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奉节平安乡贫困发生率降至0.48% 干部群众传唱幸福新谣
从曾经的“有女不嫁平安槽,一年到头磨儿摇”,到今天的“有女要嫁平安槽,不种红苕种果药”,平安乡的美丽蝶变背后,是一场戮力攻坚、精准脱贫的伟大实践。

新春走基层丨奉节平安乡贫困发生率降至0.48% 干部群众传唱幸福新谣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1-1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8日11时讯(记者 陈美西 张馨月)“去年平安乡减贫51户138人,贫困发生率由14.35%降至0.48%。办公厅协调支持资金1214万元,落实项目30个……”新春将近,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驻平安乡工作队“年度答卷”上,跃动的一串数字,温暖了贫困群众和工作队员的心。

从曾经的“有女不嫁平安槽,一年到头磨儿摇”,到今天的“有女要嫁平安槽,不种红苕种果药”,平安乡的美丽蝶变背后,是一场戮力攻坚、精准脱贫的伟大实践。

数据最有说服力,民谣最有感染力。今(18)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通过平安民谣的内容之变,带你听一曲敢叫旧貌换新颜的幸福乡村乐章。

平安乡美丽乡村。通讯员 王传贵 摄

基建巨变 曾经“关门山” 如今“开门山”

“峡高水急关门山,自古以来是天险。如今架桥通三地,一路畅通到平安……”2019年,关门山大桥竣工通车,平安乡桃树村村民甘立敏期盼数十年的场景照进了现实,他自编了一首打油诗,处处传唱,表达欣喜。

关门山大桥,是连接平安乡到桃树村、向子村、长坪村的重要交通工程,也是平安乡民多年期盼建成的重要出行通道。大桥建成以前,甘立敏等桃树片区村民出行,需经过云阳县、巫溪县绕行65公里。

“到平安乡赶个场,早上鸡没叫就要出发,走到乡里快到晌午,买点油盐柴米等物品回到家已快半夜。”甘立敏常常“看到屋,走得哭”。

2017年9月,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入驻平安乡,在脱贫攻坚指挥部的领导下和乡党委政府一道,拉开了合力攻坚、斗贫战苦的大幕。

“平安乡之所以成为全市深度贫困乡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基础设施极度落后。”为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奉督战,要求加速推进关门山大桥建设。

2019年1月22日,奉节县平安乡关门山大桥正式通车。通讯员 杨鹏 摄

2019年1月,关门山大桥正式通车——“关门山”成了“开门山”。周围村民一路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前来庆祝。

“天堑变通途,油路修到户。”基础设施的巨变,为甘立敏带来了创作灵感。

“现在我在村里得了个‘农民诗人’的称号。”甘立敏笑着说。

迈过关门山大桥,过去一年,平安乡还完成了140公里通组公路和297公里人行便道建设。供水实现100%覆盖到户;完成12个村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亮化工程,实施“五改”3386户……

甘立敏口中的歌谣成了平安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扶贫干部带领村民试种植中药材前胡。通讯员 田均文 摄

产业升级 曾经“三大坨” 如今“种果药”

水、电、路、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壮大就有了基石。

主导产业到村、产业精准到户、利益联接到人,是驻乡工作队深入调研后提出的产业扶贫思路。

“大家都知道,脱贫较易致富难,达标较易稳贫难。”为此,工作队全力打好产业发展硬仗。一场“不种红苕种果药”的热潮在平安乡掀起……

“过去农民种的是红薯、洋芋、玉米‘三大坨’,现在脆李、前胡、高山蔬菜……这些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已经在全乡推广。”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驻乡包村扶贫干部徐治国熟悉三农工作。

到岗两年半,徐治国所在的天台村,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蔬果,以及猪、牛、羊、小家禽等养殖,从一个落后村成长为了产值4000万元的“先进村”。

“明年,天台村6家企业产值有望突破亿元。”徐治国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产业发展如何实现加速跑?

