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峡谷、悬崖天街、乡愁缆车……不一样的长寿旅游
诗和远方的相遇,在长寿未来的旅游图景中,碰撞出全新的色彩——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度相融,为长寿旅游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城市峡谷、悬崖天街、乡愁缆车……不一样的长寿旅游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2-20
三洞沟峡谷 长寿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世界罕见的城市峡谷、存世千年的悬崖天街;新中国最早自己设计和施工的水电站、三峡工程的第一个设计方案……

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知道,这些描述会来自我们的城市——长寿。沿着人文的脉络走进长寿,你会发现,这里有太多的历史可感,有太多的故事可寻,有太多的文化可追。

诗和远方的相遇,在长寿未来的旅游图景中,碰撞出全新的色彩——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度相融,为长寿旅游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度相融

“迤逦远来的长江水抵达这里,突然就变得有些懒洋洋的柔软,江面开始宽阔,鸥鸟斜飞,风有了恋爱的温度……”

作家李海洲的这一段文字,为长寿定下了些许温润的基调。

与传统印象里的辽阔壮美有些不同,作为三峡游的第一站,长寿开启的除了自然风光,更添了充满小清新的人文风情,使之成为诗画三峡里很不一样的存在。

三峡,长江母亲河最华彩的乐章。三峡库区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也一直深受党中央的重视与关怀。

在我市打造旅游升级版,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宏大篇章中,“三峡”更是被作为一张金字招牌,要求充分突显三峡文化厚重底蕴、高峡平湖壮丽奇观和山清水秀自然生态,通过一体建设、区域协作,将其打造为国际旅游产品线。

在这条黄金线路上,长寿迎来了黄金机遇。

“作为主城出发游三峡的首站,长寿既有区位的优势,也有资源的禀赋,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整合并激发出这些资源活力,让历史说话,为旅游赋能。”长寿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寿的资源,绝非只有秀拔苍雄的菩提山、烟波浩渺的长寿湖……撇开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长寿还有更多藏在深闺的“宝藏”有待挖掘——在它们身后,无一不是与当地厚重的历史及文化有着深切的呼应。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我们要不断加强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汇聚整合,由‘简单相加’向‘深度相融’转变,着力挖掘长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外扩文化资源市场功能,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该负责人表示。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文旅融合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生态环境的改善无疑为长寿文旅赋予了更高的价值。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长寿区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1天,优良率85.1%,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5%;长江、御临河、龙溪河长寿段水体稳定在Ⅲ类水质以上,桃花河平均水质达到Ⅳ类,并保持持续向好的态势,“天蓝、水清、山绿”已经成为长寿生活的常态。

生态环境“打底色”,诗和远方走到一起,将为长寿旅游描绘出怎样一幅新图景?

水利游和三峡游的美丽相遇

长寿城区东北隅,一条落差达160米的深沟峡谷时常在升腾的薄雾间营造出一派仙境神韵——峡谷之上,城市高楼鳞次栉比;而悬崖之下,三条瀑布飞流直下,携一路奇险,汇入长江。

峡谷是世界上最壮美的景观之一。城市峡谷,即使放眼全球也不多见。长寿则极其幸运的拥有这样一个横陈于城市中心的绝世景观。

于是,在长寿旅游的新图景中,这个被称为三洞沟的城市峡谷成为一个重要看点。随着它的开发建设,众多藏匿其间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得以浮出水面。

三洞沟是长寿有史记载的古八景之一,曾留有“两路桃花香七里,桃源三洞出仙家”的美妙描述。

这条狭长深沟全长2.4公里,沟内有三口岩洞、三条瀑布,峡内的竹、石、芭蕉、桃李、瀑布、人家相映成趣,仿若世外桃源。

有专家分析,这种都市立于峡谷之上,城市与峡谷、城市与原生态乡村只有一崖之隔的景象,在全世界都十分罕见。而三洞沟的另一个巨大价值在于,它和周边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一个紧密而丰富的联合体,以三洞沟为轴线,不到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三倒拐老街、定慧寺、黄草峡等数十个自然、人文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长寿三峡游的内涵,将进一步丰满。

在三洞沟的那些隐秘过往中,有一段关于水电工业的历史不得不提。

1958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视察狮子滩水电站时,特别问起“桃花溪电站还在不在?”他关心的桃花溪电站正在三洞沟。

