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四项政策平台 铜梁健全助企发展问题解决机制
今(25)日,铜梁区委副书记朱华伦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区扎实开展干部提神、办事提速、工作提质、民生提效“四治四提”专项行动,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做大做强。

建立四项政策平台 铜梁健全助企发展问题解决机制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2-2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5日10时10分讯(记者 陈美西 张馨月 李黎)如何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和政府部门仅停留在被动服务上的问题?今(25)日,铜梁区委副书记朱华伦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区扎实开展干部提神、办事提速、工作提质、民生提效“四治四提”专项行动,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做大做强。

其具体做法是搭建政银企“铁三角”助企融资,坚持“外引内留”助企招工引才,加强要素保障助企降本增效,搭建创新开放平台助企转型升级。

“在助企融资方面,铜梁每月召开‘政银企’三方联席会,推动融资信息共享共用,面对面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推行闭环式金融服务,针对企业没有抵押或抵押不足,实行‘容缺式’贷款服务,建立政府风险补偿机制,为企业贷款增信担保;建立银行‘一对一’服务机制,组织区内银行到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轮流坐班,精准提供融资方案。”朱华伦介绍,2019年,铜梁新增投放实体经济贷款156.5亿元、同比增加32.6%,融资加权成本同比下降23.6%。

在助企招工引才方面。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落实“龙乡人才政策十条”,开通“人才直通车”,建立“人才加油站”,打造“人才暖宝宝”,为引进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区级领导与高层次人才全天候、无障碍沟通;持续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信息和高新区企业用工需求两本台账,搭建双方“无缝对接”平台。

为此,2019年铜梁成功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18人,3人入选市“鸿雁计划”;每月举办2次以上招聘会,累计回引2.1万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帮助区内152家重点企业解决了“用工难”。

在助企降本增效和助企转型升级方面,铜梁持续推动形成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比较优势,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搭建互动交流、协同创新平台。

目前,全区已建成产业联盟6个,62家重点企业建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并与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等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5个、科技服务机构8个、院士专家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获批全市首批专利信息服务试点区。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建立四项政策平台 铜梁健全助企发展问题解决机制

2019-12-25 10:1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5日10时10分讯(记者 陈美西 张馨月 李黎)如何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和政府部门仅停留在被动服务上的问题?今(25)日,铜梁区委副书记朱华伦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区扎实开展干部提神、办事提速、工作提质、民生提效“四治四提”专项行动,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做大做强。

其具体做法是搭建政银企“铁三角”助企融资,坚持“外引内留”助企招工引才,加强要素保障助企降本增效,搭建创新开放平台助企转型升级。

“在助企融资方面,铜梁每月召开‘政银企’三方联席会,推动融资信息共享共用,面对面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推行闭环式金融服务,针对企业没有抵押或抵押不足,实行‘容缺式’贷款服务,建立政府风险补偿机制,为企业贷款增信担保;建立银行‘一对一’服务机制,组织区内银行到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轮流坐班,精准提供融资方案。”朱华伦介绍,2019年,铜梁新增投放实体经济贷款156.5亿元、同比增加32.6%,融资加权成本同比下降23.6%。

在助企招工引才方面。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落实“龙乡人才政策十条”,开通“人才直通车”,建立“人才加油站”,打造“人才暖宝宝”,为引进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区级领导与高层次人才全天候、无障碍沟通;持续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信息和高新区企业用工需求两本台账,搭建双方“无缝对接”平台。

为此,2019年铜梁成功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18人,3人入选市“鸿雁计划”;每月举办2次以上招聘会,累计回引2.1万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帮助区内152家重点企业解决了“用工难”。

在助企降本增效和助企转型升级方面,铜梁持续推动形成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比较优势,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搭建互动交流、协同创新平台。

目前,全区已建成产业联盟6个,62家重点企业建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并与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等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5个、科技服务机构8个、院士专家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获批全市首批专利信息服务试点区。

[责任编辑: 石月]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