徐治国算了一笔账。去年,驻乡工作队用好用活“两免一贴”5万元以下扶贫小额信贷,帮助461户建卡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1882.5万元用于产业发展;投资1641.16万元发展产业项目22个,新增小水果种植面积达4000亩。

如今,平安全乡累计发展脆李11924.1亩、豆腐柴10010亩、中药材12630亩、蔬菜11073亩,实现“四个1万亩”目标,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粮经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到2:8。实现了主导产业100%覆盖贫困村,产业项目、利益联结100%覆盖贫困户。

“以前我们办事跑断腿、磨破嘴,现在反过来了,扶贫干部为企业发展跑断腿、磨破嘴,待我们如家人。”致富带头人刘英有感而发,“正所谓村里有产业,企业把工做;荒山成金山,脱贫有支柱。”

民生加码 曾经“几坨苕” 如今“由你炒”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房子住得好,吃穿不愁,请领导放心!”1月15日,平安乡茨竹村贫困户史少恒家生起火堆,史少恒紧紧拉着市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驻平安乡工作队队长何光荣的手,话起家常。其乐融融的氛围隔绝了屋外凛冽的风雪。

三年前,这个家庭还穷苦潦倒,用当地人的话说,“吃的‘天河水’、喝的‘黄汤汤’,三天两停电,点的‘南瓜花’。”

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和驻乡工作队的帮扶,让史少恒一家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2017年,史少恒的土坯房纳入了D级危房改造。如今,史少恒成为了一名护林员,儿子享受中职学生资助,父母享受“六重”医疗救助和县城内、重庆市试点医院“先诊疗、后付费”。

2018年,史少恒成功脱贫。“过去要吃干的几坨苕(红薯),要吃稀的几瓜瓢;现在要吃米饭随便舀,想吃朒朒由你炒……”在茨竹村群众大会上,作为模范家庭代表,他动情分享了生活之变。

史少恒的故事不是个例。

“过去一年,驻乡工作队牢牢抓住农民群众吃、住、医、学弱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何光荣说,工作队认真梳理全乡住房安全保障、饮水清洁达标、医疗报销、孩子上学等方面近百个薄弱问题,建立问题台账,落实工作专班,研究系列措施进行攻坚克难。

对“零就业”“零转移”贫困家庭,乡里落实273个公益性岗位、198个护林员岗位,帮助470余名有就业愿望和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业;完成1287户分类落实住房改造任务,解决2户贫困户安居难问题,确保应改必改,应搬尽搬,一户不漏

精气神提振 曾经“等靠要” 如今“努力跑”

2019年,奉节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安乡减贫51户13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6%。

高质量“摘帽”后,当地干部群众没有“歇口气”、“刹一脚”,而是乘势而上,准备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再大干一场。

为巩固脱贫成果,驻乡工作队继续协调红岩联线规划“平安游击队小镇”,推进文昌、钻包等民宿建设,促进农旅文融合发展。

“公路铺沥青,路灯亮花花,致富把家发……老汉我活了七十八,没见过修造自己不把钱来花……这真是新人新事出在了新国家!”

平安乡78岁的村民龚伦训自编歌谣感谢党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 摄

78岁的退休教师龚伦训在平安乡住了一辈子,他把眼前的“新鲜事”,写成一首《新人新事出在了新国家》,引发周围乡亲点赞。

和龚伦训一样,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情不自禁把幸福生活讲出来,唱出来。

群众大会上,乡亲们自告奋勇登赞叹家乡变化。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在去年平安乡召开的“两回两讲两解”群众大会上,市政府驻四川办事处信息调研处处长、平安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平,表演几段《夸夸乡村新变化》《夸夸我们的好干部》《夸夸知恩感恩的乡亲们》快板词,引起观众阵阵掌声欢笑声,长坪村70多岁的曾秋荣老大爷,笑得前仰后俯,把棉帽都笑掉了地上。

“水电路讯危房改,高山小村新风采。政策这么好,努力跑向前。”

“奉节是个好地方,有诗有橙有远方。爱心向这儿奔涌,风景这边更好!

