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龙沙镇“铁杆烟农”马勤华致富不忘众乡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5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通讯员 陈利伟)“今年种了多少亩烤烟,有几个‘银子’进腰包哟?”“种了80亩,总收入26万多元,除去成本纯收入有18万元呢!”昨(24)日,笔者来到重庆市石柱县龙沙镇老林村菜籽组,被村民誉为“铁杆烟农”的马勤华手扶微耕机正在烟田地翻犁冬土。和笔者聊起他种烟的“致富经”时,马勤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马勤华种植烤烟已有23年,在尝到规模化种植烤烟甜头下,2017年他将种烟规模由80亩扩大到了120亩,本打算再创一番“佳绩”,没想到受连续低温气候影响,仅完成烟叶种植合同约定产量的59.34%,损失达10万余元。
“虽然有气候影响原因,但主要在扩大面积后,生产管理没及时跟上,种了这么多年烤烟还出了这个“洋相”,真是丢人啊……”马勤华不好意思的说。
吃一堑、长一智。面对2017年的“惨败”,马勤华没有动摇种烟致富的信念,下定决心要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2018年,在驻村烤烟技术员的指导下,他突出“早”和“实”,在每个种植季节抓早,在每个环节按照烟叶生产标准抓实。
生产中,他严格按照烟叶生产技术要求防治病虫害、中耕培土、浇水补肥、打顶抹芽等工作,坚持做到各道工序落实到每个地块、每棵烟株。在烟叶成熟采收上,严格执行适时成熟采烤标准,要求采收工人坚决不采青叶,烘烤工人坚决不让无价值烟叶、青烟进入烤房。
2018年,马勤华实现种烟收入42.5万元,除去生产和请工人成本,净赚了20余万元。
“发展烤烟产业这条路走对了,让我从土里刨出了好日子……”说起种烟的效益,马勤华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2019年,按照烟草行业严控种植规模的总要求,石柱县压缩了烟叶种植面积。为把增收致富的步子迈得更快,马勤华向重庆市烟草公司石柱分公司争取到了160亩的烤烟种植面积,并签订了种植合同。正当他准备再大干一场时,突出其来的“意外”让他难以抉择。
原来,同村村民马勤友和马勤于看到,近几年马勤华靠种烟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春节过后两人一同来到马勤华家中,希望在他的带动下发展烤烟产业。此时,全村320亩烤烟种植面积已全部落实到户,这给马勤华出了一个难题。
马勤华的夫人是老林村村委会主任,夫妻二人商量一番后决定把自己家里的烤烟种植面积转让出80亩供马勤友和马勤于两人种植。在他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2019年这两个种烟 “门外汉”种烟收入分别在14万元左右。
“那80亩烤烟面积对我来说也很重要,但是帮助他们共同致富更重要。”马勤华笑着说。
在今年的烤烟种植和采收季节,为让村里年龄偏大和身体有一定残疾的村民增加收入,马勤华招收其就近务工,每人每天发工资100元,今年付出的总工资有8万多元,务工户户均收入近万元。
为推动烤烟产业从量到质发展,2018年,龙沙镇成立了一个烟叶管理专业合作社。马勤华被烟农一致推选为合作社理事,对龙沙、大歇、鱼池、临溪等四个乡镇72户烟农种植的烤烟进行服务和管理。
今年8月下旬的一天深夜天下着蒙蒙小雨,添加完烤房煤炭刚刚睡下,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大歇镇茶店村烟农陈以美,因烟叶在烘烤时一直不变色,特向他求助。
“一房烟叶要是烤坏了,那可是两万多元收入啊……”马勤华自言自语一番,赶紧披衣起床驾车来到10多公里之外海拔1500米的茶店村。
来到陈以美的烟房望闻问切一番,凭着多年的烘烤经验,马勤华果断调整了烤房自控仪温湿度曲线,又打开了风扇和排湿风道。等了两个多小时,烤房温湿度恢复正常后,他才放心往回赶。
担任合作社理事以来,马勤华记不清楚在负责的四个乡镇之间往返多少次,驾车赶了多少公里路。临溪镇南峰村烟农谭道祥和冉孟发改造烤房炉体,他帮忙请泥瓦匠,自己出钱又出力;鱼池镇团结村烟农杨伟移栽期间缺劳力,他组织人员驾驶私家往返60多公里帮助移栽;大歇镇茶店村曹大江的烟叶遭受病虫害,他及时赶到现场查看后制定了防治方案,挽回损失近万元。
“马勤华作为合作社理事,服务管理四个乡镇的烤烟生产,合作社每个月给他发的工资还不够往返油钱和资助烟农……”石柱县南宾烟站工作站站长王华向他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