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供销人】从0到500万的蜕变 他大胆革新 创新发展 让“三无”基层社涅槃重生
12月13日,重庆市涪陵区珍溪供销社主任潘伟刚刚过完人生第53个生日,10年前的他大概不会想到人到中年还会带着一帮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下岗职工二次创业。

【最美基层供销人】从0到500万的蜕变 他大胆革新 创新发展 让“三无”基层社涅槃重生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2-3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30日16时40分讯(记者 曹建 余春兰)12月13日,重庆市涪陵区珍溪供销社主任潘伟刚刚过完人生第53个生日,10年前的他大概不会想到人到中年还会带着一帮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下岗职工二次创业。

从2007到2019,从0到500万……潘伟带领着原珍溪供销社的下岗职工们,发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勇于开拓的“二次创业”精神,将一个无资产、无资金、无人员的“三无”基层社,打造成为拥有固定资产达500多万元的基层标杆社。

时任涪陵土产公司办公室主任的潘伟(后排居中)。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临危受命 勇担责任“二次创业”

1983年8月,刚刚高中毕业的潘伟进入原涪陵市供销社下属涪陵土产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柜员。这个年方16的小伙子在领导眼里踏实勤奋、能力颇强,从柜员到办公室文书,从文书到业务科长,再到办公室主任,潘伟的供销之路走得很顺畅。

“当时公司主营棉、麻、烟和涪陵本地的一些土特产品,效益很好,年销售额接近百万,这在90年代还是很不错的。”潘伟预计着自己也许就会这么一直在土产公司干下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下,企业效益开始连年走低。

2000年,涪陵区供销社启动全区的基层社改制工作,土产公司解散,珍溪供销社仅仅保留了一个“招牌”,职工下岗,资产变卖,珍溪供销社成为了一个无资产、无资金、无人员的“三无”基层社。

“当时区里供销社指示我去担任珍溪供销社的副主任,主要负责原职工的下岗安置善后工作。”潘伟说,面对以前并肩奋战的同事,心里五味杂陈。下岗的职工大多年纪在40岁左右,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年纪再找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困局如何破解?坐山吃空,安置费用总有用尽的时候。“不如大伙集中力量重头再来!”一个念头闪进潘伟的脑海。说干就干!2007年,潘伟召集了原单位的7名下岗职工,以集中出资入股的方式组建了新的珍溪供销社。

创新拓展业务,潘伟在供销社下属食品加工厂检查。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大胆革新 转变发展方式

创业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初期组建的班底里面,超过50岁的3个,40多岁的4个,潘伟自己也是人到中年。但是困难再大,在供销人传承的“扁担精神”“背篓精神”面前都是纸老虎。

“二次创业”,思路当然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固守以往的老业务肯定是不行的,想要得到发展必须要思考如何围绕为农服务拓展更多衍生业务。”潘伟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新成立的珍溪供销社除了经营传统的农资服务和烟花爆竹外,还在配套的农化服务上下功夫,重庆市第一家庄稼医院、涪陵第一家农资配送中心先后出现在涪陵珍溪。

恰逢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始实施,大量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的“农家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潘伟带领职工们抢抓机遇,依托配送中心的平台资源,主动上门服务,为这些“农家店”配送农资产品。“最高峰时期我们要同时为54个农资网点,94个烟花爆竹点配送物资,这些都是靠着我们职工一步一步跑出来的。”潘伟说。

显而易见,新成立的珍溪供销社已经牢牢的站稳了脚跟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潘伟并没有准备就此止步。

二次创业,潘伟带领团队下乡为农户讲解科学合理施肥知识。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重组升级 0到500万的蜕变

2013年,涪陵区启动基层社改造重组工作,珍溪供销社成为全区第一批实施改造重组的基层社之一。

在整合原有资产的基础上,珍溪供销社积极吸纳新公司职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入股,成功联合当地知名的鑫凼养猪专业合作社,壮大了经营实力,建立了现代产权制度和新型合作关系,搭建了业务发展的新平台。

2018年9月,珍溪供销社投资15万元入股重庆市同进食品有限公司,潘伟兼任董事长。公司主营榨菜、藠头、肉类罐头等系列产品出口北美、非洲、日韩等国家,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年创汇近百万美元。

同时,依托涪陵当地特色产业,珍溪供销社开展了1800吨榨菜收购及初加工业务,在解决青菜头种植户销路问题的同时,直接为基层社实现增收20多万元;发展了藠头规模化种植基地,租赁连片土地开辟种植基地,就地雇佣该土地的农户投工投劳组织生产,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签订长期产销协议保障产品销路,实现了基层社发展和农户增收。

