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酉阳山水人文 土家农民让石头“开口说话”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8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拾来山中奇石,买回奇草异树,通过立意、构思、巧妙地堆砌在一个三尺见方的石台里,搭配山水花草、古树木屋、小桥石径、渔翁木舟、亭台楼阁等,自成一盆一景的山水风光,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很难想象这些“山水盆景”的创作者,是一个没有艺术经历的土家族农民朱念帮所作。他把这些从山上淘来的奇石,欲将重庆酉阳境内的山水人文进行浓缩,让石头“开口说话” ,成为酉阳旅游的“代言人”。

与石结缘
“我现在正用这些零碎的石头,构思出一个浓缩版的《桃花源》。”朱念帮说,他要让外界的人知道中国有三个桃花源:一个在酉阳,一个在心中,一个在身边。
据了解,只有初中文化的朱念帮,家住重庆酉阳桃花源镇玉柱社区,成家后一直从事货运工作,通过他的勤劳,全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2017年,朱念帮与朋友一起到酉阳县与湖北来凤县交界处玩耍,发现山中很多零散的石头,特别有形状,纹路和颜色都很有观赏价值。朱念帮随手捡了几砣带回家,附近的邻居也说好看。
朱念帮想,要是把这些石头拼凑起来,堆砌成一个盆景,更有观赏价值。朱念帮就试着在自家房屋旁边把这些石头,构思成一座小山,在拼接缝隙中培上泥土,还去山上找些小草、小树搭配栽到泥缝处,风景就显现出来了。朋友看到后说:“太漂亮了,要是配上几棵小松树,感觉到了黄山!”
朱念帮构思出第一个盆景,得到朋友及美术老师的夸奖后,他的兴致开始一发难收了。

迷上奇石
他已经迷上了这些奇石,只要一有时间,他就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去淘石头。他制作盆景的山石绝大多数产于酉阳县武陵山脉地带的龟纹石,是经过千百年长时间日晒雨淋、热胀冷缩,自动爆裂形成的外形多姿、褶皱繁密的多纹理山石,是制作山水盆景及水旱式驳岸的最佳石种。

潜心创作3年多,朱念帮已成功创作38件盆景作品,其代表作有《酉水神龟》《峡江泛舟》《武陵源》《傲视苍穹》《木叶情歌》《江雪》《双龙献瑞》《隔海相望盼回归》《巴山蜀水》《晨钟催日升·奇峰映江明》等。每一件作品,是朱念帮奇思妙想组成的一个个浓缩的景致,把梦幻与现实,抒情与寓意,人文与自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幅立体、和谐的生动画面,凝聚了山川之美,彰显了其构思、立意、布局、剪裁、拼接、造型制作中的独特天赋和艺术修为,不可复制。

《双龙献瑞》的盆景,重800多斤,朱念帮创作花了一个多月,上面栽的一株他用700元买来的金弹子。很多人来观看后,称赞朱念帮是一个玩石头的“奇才”。
“制作的这些山水盆景,我完全是属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朱念帮说,他在2018年将作品带到江苏和上海,拜访中国有名气的盆景大师,大师们看到这些作品称赞不已,称创作无可挑剔。
“你的《隔海相望盼回归》构思得不错,我也有这样一盆,但你用的石材比我的形状和纹路更好看。”江苏盆景馆一老师如此评价。

匠心创作
朱念帮的盆景作品得到业内专家们的赞赏后,他看到自己的成就没有白费,便先后在江苏、上海的两家盆景馆学习取经。回来后,朱念帮将自家的底楼打造成工作室,致力于山水盆景创作。
精益求精、创新永无止境。为了完成一个理想的作品,朱念帮会非常苛刻地追求完美。有时,他用大半个月才完成的山水盆景,邻居们都说很完美,但朱念帮思考后却毫不犹豫地全部拆掉,又重新“拼凑”。通常是创作一个山水盆景要反复多次,直到真正的满意为止。
山水盆景的创作整体成本高,朱念帮克服了诸多困难,创作的很多代表酉阳的山水人文的盆景,得到当地及外界业内人士的认可,终于让散落在山间的石头“开口说话”了。
去年以来,重庆不少花木市场经营者看到朱念帮的作品后,纷纷抛出橄榄枝。朱念帮心怀感恩,表示自己在创作上还有待于创新,想做到更好以后再把作品推向市场。
目前,朱念帮在不断学习和探索,力争使自己的作品走进大都市的盆景馆,让更多的人从观看到他创作的山水盆景,就能近距离地了解到到酉阳的更多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