三洞沟峡谷的三级瀑布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长寿扇沱人王绍吉在三洞沟二洞旁建成“恒星电厂”,开创了长寿水电事业的先河,成为中国最早创建的水电站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用电需求大幅上涨,于是国民政府接管“恒星电厂”,改由留美回国的著名水电专家张光斗重新勘测、设计。

1941年8月,桃花溪三洞沟发电站建成,装机容量达到876千瓦。这是张光斗设计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亦是中国政府投资修建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而后,经过国民党逃亡时的炸毁,新中国成立后的修复,桃花电站至今保存完好,运行正常,并成为中国电力工业历史博物馆。

长寿的水利文化还不止于此。

沿三洞沟往下,有一座人称“万里长江第一寺”的定慧寺。这里曾是抗战大后方水电工业的领导中枢,是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驻地。而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中,这里被作为长江三峡水电工程的早期运筹中心,三峡工程的第一个设计方案《萨凡奇计划》就诞生于此……

水利游、三峡游,如此完美的在长寿契合到了一起,成就了一段美丽的相遇。

老街与新城的奇妙相通

相遇,总是让人期待的。

就如同三洞沟的水拥入长江的时候,在交汇处遇到了三倒拐。

三倒拐是长寿新城与老城河街的通衢大道,是三峡库区长江沿岸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街区。

拐,意为弯道。这条全长2.5公里、高差165米、石梯2000余级的“拐”,究竟是怎样的曲折幽深,从当地一句“爬三道拐通身汗,下三道拐脚打颤”的俗语中就可想而知。

在诗人那里,三倒拐被称为悬崖天梯;在历史学家那里,三倒拐被称为长寿天街;在建筑专家那里,三倒拐是罕见的山地民居建筑群。

拾级而上,大青条石铺就的街道宽阔古朴,弯弯曲曲的街面时而陡峭时而平缓,两边的房屋和商铺清冷幽静,处处透着时光的气息……三倒拐,仿佛一个神奇的通道,在地理上连接老城和新城,从心理上延伸过去与现在。

据考证,三倒拐存世已有千年。其建筑大都为清末民初川东民居风格。这些楼房依次伫立在青石板街道两旁,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更妙的是,这些房屋的布局大多都为前店后院。穿过暗淡的店铺过道,里面的小四合院别有洞天。

而这样的房屋结构与三倒拐曾经的商贸繁盛密不可分。

因为紧邻长寿河街老码头,三倒拐因水运而兴。上世纪60年代以前,这里商贾云集,市声喧腾,上上下下的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尤其是从抗日战争直到解放初期公私合营之前,河街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街上仅盐、茶、糖等各种店铺就有100多家。

至今,在三倒拐的街巷中,依然能够寻到当年的繁华盛景。三倒拐18号是著名的曹家百年老屋,曹氏木匠在长寿几代传承;黄家院子,解放前曾是三倒拐最大的盐铺,距今约有200年历史;八角井是三倒拐的工业区,解放前,赫赫有名的民族资本家刘克明开办有米厂和纱厂,同时创办了安定纸厂和泰康面粉厂……

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在三倒拐深度交融,让老街在清冷的寂寥中,依然涌动着很多鲜活的历史文化基因。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沉寂已久的三倒拐,将因为老街项目的启动重新焕发生机。

据长寿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的三倒拐,将通过引入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工作室等形态,以文物、艺术来展示巴渝文化,凝结山城记忆。

(王萃 王静 王美蓉)

一座缆车牵扯城市乡愁

小城长寿建在山脊,连接江边到山梁之间的是一条陡峭的斜坡。

1964年,这条斜坡之上,一种神奇的交通工具——缆车开始缓慢运行。

作为山城重庆特有的交通形态,长寿缆车与曾经的渝中区望龙门缆车、两路口缆车、临江门缆车、储奇门缆车一样都是依山而建,靠缆绳上下运行,穿行于江边,交汇于山腰。

不同的是,这条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的缆车充满了美感和想象力——长282米,中部交叉,垂直高度达110米,这也使其成为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的地面客运缆车。

在公路运输那不是那么发达的时候,长寿缆车年运量高峰达980万人次,日高峰3万人次,累计运送20亿人次,成为城、河两地沟通的“命脉”。毫不夸张地说,它曾经是长寿的城市符号,贮满了长寿人的集体记忆,牵动着长寿人的浓浓乡愁。