……

市政府驻四川办事处信息调研处处长、平安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平表演快板词。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如今,平安乡干部群众编写的新民谣、快板词、三句半、顺口溜,感谢党的恩情,已经成为脱贫攻坚宣传中的亮点,反应出干事创业的新面貌。”在此背景下,龚平牵头组建了一支多功能的综合服务宣传队,创作整合了二十多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谣。

龚平计划,今年编印一本《平安乡脱贫攻坚好故事》、一本《平安乡脱贫攻坚大事记》、一本《平安乡脱贫攻坚影像集》、一本《平安乡脱贫攻坚经典案例》,做好先进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的总结提炼推广,继续讲好脱贫攻坚平安故事。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春走基层丨奉节平安乡贫困发生率降至0.48% 干部群众传唱幸福新谣

2020-01-18 12:11:26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8日11时讯(记者 陈美西 张馨月)“去年平安乡减贫51户138人,贫困发生率由14.35%降至0.48%。办公厅协调支持资金1214万元,落实项目30个……”新春将近,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驻平安乡工作队“年度答卷”上,跃动的一串数字,温暖了贫困群众和工作队员的心。

从曾经的“有女不嫁平安槽,一年到头磨儿摇”,到今天的“有女要嫁平安槽,不种红苕种果药”,平安乡的美丽蝶变背后,是一场戮力攻坚、精准脱贫的伟大实践。

数据最有说服力,民谣最有感染力。今(18)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通过平安民谣的内容之变,带你听一曲敢叫旧貌换新颜的幸福乡村乐章。

平安乡美丽乡村。通讯员 王传贵 摄

基建巨变 曾经“关门山” 如今“开门山”

“峡高水急关门山,自古以来是天险。如今架桥通三地,一路畅通到平安……”2019年,关门山大桥竣工通车,平安乡桃树村村民甘立敏期盼数十年的场景照进了现实,他自编了一首打油诗,处处传唱,表达欣喜。

关门山大桥,是连接平安乡到桃树村、向子村、长坪村的重要交通工程,也是平安乡民多年期盼建成的重要出行通道。大桥建成以前,甘立敏等桃树片区村民出行,需经过云阳县、巫溪县绕行65公里。

“到平安乡赶个场,早上鸡没叫就要出发,走到乡里快到晌午,买点油盐柴米等物品回到家已快半夜。”甘立敏常常“看到屋,走得哭”。

2017年9月,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入驻平安乡,在脱贫攻坚指挥部的领导下和乡党委政府一道,拉开了合力攻坚、斗贫战苦的大幕。

“平安乡之所以成为全市深度贫困乡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基础设施极度落后。”为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奉督战,要求加速推进关门山大桥建设。

2019年1月22日,奉节县平安乡关门山大桥正式通车。通讯员 杨鹏 摄

2019年1月,关门山大桥正式通车——“关门山”成了“开门山”。周围村民一路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前来庆祝。

“天堑变通途,油路修到户。”基础设施的巨变,为甘立敏带来了创作灵感。

“现在我在村里得了个‘农民诗人’的称号。”甘立敏笑着说。

迈过关门山大桥,过去一年,平安乡还完成了140公里通组公路和297公里人行便道建设。供水实现100%覆盖到户;完成12个村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亮化工程,实施“五改”3386户……

甘立敏口中的歌谣成了平安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扶贫干部带领村民试种植中药材前胡。通讯员 田均文 摄

产业升级 曾经“三大坨” 如今“种果药”

水、电、路、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壮大就有了基石。

主导产业到村、产业精准到户、利益联接到人,是驻乡工作队深入调研后提出的产业扶贫思路。

“大家都知道,脱贫较易致富难,达标较易稳贫难。”为此,工作队全力打好产业发展硬仗。一场“不种红苕种果药”的热潮在平安乡掀起……

“过去农民种的是红薯、洋芋、玉米‘三大坨’,现在脆李、前胡、高山蔬菜……这些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已经在全乡推广。”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驻乡包村扶贫干部徐治国熟悉三农工作。

到岗两年半,徐治国所在的天台村,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蔬果,以及猪、牛、羊、小家禽等养殖,从一个落后村成长为了产值4000万元的“先进村”。

“明年,天台村6家企业产值有望突破亿元。”徐治国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产业发展如何实现加速跑?

