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⑤丨专访沈铁梅:“我是戏曲的女儿”
“我是戏曲的女儿”!这是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给自己的画像,既有著名艺术家的风范,也有地道重庆妹子的侠骨柔情。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⑤丨专访沈铁梅:“我是戏曲的女儿”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1-22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①丨向菊瑛:为民歌谱曲 千余首作品里的巴渝情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②丨高兴:掀起40余年“舞蹈风暴”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③丨何天宠:一生杂技情 今世来世都放不下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④丨刘军:芭蕾舞里融入山水重庆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2日12时讯(记者 李天春 舒婷 路奥博)“我是戏曲的女儿”!这是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给自己的画像,既有著名艺术家的风范,也有地道重庆妹子的侠骨柔情。

春节临近,温暖的阳光照进窗户,沈铁梅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交谈,谦和地微笑着,没有距离感。

透过光环和荣誉的层层包裹,人们更想看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沈铁梅。

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舒婷 摄

艺术的格局

对于沈铁梅,重庆人不会陌生。喜欢戏曲的人,更不会陌生。

沈铁梅出身艺术世家,父亲沈福存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母亲是川剧表演艺术家。

沈铁梅是一粒金子。在她二三岁时,就能唱《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和许多人一样,她也有童年的梦想、少年的追求和青年的奋斗。

1979年,沈铁梅进入四川省川剧学校学习。川剧的独特魅力无与伦比。从此,她爱上了川剧,开始了艺术人生的执著追求。

1985年,沈铁梅进入重庆市川剧院工作。虽然年轻,已能跃马扬鞭,驰骋疆场。

21年前,沈铁梅主演的现代川戏《金子》进京展演,一炮打响,名满天下。

2001年,沈铁梅担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站在川剧的高山之颠,她用艺术的格局,扛起肩上的责任,带着“铁军”披荆斩棘,向世界艺术殿堂进军。

沈铁梅先后出访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沈铁梅凭着精湛的声腔表演,赢得无数的鲜花和掌声,被公认为“川剧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声腔第一人”。

沈铁梅饰江姐剧照 。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中国的故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光环之下,沈铁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从不想和谁较劲,与人较劲没有意思。”

沈铁梅只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聆听川剧之美。

2012年,沈铁梅携新歌剧《凤仪亭》,首次登上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艺术节的舞台。台下许多时尚大咖用特别挑剔的眼光,欣赏着这位中国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演出结果,掌声雷动。

2015年6月,沈铁梅带着她的《思凡》亮相荷兰艺术节。荷兰是西方先锋艺术圣地。

川剧欲入欧洲,必先取荷兰。

沈铁梅的演出地点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结果不出意外,大获成功。很多“铁粉”想拜她为师。荷兰前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在观看演出后,对她的精湛表演给予高度赞赏。

2016年4月,沈铁梅携《李亚仙》参加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演出。在排练时,沈铁梅刚唱了一声,旁边的音响师就被深深吸引。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正式演出时,台下的匈牙利观众要求不打字幕,如醉如痴地欣赏着沈铁梅的天籁之音。他们听懂了川剧,爱上了川剧,成为了“铁粉”。匈牙利当地艺术家也给予她很高评价:“独一无二的伟大艺术家”。

不管在欧洲还是在美洲,沈铁梅一次又一次展示着川剧的声腔之美,讲述着中国故事,诠释着中国文化自信。

把川剧带入欧洲音乐殿堂,沈铁梅是第一人。

沈铁梅扮演的李亚仙剧照。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肩上的责任

有人说,沈铁梅气场很大;

有人说,沈铁梅凤毛鳞角;

有人说,沈铁梅高山仰止;

……

气场很大,那是对川剧的自信。川剧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征服了无数观众,这才是气场。

“我们的时间不允许失败,传统文化不能折腾。”沈铁梅不只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家,更是一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者。

对于川剧的舞台设计,沈铁梅喜欢简约风格。“服饰绚丽多彩,演出风格炫彩夺目,如果舞台布景注重炫酷,势必喧宾夺主。”

“如果世界的艺术都长成一样,生活将没有多大乐趣。”沈铁梅坚持用简约风格,在国外掀起起一阵又一阵的“最炫民族风”。

功成名就的背后,是物质的诱惑。曾有人劝沈铁梅:“你已经是名人,该转型发展了。”

沈铁梅也徘徊过。“你我皆凡人,终日奔波苦”。但是,为什么就坚持下来了呢?原因很简单:川剧的魅力和身上的责任!

