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丨谭国强:五年如一日 扎根基层用心扶贫
2015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号角的吹响,在巫溪县经信委工作的谭国强主动请战,申请参加驻村扶贫工作,承担起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担。
至此,谭国强深深扎根在长沙村这片土地上,一驻就是5年。
提升基础设施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时间回溯到5年前。
长沙村村民还种植着传统“三大坨”,每家每年收成的土豆、玉米、红苕高达万斤。但因交通不便,只能肩挑背扛到镇上去卖,往返花费一天,费时又费力。
大多数粮食只能拿去喂猪,剩下的全烂在了家里。
了解村子的情况后,谭国强当即行动起来。
先是争取到项目资金1600余万元,修建“断头”公路16.6公里,硬化村级主干道和社道38公里,解决了全村出行难题。
又带头修建蓄水池4口,铺设饮水管道10公里,启动建设海拔1100米以上蓄水池7口,配套铺设饮水管道,彻底解决了群众季节性吃水难题;新建村便民服务中心330平方米,配套建成3000余平方米生态广场,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场所。
同时,谭国强还充分发挥县经济信息委的资源优势,创造性开展社会化扶贫,邀请县内实力较强的企业,到长沙村调研,争取投资60余万元。协调供电公司在人口集中区域安装路灯,山村的夜晚也同城里一样,亮了起来;争取移动公司在长沙村实施信息化扶贫工程,实现方圆300米内集中居住15户以上区域通讯信号全覆盖。
5年时间过去,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道路通畅了,村里面也建起了农产品初加工厂,还组建了电商平台,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功探索出了“互联网+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路子,解决了农户卖不出农产品的历史难题。2019年,电商平台销售额达1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7117元。
改善住房条件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贫困户汪发清,一直住在上世纪50年代彻的石头屋里。房屋外墙结构多处松动,有时候甚至有石头往下掉;家中破烂不堪,三个石头垒的灶上放口锅,几块木板搭张床,生活极度困难。
得知汪发清的情况后,谭国强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他改造房屋。
经过详细了解,汪发清原址改造交通不便,建设成本更高,异地搬迁,又要买土地,资金缺口大。谭国强多次找帮扶单位县经信委领导汇报,单位领导现场办公,当场拍板,立即筹措前期启动资金8000元,由村里和驻村工作队选址规划,并动工建房。
房屋建好时,汪发清热泪盈眶:“感谢谭书记,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没有你们帮忙,我这一辈子都住不上新房,连做梦都不敢想。现在路通了,水电通,还看上电视了,生活太幸福了。”
除此外,在谭国强的积极争取下,全村共改造危旧房116户,全面解决农户住房安全难题。
聚力产业发展 不断提升造血能力
扶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在谭国强看来,改善村居设施,只是基础扶贫,而培育产业项目,才是脱贫关键。要稳定脱贫不返,必须拓宽思路,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彻底帮助农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2017年3月20日,谭国强邀请文鑫牧业有限公司、木争荣农业有限公司、富海肉牛养殖有限等企业齐聚长沙村,与镇村干部共同协商该村产业如何发展,一致形成“两园、一营、一基地”工作思路,并全力付诸实施,取得初步成效。
“两园”,即在海拔1100米以上发展坚果种植园,引导120户贫困户种植“辽核早熟核桃”400亩,今年已挂果;在海拔1100米以下,发展水果采摘园,引进重庆市木争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长沙村一、二社种植清脆李和枇杷500亩,郑国翠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一社种植血桃、樱桃等100亩,指导富海牧业有限公司在一社种植冬桃、猕猴桃等200亩,共计带动41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
“一营”,则是指乡村旅游休闲营。借力红池坝旅游景区,打造出长沙——银峰乡村旅游品牌,发展农村旅游休闲营地,目前已注册农家乐15户,带动周边40户贫困户,通过务工和销售农产品实现增收。
“一基地”,长沙村奶牛、肉牛养殖基地。发挥文鑫奶牛养殖基地带动作用,发展存栏奶牛450头,吸纳6户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带动50户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增收。村委会以集体资金的形式入股富海牧业黄牛养殖公司70万元,采取“入股分红+养殖肉牛+种植果树”的新模式,带动3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360元,到了2019年,达到12038元,全村18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在精准扶贫的路上,谭国强一如继往,守初心、担使命,一步一个脚印,用心抓好工作落实。他坚信,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