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山地农业展新姿
2019年以来,重庆万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成果丰硕。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产值都有显著提升。

万州山地农业展新姿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1-1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3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周晓瑜 通讯员 应凤林)玫瑰香橙“泉涌”北上广深市场,“三峡天丛”茶叶热销江浙,粉黛脆李走俏全国市场……2019年以来,重庆万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成果丰硕。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产值都有显著提升。

一年来,万州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践“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一幅幅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白土镇,村民在金黄色的稻谷田里办丰收节。通讯员 冉孟军 摄

突出“质量兴农”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多年来,由于受交通、资金、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万州农村产业“小、散、弱”的特征较为突出,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

立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万州深入调查研究,突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准选优特色产业,力求在规模化上取得突破,带动群众就地脱贫。

——以“调结构”为基础。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发展特色效益产业,围绕“100万亩经果林、100万头生猪”发展目标,全区建成山地高效产业基地81.7万亩,签约有机农业产业化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共87户896个单元,已全部开工。

——以“创品牌”为路径。围绕打好“三峡牌”这个重点,全力打造万州玫瑰香橙、万州青脆李、“三峡天丛”茶叶等区域公共品牌。成功举办首届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三峡国际农副产品集散基地落子万州,发布万州茶产业首个公共品牌“三峡天丛”,建成全市首个欧标茶基地,全区共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个、全国名特优新目录农产品5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24个,“三品一标”产品达105个。

——以“促融合”为动能。出台万州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5个。重点打造15个“三社”融合发展示范点,培育了一批农旅融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亮点,其中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

瀼渡镇,村民忙着采摘葡萄。通讯员 骆勇 摄

抓实利益联结 带动农户稳定脱贫

产业发展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如何让贫困人口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持续稳定脱贫?

万州主推“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发展加工、搞活流通、开拓市场、打造品牌等龙头作用,通过合作社这个“龙身”联结,带动广大农户这个“龙尾”,舞活产业化经营整条大龙,让农民紧密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分享利益链。

浦里河畔,余家镇葱茏似锦,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摇曳风中,勾勒出绿色为底的山水画卷。

2018年3月栽下的天知椒,枝繁叶茂。去年部分试投产,摘了鲜花椒5000千克,卖了10多万元,且预计今年正式投产。这是余家镇引进浦里源农业公司新建的天知椒标准示范基地,分布于关龙村3组、10组,流转土地26.7万平方米,已发展成重要的脱贫产业。

“以前,这里的荒坡种点包谷,收入很低;现在,引进业主发展花椒产业,让咱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3组村民贺正明告诉笔者,到基地干活每天50元,一年下来他仅务工收入就有七八千元。

太安镇,原生态茶园景如画。通讯员 何忠 摄

为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浦里源农业公司还与农户议定,前五年支付土地租金,从第六年起,村民以土地入股,企业每年拿出利润的15%分红,让群众从中更多获益,调动发展积极性。

“到目前,全村已引进6个业主,发展规模化的标准示范花椒基地80万平方米,长期吸纳80多人务工,高峰期超过100人,年支付务工费用48万元、土地租金15万元。”关龙村党支部书记余定敖介绍,村里106户贫困户和脱贫户中,有62户在花椒基地务工,加上流转土地,实现了稳定增收。

脱贫攻坚以来,万州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全面完成全区509个村(社区)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45.69%,集中规模经营度37.12%,实现每个贫困村有专业合作社目标,常住农户入社入会率达89.69%。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72个,68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年经营性收入超5万元。

太龙镇,村民忙着转运古红桔。通讯员 付作侨 摄

亮点

烟菜轮作效果好 养田增收两不误

隆冬时节,在距离万州城区70多公里的白土镇人头村,目之所及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数十名村民忙着收获地里的大白菜。

人头村位居镇西,距场镇5公里,因“人头寨”而得名。为全区1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该村是白土主要的烟叶基地村,常年种植烤烟。

“我们村历来以种植烤烟为主,全村666000平方米烤烟已成为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村主任张良昌看来,全村可以说是因烟而生,因烟而兴。