而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长寿缆车依然在慢慢悠悠地行进。

只是与过去纯粹的交通工具有所不同,如今的缆车,以一道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回归到大众的视野,吸引了众多长寿本地乃至外地游客前往打卡,找寻曾经的乡愁记忆。

一众景点积淀城市人文

以三洞沟、三倒拐为主线,在长寿旅游的崭新版图上,还有众多的看点等待着进一步的探寻与挖掘。

东汉崖墓群——位于三倒拐铜鼓坎东侧大东门外悬崖上,是东汉到六朝时期的墓葬。崖墓群均为石壁凿洞而成,共有7穴,占地2000平方米。

怀清台遗址——巴清即巴寡妇清,姓不可考,遂以巴为姓,长寿人。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传说家财之多约合白银8亿万两,又赤金580万两等。曾出巨资修长城,为秦始皇陵提供大量水银。

桓侯宫——位于凤城街道白塔村,也叫张飞庙或者张爷庙,是长江三峡库区除云阳桓侯宫(张飞庙)外,又一座纪念张飞的寺庙。现存主体建筑为清代康熙四十八年及咸丰七年所建,由山门、正殿、厅堂、配殿组成。

青龙嘴古建筑群——位于长寿区凤城街道东街社区新桥头旁,建筑群包括江西庙、王爷庙(紫云宫)、叶氏民居、殷氏民居、青龙阁共5处古建筑。

国民政府军政部第十一陆军医院——位于长寿区原第一中学校内,系清雍正六年建筑,名凤山书院。1938年改作第十一陆军医院,作为大后方野战医院,专门收治从抗战前线下来的国民党伤员。

国民政府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兵工署26工厂(现长化总厂)——1945年1月建成投产,生产氯酸钾、氯酸钠,最高时年产量415吨,为抗战提供了大量的高级军用炸药。作为工业遗址,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黄草峡——长江流经巴渝地区的一段重要峡谷,位于长寿与涪陵交界处,峡长2.5公里。唐朝诗人杜甫、白居易、元稹等都曾在诗中咏赞过黄草峡。沿黄草峡溯江而上,大江北岸,如同珠串似地散布着瓦罐窑、赤甲山、桓侯宫、和尚坟、白塔等名胜古迹。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城市峡谷、悬崖天街、乡愁缆车……不一样的长寿旅游

2019-12-20 19:51:46 来源: 0 条评论
三洞沟峡谷 长寿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世界罕见的城市峡谷、存世千年的悬崖天街;新中国最早自己设计和施工的水电站、三峡工程的第一个设计方案……

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知道,这些描述会来自我们的城市——长寿。沿着人文的脉络走进长寿,你会发现,这里有太多的历史可感,有太多的故事可寻,有太多的文化可追。

诗和远方的相遇,在长寿未来的旅游图景中,碰撞出全新的色彩——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度相融,为长寿旅游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度相融

“迤逦远来的长江水抵达这里,突然就变得有些懒洋洋的柔软,江面开始宽阔,鸥鸟斜飞,风有了恋爱的温度……”

作家李海洲的这一段文字,为长寿定下了些许温润的基调。

与传统印象里的辽阔壮美有些不同,作为三峡游的第一站,长寿开启的除了自然风光,更添了充满小清新的人文风情,使之成为诗画三峡里很不一样的存在。

三峡,长江母亲河最华彩的乐章。三峡库区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也一直深受党中央的重视与关怀。

在我市打造旅游升级版,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宏大篇章中,“三峡”更是被作为一张金字招牌,要求充分突显三峡文化厚重底蕴、高峡平湖壮丽奇观和山清水秀自然生态,通过一体建设、区域协作,将其打造为国际旅游产品线。

在这条黄金线路上,长寿迎来了黄金机遇。

“作为主城出发游三峡的首站,长寿既有区位的优势,也有资源的禀赋,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整合并激发出这些资源活力,让历史说话,为旅游赋能。”长寿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寿的资源,绝非只有秀拔苍雄的菩提山、烟波浩渺的长寿湖……撇开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长寿还有更多藏在深闺的“宝藏”有待挖掘——在它们身后,无一不是与当地厚重的历史及文化有着深切的呼应。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我们要不断加强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汇聚整合,由‘简单相加’向‘深度相融’转变,着力挖掘长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外扩文化资源市场功能,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该负责人表示。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文旅融合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生态环境的改善无疑为长寿文旅赋予了更高的价值。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长寿区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1天,优良率85.1%,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5%;长江、御临河、龙溪河长寿段水体稳定在Ⅲ类水质以上,桃花河平均水质达到Ⅳ类,并保持持续向好的态势,“天蓝、水清、山绿”已经成为长寿生活的常态。

生态环境“打底色”,诗和远方走到一起,将为长寿旅游描绘出怎样一幅新图景?

