火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连续参加过广交会,订单不断,镇上有两百多人编包鸾竹席,工艺社也升级为竹席厂,八十多家店铺从事这门营生。

艺术竹席。丰都包鸾镇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近二十年来,随着机器赶超人工,再加上夏天人们不再依赖竹编席子,包鸾竹席逐渐由工业品变成了工艺品。

张茂银说,编一床包鸾竹席要要花8-11天,卖800-1200元左右,都是订单式加工,客户主要是艺术品的收藏爱好者。

划分保护区 保障包鸾冷竹资源

几位竹编老艺人均说,包鸾竹席的上等材料是冷竹,因为冷竹对气候要求较高,海拔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包鸾镇冷竹的分布并不多。

这几年,镇上开始有意识地保护冷竹,在其适合生长的环境,划分了保护区域,采竹笋的季节,也会派人制止采伐冷竹竹笋。目前,冷竹能够满足制作包鸾竹席的需求。

丰都在行动 多个维度推进传承

为了抢救民间技艺,包鸾竹席于2013年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都县也牵头拟定包鸾竹席的保护计划。一方面,会同包鸾镇政府登记竹席工匠们的资料;另一方面,以市级非遗为契机,争取市里给予项目支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丰都县非遗中心了解到,市文旅委已拨了10万元专项费用,用以保护、传承包鸾竹席。像张加成这样有独特技术的包鸾竹席工匠,可通过录制视频、制作图文书籍,以及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将技术留下来。这一提议,得到了张加成的积极回应。

目前,丰都县非遗中心正在全县物色有美术功底的爱好者,以公益传承的方式,跟随张加成等包鸾竹席工匠学艺,将这门来之不易的非遗绝活传下去。

文/记者羊华 见习记者 袁舒含
视频/见习记者 袁舒含

巴渝人文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 王婷婷]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