沈铁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要带领“铁军”去守护川剧的尊严,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979年,沈铁梅进入四川省川剧学校求学。当时戏剧处于低谷,即便如此,她选择川剧依然无悔。

实至名归,德艺双馨。

责任,使沈铁梅出类拔萃。

《金子》剧照。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价值的传播

“川剧,是有价值的传统艺术,不能搞街头艺术,要有主流价值观。”对于价值观,沈铁梅有很深的感受。

在匈牙利,有一座只有5万多人的城市,一个剧场每年有500多场演出。看戏,已经成了当地人的习惯,融入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开支,都用于看戏。 

沈铁梅认为,这就是艺术的价值。当前,川剧的价值正在回归。她期待川剧复苏的那一天,哪怕这个过程可能会漫长。

300多年的传承,川剧的艺术价值无与伦比。但是,再好的艺术也需要在传承中创新。

沈铁梅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思想者,难道你相信她没有创新意识?

2017年4月9日,《金子》戏曲艺术电影开机拍摄,成为中国首部采用NT-Live(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制作方式进行拍摄的戏曲艺术电影。用沈铁梅的话说,这部电影堪称国际大片。

2019年2月12日,川剧艺术电影《金子》在德国柏林亮相,参加第36届IMZ“首映之前”影视节展,顿时惊艳四座。

这是中国戏曲艺术电影首次亮相国际艺术舞台,也是川剧发展历史长河中首次创新。

文艺精品遇上光影艺术,《金子》熠熠生辉。

这是一个我们的时代,沈铁梅善于抓住时代的脉博。今年,她打算创作一部都市青春剧,用川剧的表现形式,让年轻人自编自演,讲述当下年轻人的故事。

艺术如果没有个性,会很快被淹没。

从舞台艺术到光影艺术,沈铁梅用她的个性,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婉约的情怀

生活中,很多人会把工作当作职业。沈铁梅却把工作当作事业,有一种不可想像的力量在推动着她前行。

因为内心强大,很多想都不敢想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

“我是戏曲的女儿”!沈铁梅给自己画像。对艺术的婉约情怀,决定了她的境界和高度。

川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他剧种名角多、人才多,川剧的人才却处于“蜗居”状态。

川剧需要后继有人。

2014年,重庆市川剧院携手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面向全市各区县招收了第一批30名川剧学员,最小的8岁,最大的15岁。

经过近5年的刻苦学习,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正式的川剧演员,用青春和汗水肩负起川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⑤丨专访沈铁梅:“我是戏曲的女儿”

2020-01-22 12:21:01 来源: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①丨向菊瑛:为民歌谱曲 千余首作品里的巴渝情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②丨高兴:掀起40余年“舞蹈风暴”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③丨何天宠:一生杂技情 今世来世都放不下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④丨刘军:芭蕾舞里融入山水重庆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2日12时讯(记者 李天春 舒婷 路奥博)“我是戏曲的女儿”!这是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给自己的画像,既有著名艺术家的风范,也有地道重庆妹子的侠骨柔情。

春节临近,温暖的阳光照进窗户,沈铁梅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交谈,谦和地微笑着,没有距离感。

透过光环和荣誉的层层包裹,人们更想看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沈铁梅。

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舒婷 摄

艺术的格局

对于沈铁梅,重庆人不会陌生。喜欢戏曲的人,更不会陌生。

沈铁梅出身艺术世家,父亲沈福存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母亲是川剧表演艺术家。

沈铁梅是一粒金子。在她二三岁时,就能唱《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和许多人一样,她也有童年的梦想、少年的追求和青年的奋斗。

1979年,沈铁梅进入四川省川剧学校学习。川剧的独特魅力无与伦比。从此,她爱上了川剧,开始了艺术人生的执著追求。

1985年,沈铁梅进入重庆市川剧院工作。虽然年轻,已能跃马扬鞭,驰骋疆场。

21年前,沈铁梅主演的现代川戏《金子》进京展演,一炮打响,名满天下。

2001年,沈铁梅担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站在川剧的高山之颠,她用艺术的格局,扛起肩上的责任,带着“铁军”披荆斩棘,向世界艺术殿堂进军。

沈铁梅先后出访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沈铁梅凭着精湛的声腔表演,赢得无数的鲜花和掌声,被公认为“川剧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声腔第一人”。

沈铁梅饰江姐剧照 。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中国的故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光环之下,沈铁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从不想和谁较劲,与人较劲没有意思。”

沈铁梅只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聆听川剧之美。

2012年,沈铁梅携新歌剧《凤仪亭》,首次登上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艺术节的舞台。台下许多时尚大咖用特别挑剔的眼光,欣赏着这位中国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演出结果,掌声雷动。