水利游和三峡游的美丽相遇

长寿城区东北隅,一条落差达160米的深沟峡谷时常在升腾的薄雾间营造出一派仙境神韵——峡谷之上,城市高楼鳞次栉比;而悬崖之下,三条瀑布飞流直下,携一路奇险,汇入长江。

峡谷是世界上最壮美的景观之一。城市峡谷,即使放眼全球也不多见。长寿则极其幸运的拥有这样一个横陈于城市中心的绝世景观。

于是,在长寿旅游的新图景中,这个被称为三洞沟的城市峡谷成为一个重要看点。随着它的开发建设,众多藏匿其间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得以浮出水面。

三洞沟是长寿有史记载的古八景之一,曾留有“两路桃花香七里,桃源三洞出仙家”的美妙描述。

这条狭长深沟全长2.4公里,沟内有三口岩洞、三条瀑布,峡内的竹、石、芭蕉、桃李、瀑布、人家相映成趣,仿若世外桃源。

有专家分析,这种都市立于峡谷之上,城市与峡谷、城市与原生态乡村只有一崖之隔的景象,在全世界都十分罕见。而三洞沟的另一个巨大价值在于,它和周边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一个紧密而丰富的联合体,以三洞沟为轴线,不到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三倒拐老街、定慧寺、黄草峡等数十个自然、人文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长寿三峡游的内涵,将进一步丰满。

在三洞沟的那些隐秘过往中,有一段关于水电工业的历史不得不提。

1958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视察狮子滩水电站时,特别问起“桃花溪电站还在不在?”他关心的桃花溪电站正在三洞沟。

三洞沟峡谷的三级瀑布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长寿扇沱人王绍吉在三洞沟二洞旁建成“恒星电厂”,开创了长寿水电事业的先河,成为中国最早创建的水电站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用电需求大幅上涨,于是国民政府接管“恒星电厂”,改由留美回国的著名水电专家张光斗重新勘测、设计。

1941年8月,桃花溪三洞沟发电站建成,装机容量达到876千瓦。这是张光斗设计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亦是中国政府投资修建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而后,经过国民党逃亡时的炸毁,新中国成立后的修复,桃花电站至今保存完好,运行正常,并成为中国电力工业历史博物馆。

长寿的水利文化还不止于此。

沿三洞沟往下,有一座人称“万里长江第一寺”的定慧寺。这里曾是抗战大后方水电工业的领导中枢,是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驻地。而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中,这里被作为长江三峡水电工程的早期运筹中心,三峡工程的第一个设计方案《萨凡奇计划》就诞生于此……

水利游、三峡游,如此完美的在长寿契合到了一起,成就了一段美丽的相遇。

老街与新城的奇妙相通

相遇,总是让人期待的。

就如同三洞沟的水拥入长江的时候,在交汇处遇到了三倒拐。

三倒拐是长寿新城与老城河街的通衢大道,是三峡库区长江沿岸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街区。

拐,意为弯道。这条全长2.5公里、高差165米、石梯2000余级的“拐”,究竟是怎样的曲折幽深,从当地一句“爬三道拐通身汗,下三道拐脚打颤”的俗语中就可想而知。

在诗人那里,三倒拐被称为悬崖天梯;在历史学家那里,三倒拐被称为长寿天街;在建筑专家那里,三倒拐是罕见的山地民居建筑群。

拾级而上,大青条石铺就的街道宽阔古朴,弯弯曲曲的街面时而陡峭时而平缓,两边的房屋和商铺清冷幽静,处处透着时光的气息……三倒拐,仿佛一个神奇的通道,在地理上连接老城和新城,从心理上延伸过去与现在。

据考证,三倒拐存世已有千年。其建筑大都为清末民初川东民居风格。这些楼房依次伫立在青石板街道两旁,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更妙的是,这些房屋的布局大多都为前店后院。穿过暗淡的店铺过道,里面的小四合院别有洞天。