但是,在烟叶的发展过程中,村民们发现在夏季烟叶收获过后,土地基本上就荒芜,直到来年春天。如何把这荒芜的土地加以利用,以增加土地的产出?白土镇请来区农业农村委、烟草公司的技术员,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了烟菜轮作模式。

“烟—菜”轮作模式采用大棚漂浮式育苗,每年9月初烟叶收获后即行移栽,常年栽种面积39.96万平方米,品种以大白菜、结球甘蓝、榨菜为主,冬季出售,由人头果蔬专业合作社和辉永种养殖股份合作社按保底价统一组织外销,一般亩产8000至10000斤,加上烟叶收入,农民每亩综合种植效益可达8000元/年以上,行情佳时可突破万元每亩。

“烟-菜”轮作模式作为白土镇深入实践“一心六型”两化路径,与万州区烟草公司为提高烟农种植效益而探索的一种山地高效农业模式,主要由“合作社+大户+农户”共同推动,常年种植20至50亩的大户达30户以上,全村60%以上的贫困户参与其中,贫困户主要通过自种、获取土地租金、季节务工三种形式获取收益,年人均增收2000至5000元不等,实现稳定脱贫。

初尝烟菜轮作模式的蒲福鑫,从2015年就开始种植烟叶,近两年他把自己的70多亩烟地全部套种了大白菜和牛心包菜。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亩能够收获2500千克左右,总量接近18万千克。按照大白菜每千克1元、牛心包菜每千克4元的行情,蒲福鑫套种蔬菜的收入就达到了24万元。

说着,蒲福鑫打开了话匣子。“烟菜轮作开支小,菜苗是烟草公司协调农委免费给我们培育的,肥料成本几乎没有,就是花点请工的工钱,现在销路又解决了,很有盼头!”

不仅如此,烟菜模式带来的除了经济效益之外,也带来了生态效益,蒲福鑫介绍:“这些种下去的蔬菜一方面可以疏松土壤,另一方面还可以汲取地里种烟过后留下来的养分。”

蔬菜生产推行生态发展理念,做到零农药、零化肥,全程追求绿色、生态、高效、无污染。主要销往万州、重庆等地。下一步将结合人头寨旅游开发,开展农文旅融合,突出品牌创建与认证工作,持续助农增收。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万州山地农业展新姿

2020-01-13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3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周晓瑜 通讯员 应凤林)玫瑰香橙“泉涌”北上广深市场,“三峡天丛”茶叶热销江浙,粉黛脆李走俏全国市场……2019年以来,重庆万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成果丰硕。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产值都有显著提升。

一年来,万州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践“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一幅幅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白土镇,村民在金黄色的稻谷田里办丰收节。通讯员 冉孟军 摄

突出“质量兴农”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多年来,由于受交通、资金、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万州农村产业“小、散、弱”的特征较为突出,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

立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万州深入调查研究,突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准选优特色产业,力求在规模化上取得突破,带动群众就地脱贫。

——以“调结构”为基础。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发展特色效益产业,围绕“100万亩经果林、100万头生猪”发展目标,全区建成山地高效产业基地81.7万亩,签约有机农业产业化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共87户896个单元,已全部开工。

——以“创品牌”为路径。围绕打好“三峡牌”这个重点,全力打造万州玫瑰香橙、万州青脆李、“三峡天丛”茶叶等区域公共品牌。成功举办首届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三峡国际农副产品集散基地落子万州,发布万州茶产业首个公共品牌“三峡天丛”,建成全市首个欧标茶基地,全区共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个、全国名特优新目录农产品5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24个,“三品一标”产品达105个。

——以“促融合”为动能。出台万州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5个。重点打造15个“三社”融合发展示范点,培育了一批农旅融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亮点,其中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

瀼渡镇,村民忙着采摘葡萄。通讯员 骆勇 摄

抓实利益联结 带动农户稳定脱贫

产业发展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如何让贫困人口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持续稳定脱贫?

