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涪陵816景点:蕴藏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人动容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30日15时40分讯(记者 林森)“太震撼了!”“每一个镜头都是一段光荣,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感动!”位于重庆涪陵白涛镇的816工程登陆央视军事节目以来,“吸粉”无数的同时,816精神和其中蕴藏的爱国主义情怀更让人动容。今(30)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816工程景区了解到,此次央视军事聚焦816,更是用真人、真事、真感情描绘了一个神秘而闪光的816。
“‘816’代表着一个埋藏在重庆山区地下50年的重大国家机密,由工程兵第54师承担建设,先后有6万多人参与施工。”这是央视军事在画外音的独白,而涪陵816工程,始建于1966年。1983年,国家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这个地下核工厂于1984年停建。当时,洞体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
进入816工程洞体,你会发现“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颇为壮观。这当中有多大呢?据816工程建筑设计师潘开泰说,“我们在施工的时候,老乡养的牛不小心跑进来了,在一个洞子里,等到我们发现那头牛的时候,它已经死在那个洞里了。”
“有些时候机械不能处理的故障,就要靠人工处理,也只有短短的几十秒时间到这里面排除故障。”据816工程景区负责人介绍,当时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如此艰苦艰巨,并没有阻挡816工程兵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报国之心。
而就在9楼的中央控制室是整个核工程的大脑,为了实时准确地监控核原料生产的全流程,在这个中央控制室内安装的计算机系统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设备。
816地下核工程完全可以承受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甚至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而在距离“816”工程洞体3公里的“一碗水”烈士陵园,长眠着在工程建设中牺牲的烈士,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1岁。
缅怀过去,展望未来。816工程正在提档升级过程中,将816工程所蕴含的三线文化、军工文化等融为一体,将推动涪陵文旅深度融合。816工程尘封半个多世纪,“珍藏”了太多建设者的感人故事,有太多应纳入国家记忆的事件,蜿蜒的“地下长城”如何为今人利用,它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景点,对它的认知也非简单的探秘,更需与时俱进,让深厚的爱国主义和情操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