而这样的房屋结构与三倒拐曾经的商贸繁盛密不可分。

因为紧邻长寿河街老码头,三倒拐因水运而兴。上世纪60年代以前,这里商贾云集,市声喧腾,上上下下的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尤其是从抗日战争直到解放初期公私合营之前,河街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街上仅盐、茶、糖等各种店铺就有100多家。

至今,在三倒拐的街巷中,依然能够寻到当年的繁华盛景。三倒拐18号是著名的曹家百年老屋,曹氏木匠在长寿几代传承;黄家院子,解放前曾是三倒拐最大的盐铺,距今约有200年历史;八角井是三倒拐的工业区,解放前,赫赫有名的民族资本家刘克明开办有米厂和纱厂,同时创办了安定纸厂和泰康面粉厂……

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在三倒拐深度交融,让老街在清冷的寂寥中,依然涌动着很多鲜活的历史文化基因。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沉寂已久的三倒拐,将因为老街项目的启动重新焕发生机。

据长寿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的三倒拐,将通过引入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工作室等形态,以文物、艺术来展示巴渝文化,凝结山城记忆。

(王萃 王静 王美蓉)

一座缆车牵扯城市乡愁

小城长寿建在山脊,连接江边到山梁之间的是一条陡峭的斜坡。

1964年,这条斜坡之上,一种神奇的交通工具——缆车开始缓慢运行。

作为山城重庆特有的交通形态,长寿缆车与曾经的渝中区望龙门缆车、两路口缆车、临江门缆车、储奇门缆车一样都是依山而建,靠缆绳上下运行,穿行于江边,交汇于山腰。

不同的是,这条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的缆车充满了美感和想象力——长282米,中部交叉,垂直高度达110米,这也使其成为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的地面客运缆车。

在公路运输那不是那么发达的时候,长寿缆车年运量高峰达980万人次,日高峰3万人次,累计运送20亿人次,成为城、河两地沟通的“命脉”。毫不夸张地说,它曾经是长寿的城市符号,贮满了长寿人的集体记忆,牵动着长寿人的浓浓乡愁。

而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长寿缆车依然在慢慢悠悠地行进。

只是与过去纯粹的交通工具有所不同,如今的缆车,以一道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回归到大众的视野,吸引了众多长寿本地乃至外地游客前往打卡,找寻曾经的乡愁记忆。

一众景点积淀城市人文

以三洞沟、三倒拐为主线,在长寿旅游的崭新版图上,还有众多的看点等待着进一步的探寻与挖掘。

东汉崖墓群——位于三倒拐铜鼓坎东侧大东门外悬崖上,是东汉到六朝时期的墓葬。崖墓群均为石壁凿洞而成,共有7穴,占地2000平方米。

怀清台遗址——巴清即巴寡妇清,姓不可考,遂以巴为姓,长寿人。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传说家财之多约合白银8亿万两,又赤金580万两等。曾出巨资修长城,为秦始皇陵提供大量水银。

桓侯宫——位于凤城街道白塔村,也叫张飞庙或者张爷庙,是长江三峡库区除云阳桓侯宫(张飞庙)外,又一座纪念张飞的寺庙。现存主体建筑为清代康熙四十八年及咸丰七年所建,由山门、正殿、厅堂、配殿组成。

青龙嘴古建筑群——位于长寿区凤城街道东街社区新桥头旁,建筑群包括江西庙、王爷庙(紫云宫)、叶氏民居、殷氏民居、青龙阁共5处古建筑。

国民政府军政部第十一陆军医院——位于长寿区原第一中学校内,系清雍正六年建筑,名凤山书院。1938年改作第十一陆军医院,作为大后方野战医院,专门收治从抗战前线下来的国民党伤员。

国民政府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兵工署26工厂(现长化总厂)——1945年1月建成投产,生产氯酸钾、氯酸钠,最高时年产量415吨,为抗战提供了大量的高级军用炸药。作为工业遗址,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黄草峡——长江流经巴渝地区的一段重要峡谷,位于长寿与涪陵交界处,峡长2.5公里。唐朝诗人杜甫、白居易、元稹等都曾在诗中咏赞过黄草峡。沿黄草峡溯江而上,大江北岸,如同珠串似地散布着瓦罐窑、赤甲山、桓侯宫、和尚坟、白塔等名胜古迹。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