截至到2018年年底,珍溪供销社固定资产达500多万元,职工收入显著增长,连续13年综合业绩考核区内考核名列前茅。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最美基层供销人】从0到500万的蜕变 他大胆革新 创新发展 让“三无”基层社涅槃重生

2019-12-30 16:51:31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30日16时40分讯(记者 曹建 余春兰)12月13日,重庆市涪陵区珍溪供销社主任潘伟刚刚过完人生第53个生日,10年前的他大概不会想到人到中年还会带着一帮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下岗职工二次创业。

从2007到2019,从0到500万……潘伟带领着原珍溪供销社的下岗职工们,发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勇于开拓的“二次创业”精神,将一个无资产、无资金、无人员的“三无”基层社,打造成为拥有固定资产达500多万元的基层标杆社。

时任涪陵土产公司办公室主任的潘伟(后排居中)。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临危受命 勇担责任“二次创业”

1983年8月,刚刚高中毕业的潘伟进入原涪陵市供销社下属涪陵土产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柜员。这个年方16的小伙子在领导眼里踏实勤奋、能力颇强,从柜员到办公室文书,从文书到业务科长,再到办公室主任,潘伟的供销之路走得很顺畅。

“当时公司主营棉、麻、烟和涪陵本地的一些土特产品,效益很好,年销售额接近百万,这在90年代还是很不错的。”潘伟预计着自己也许就会这么一直在土产公司干下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下,企业效益开始连年走低。

2000年,涪陵区供销社启动全区的基层社改制工作,土产公司解散,珍溪供销社仅仅保留了一个“招牌”,职工下岗,资产变卖,珍溪供销社成为了一个无资产、无资金、无人员的“三无”基层社。

“当时区里供销社指示我去担任珍溪供销社的副主任,主要负责原职工的下岗安置善后工作。”潘伟说,面对以前并肩奋战的同事,心里五味杂陈。下岗的职工大多年纪在40岁左右,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年纪再找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困局如何破解?坐山吃空,安置费用总有用尽的时候。“不如大伙集中力量重头再来!”一个念头闪进潘伟的脑海。说干就干!2007年,潘伟召集了原单位的7名下岗职工,以集中出资入股的方式组建了新的珍溪供销社。

创新拓展业务,潘伟在供销社下属食品加工厂检查。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大胆革新 转变发展方式

创业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初期组建的班底里面,超过50岁的3个,40多岁的4个,潘伟自己也是人到中年。但是困难再大,在供销人传承的“扁担精神”“背篓精神”面前都是纸老虎。

“二次创业”,思路当然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固守以往的老业务肯定是不行的,想要得到发展必须要思考如何围绕为农服务拓展更多衍生业务。”潘伟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新成立的珍溪供销社除了经营传统的农资服务和烟花爆竹外,还在配套的农化服务上下功夫,重庆市第一家庄稼医院、涪陵第一家农资配送中心先后出现在涪陵珍溪。

恰逢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始实施,大量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的“农家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潘伟带领职工们抢抓机遇,依托配送中心的平台资源,主动上门服务,为这些“农家店”配送农资产品。“最高峰时期我们要同时为54个农资网点,94个烟花爆竹点配送物资,这些都是靠着我们职工一步一步跑出来的。”潘伟说。

显而易见,新成立的珍溪供销社已经牢牢的站稳了脚跟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潘伟并没有准备就此止步。

二次创业,潘伟带领团队下乡为农户讲解科学合理施肥知识。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重组升级 0到500万的蜕变

2013年,涪陵区启动基层社改造重组工作,珍溪供销社成为全区第一批实施改造重组的基层社之一。

在整合原有资产的基础上,珍溪供销社积极吸纳新公司职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入股,成功联合当地知名的鑫凼养猪专业合作社,壮大了经营实力,建立了现代产权制度和新型合作关系,搭建了业务发展的新平台。

2018年9月,珍溪供销社投资15万元入股重庆市同进食品有限公司,潘伟兼任董事长。公司主营榨菜、藠头、肉类罐头等系列产品出口北美、非洲、日韩等国家,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年创汇近百万美元。

同时,依托涪陵当地特色产业,珍溪供销社开展了1800吨榨菜收购及初加工业务,在解决青菜头种植户销路问题的同时,直接为基层社实现增收20多万元;发展了藠头规模化种植基地,租赁连片土地开辟种植基地,就地雇佣该土地的农户投工投劳组织生产,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签订长期产销协议保障产品销路,实现了基层社发展和农户增收。

截至到2018年年底,珍溪供销社固定资产达500多万元,职工收入显著增长,连续13年综合业绩考核区内考核名列前茅。

[责任编辑: 董霞]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