徐治国算了一笔账。去年,驻乡工作队用好用活“两免一贴”5万元以下扶贫小额信贷,帮助461户建卡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1882.5万元用于产业发展;投资1641.16万元发展产业项目22个,新增小水果种植面积达4000亩。

如今,平安全乡累计发展脆李11924.1亩、豆腐柴10010亩、中药材12630亩、蔬菜11073亩,实现“四个1万亩”目标,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粮经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到2:8。实现了主导产业100%覆盖贫困村,产业项目、利益联结100%覆盖贫困户。

“以前我们办事跑断腿、磨破嘴,现在反过来了,扶贫干部为企业发展跑断腿、磨破嘴,待我们如家人。”致富带头人刘英有感而发,“正所谓村里有产业,企业把工做;荒山成金山,脱贫有支柱。”

民生加码 曾经“几坨苕” 如今“由你炒”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房子住得好,吃穿不愁,请领导放心!”1月15日,平安乡茨竹村贫困户史少恒家生起火堆,史少恒紧紧拉着市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驻平安乡工作队队长何光荣的手,话起家常。其乐融融的氛围隔绝了屋外凛冽的风雪。

三年前,这个家庭还穷苦潦倒,用当地人的话说,“吃的‘天河水’、喝的‘黄汤汤’,三天两停电,点的‘南瓜花’。”

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和驻乡工作队的帮扶,让史少恒一家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2017年,史少恒的土坯房纳入了D级危房改造。如今,史少恒成为了一名护林员,儿子享受中职学生资助,父母享受“六重”医疗救助和县城内、重庆市试点医院“先诊疗、后付费”。

2018年,史少恒成功脱贫。“过去要吃干的几坨苕(红薯),要吃稀的几瓜瓢;现在要吃米饭随便舀,想吃朒朒由你炒……”在茨竹村群众大会上,作为模范家庭代表,他动情分享了生活之变。

史少恒的故事不是个例。

“过去一年,驻乡工作队牢牢抓住农民群众吃、住、医、学弱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何光荣说,工作队认真梳理全乡住房安全保障、饮水清洁达标、医疗报销、孩子上学等方面近百个薄弱问题,建立问题台账,落实工作专班,研究系列措施进行攻坚克难。

对“零就业”“零转移”贫困家庭,乡里落实273个公益性岗位、198个护林员岗位,帮助470余名有就业愿望和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业;完成1287户分类落实住房改造任务,解决2户贫困户安居难问题,确保应改必改,应搬尽搬,一户不漏

精气神提振 曾经“等靠要” 如今“努力跑”

2019年,奉节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安乡减贫51户13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6%。

高质量“摘帽”后,当地干部群众没有“歇口气”、“刹一脚”,而是乘势而上,准备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再大干一场。

为巩固脱贫成果,驻乡工作队继续协调红岩联线规划“平安游击队小镇”,推进文昌、钻包等民宿建设,促进农旅文融合发展。

“公路铺沥青,路灯亮花花,致富把家发……老汉我活了七十八,没见过修造自己不把钱来花……这真是新人新事出在了新国家!”

平安乡78岁的村民龚伦训自编歌谣感谢党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 摄

78岁的退休教师龚伦训在平安乡住了一辈子,他把眼前的“新鲜事”,写成一首《新人新事出在了新国家》,引发周围乡亲点赞。

和龚伦训一样,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情不自禁把幸福生活讲出来,唱出来。

群众大会上,乡亲们自告奋勇登赞叹家乡变化。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在去年平安乡召开的“两回两讲两解”群众大会上,市政府驻四川办事处信息调研处处长、平安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平,表演几段《夸夸乡村新变化》《夸夸我们的好干部》《夸夸知恩感恩的乡亲们》快板词,引起观众阵阵掌声欢笑声,长坪村70多岁的曾秋荣老大爷,笑得前仰后俯,把棉帽都笑掉了地上。

“水电路讯危房改,高山小村新风采。政策这么好,努力跑向前。”

“奉节是个好地方,有诗有橙有远方。爱心向这儿奔涌,风景这边更好!

……

市政府驻四川办事处信息调研处处长、平安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平表演快板词。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如今,平安乡干部群众编写的新民谣、快板词、三句半、顺口溜,感谢党的恩情,已经成为脱贫攻坚宣传中的亮点,反应出干事创业的新面貌。”在此背景下,龚平牵头组建了一支多功能的综合服务宣传队,创作整合了二十多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谣。

龚平计划,今年编印一本《平安乡脱贫攻坚好故事》、一本《平安乡脱贫攻坚大事记》、一本《平安乡脱贫攻坚影像集》、一本《平安乡脱贫攻坚经典案例》,做好先进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的总结提炼推广,继续讲好脱贫攻坚平安故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