万州主推“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发展加工、搞活流通、开拓市场、打造品牌等龙头作用,通过合作社这个“龙身”联结,带动广大农户这个“龙尾”,舞活产业化经营整条大龙,让农民紧密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分享利益链。

浦里河畔,余家镇葱茏似锦,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摇曳风中,勾勒出绿色为底的山水画卷。

2018年3月栽下的天知椒,枝繁叶茂。去年部分试投产,摘了鲜花椒5000千克,卖了10多万元,且预计今年正式投产。这是余家镇引进浦里源农业公司新建的天知椒标准示范基地,分布于关龙村3组、10组,流转土地26.7万平方米,已发展成重要的脱贫产业。

“以前,这里的荒坡种点包谷,收入很低;现在,引进业主发展花椒产业,让咱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3组村民贺正明告诉笔者,到基地干活每天50元,一年下来他仅务工收入就有七八千元。

太安镇,原生态茶园景如画。通讯员 何忠 摄

为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浦里源农业公司还与农户议定,前五年支付土地租金,从第六年起,村民以土地入股,企业每年拿出利润的15%分红,让群众从中更多获益,调动发展积极性。

“到目前,全村已引进6个业主,发展规模化的标准示范花椒基地80万平方米,长期吸纳80多人务工,高峰期超过100人,年支付务工费用48万元、土地租金15万元。”关龙村党支部书记余定敖介绍,村里106户贫困户和脱贫户中,有62户在花椒基地务工,加上流转土地,实现了稳定增收。

脱贫攻坚以来,万州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全面完成全区509个村(社区)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45.69%,集中规模经营度37.12%,实现每个贫困村有专业合作社目标,常住农户入社入会率达89.69%。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72个,68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年经营性收入超5万元。

太龙镇,村民忙着转运古红桔。通讯员 付作侨 摄

亮点

烟菜轮作效果好 养田增收两不误

隆冬时节,在距离万州城区70多公里的白土镇人头村,目之所及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数十名村民忙着收获地里的大白菜。

人头村位居镇西,距场镇5公里,因“人头寨”而得名。为全区1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该村是白土主要的烟叶基地村,常年种植烤烟。

“我们村历来以种植烤烟为主,全村666000平方米烤烟已成为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村主任张良昌看来,全村可以说是因烟而生,因烟而兴。

但是,在烟叶的发展过程中,村民们发现在夏季烟叶收获过后,土地基本上就荒芜,直到来年春天。如何把这荒芜的土地加以利用,以增加土地的产出?白土镇请来区农业农村委、烟草公司的技术员,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了烟菜轮作模式。

“烟—菜”轮作模式采用大棚漂浮式育苗,每年9月初烟叶收获后即行移栽,常年栽种面积39.96万平方米,品种以大白菜、结球甘蓝、榨菜为主,冬季出售,由人头果蔬专业合作社和辉永种养殖股份合作社按保底价统一组织外销,一般亩产8000至10000斤,加上烟叶收入,农民每亩综合种植效益可达8000元/年以上,行情佳时可突破万元每亩。

“烟-菜”轮作模式作为白土镇深入实践“一心六型”两化路径,与万州区烟草公司为提高烟农种植效益而探索的一种山地高效农业模式,主要由“合作社+大户+农户”共同推动,常年种植20至50亩的大户达30户以上,全村60%以上的贫困户参与其中,贫困户主要通过自种、获取土地租金、季节务工三种形式获取收益,年人均增收2000至5000元不等,实现稳定脱贫。

初尝烟菜轮作模式的蒲福鑫,从2015年就开始种植烟叶,近两年他把自己的70多亩烟地全部套种了大白菜和牛心包菜。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亩能够收获2500千克左右,总量接近18万千克。按照大白菜每千克1元、牛心包菜每千克4元的行情,蒲福鑫套种蔬菜的收入就达到了24万元。

说着,蒲福鑫打开了话匣子。“烟菜轮作开支小,菜苗是烟草公司协调农委免费给我们培育的,肥料成本几乎没有,就是花点请工的工钱,现在销路又解决了,很有盼头!”

不仅如此,烟菜模式带来的除了经济效益之外,也带来了生态效益,蒲福鑫介绍:“这些种下去的蔬菜一方面可以疏松土壤,另一方面还可以汲取地里种烟过后留下来的养分。”

蔬菜生产推行生态发展理念,做到零农药、零化肥,全程追求绿色、生态、高效、无污染。主要销往万州、重庆等地。下一步将结合人头寨旅游开发,开展农文旅融合,突出品牌创建与认证工作,持续助农增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