2015年6月,沈铁梅带着她的《思凡》亮相荷兰艺术节。荷兰是西方先锋艺术圣地。

川剧欲入欧洲,必先取荷兰。

沈铁梅的演出地点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结果不出意外,大获成功。很多“铁粉”想拜她为师。荷兰前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在观看演出后,对她的精湛表演给予高度赞赏。

2016年4月,沈铁梅携《李亚仙》参加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演出。在排练时,沈铁梅刚唱了一声,旁边的音响师就被深深吸引。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正式演出时,台下的匈牙利观众要求不打字幕,如醉如痴地欣赏着沈铁梅的天籁之音。他们听懂了川剧,爱上了川剧,成为了“铁粉”。匈牙利当地艺术家也给予她很高评价:“独一无二的伟大艺术家”。

不管在欧洲还是在美洲,沈铁梅一次又一次展示着川剧的声腔之美,讲述着中国故事,诠释着中国文化自信。

把川剧带入欧洲音乐殿堂,沈铁梅是第一人。

沈铁梅扮演的李亚仙剧照。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肩上的责任

有人说,沈铁梅气场很大;

有人说,沈铁梅凤毛鳞角;

有人说,沈铁梅高山仰止;

……

气场很大,那是对川剧的自信。川剧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征服了无数观众,这才是气场。

“我们的时间不允许失败,传统文化不能折腾。”沈铁梅不只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家,更是一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者。

对于川剧的舞台设计,沈铁梅喜欢简约风格。“服饰绚丽多彩,演出风格炫彩夺目,如果舞台布景注重炫酷,势必喧宾夺主。”

“如果世界的艺术都长成一样,生活将没有多大乐趣。”沈铁梅坚持用简约风格,在国外掀起起一阵又一阵的“最炫民族风”。

功成名就的背后,是物质的诱惑。曾有人劝沈铁梅:“你已经是名人,该转型发展了。”

沈铁梅也徘徊过。“你我皆凡人,终日奔波苦”。但是,为什么就坚持下来了呢?原因很简单:川剧的魅力和身上的责任!

沈铁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要带领“铁军”去守护川剧的尊严,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979年,沈铁梅进入四川省川剧学校求学。当时戏剧处于低谷,即便如此,她选择川剧依然无悔。

实至名归,德艺双馨。

责任,使沈铁梅出类拔萃。

《金子》剧照。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价值的传播

“川剧,是有价值的传统艺术,不能搞街头艺术,要有主流价值观。”对于价值观,沈铁梅有很深的感受。

在匈牙利,有一座只有5万多人的城市,一个剧场每年有500多场演出。看戏,已经成了当地人的习惯,融入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开支,都用于看戏。 

沈铁梅认为,这就是艺术的价值。当前,川剧的价值正在回归。她期待川剧复苏的那一天,哪怕这个过程可能会漫长。

300多年的传承,川剧的艺术价值无与伦比。但是,再好的艺术也需要在传承中创新。

沈铁梅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思想者,难道你相信她没有创新意识?

2017年4月9日,《金子》戏曲艺术电影开机拍摄,成为中国首部采用NT-Live(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制作方式进行拍摄的戏曲艺术电影。用沈铁梅的话说,这部电影堪称国际大片。

2019年2月12日,川剧艺术电影《金子》在德国柏林亮相,参加第36届IMZ“首映之前”影视节展,顿时惊艳四座。

这是中国戏曲艺术电影首次亮相国际艺术舞台,也是川剧发展历史长河中首次创新。

文艺精品遇上光影艺术,《金子》熠熠生辉。

这是一个我们的时代,沈铁梅善于抓住时代的脉博。今年,她打算创作一部都市青春剧,用川剧的表现形式,让年轻人自编自演,讲述当下年轻人的故事。

艺术如果没有个性,会很快被淹没。

从舞台艺术到光影艺术,沈铁梅用她的个性,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婉约的情怀

生活中,很多人会把工作当作职业。沈铁梅却把工作当作事业,有一种不可想像的力量在推动着她前行。

因为内心强大,很多想都不敢想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

“我是戏曲的女儿”!沈铁梅给自己画像。对艺术的婉约情怀,决定了她的境界和高度。

川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他剧种名角多、人才多,川剧的人才却处于“蜗居”状态。

川剧需要后继有人。

2014年,重庆市川剧院携手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面向全市各区县招收了第一批30名川剧学员,最小的8岁,最大的15岁。

经过近5年的刻苦学习,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正式的川剧演员,用青春和汗水肩负起川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责任编辑: 徐力超]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