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 党旗飘扬|爬楼练就“铁脚杆” 试看区县党员干部防控疫情的“十八般武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3日15时讯(记者 陈美西)阻击疫情刻不容缓!严峻形势下,防控战役正在巴渝大地打响。
当战“疫”一声令下,有一群人挺身请战,冲锋在前。在隔离病区,日夜不休忙碌的身影里;在街道社区,万家灯火交织的楼道间;在农家院落,振聋发聩的乡村广播中……他们锤炼“十八班武艺”,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筑“红色防线”。
今(3)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带你认识来自区县的这群可敬可爱之人,看基层党员、党组织如何跑出“铁脚杆”,喊出“大嗓门”,练就阻击一线疫情的“火眼金睛”,成为点亮寒冬的最暖底色……
黔江区: “挺身请战,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黔江区城东街道,基层党组织除了加强疫情联防联控和科普宣传,还集中力量对居民楼、停车场等人员活动密集区域进行重点消杀和防疫。
“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78支党员突击队,共计1425名党员主动放弃休息,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全力投身到这场必须打赢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黔江区城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桂介绍。
用逆行背影诠释初心使命,以忘我担当筑牢“战斗堡垒”……对于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这是职责所在,也是荣光所依。
当隔离病房住进患者,他们是日夜守护的医生护士;当万家灯火点亮深夜,他们是叩开千家万户的社区干部……当战“疫”一声令下,挺身请战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由——“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勇士面前无险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疫情面前,没有退路”,也用实际行动证明“疫情来了,党员顶上!”
渝中区: 没有“ 盔甲”的“娘子军” 日夜坚持战斗
春节期间,在许多人选择家中“隔离”,度过假期时,为排查疫情、最大限度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社区干部已经紧绷一根“平安弦”。
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今年春节,渝中区菜园坝街道竹木街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邹子为却瘦了不止三斤。
从大年三十起,邹子为就放弃休假,排查发热病例、宣传疫情防护知识。
“这没啥子说的,自己的本职工作嘛!”面对采访,邹子为摘下口罩,露出爽朗的笑容。她介绍,社区党员干部大多是女性,大家自发组织了一只“红色娘子军”。
这些女儿、妻子、母亲,走上岗位,成为了没有盔甲的战士,日夜坚持战斗在排查疫情的一线。
“娘子军”,是邹子为对伙伴们的笑称,也寄托了她们征战在前、战胜病毒的希冀。
渝北区:爬楼练就“铁脚杆”分秒必争坚守岗位
若有战,召必回。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大批基层党员干部放弃休假,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
“腿爬软了、背流汗了、喉咙说哑了。”渝北区王家街道,党员志愿者罗永贵与街道、社区干部一道,负责第二网格居民的排查宣传工作。
戴着口罩、拿着手电筒、宣传资料和登记簿,罗永贵挨家挨户敲门入户,登记排查信息,向群众发出防疫倡议。
由于老旧居民楼没有电梯,排查走访工作全靠爬楼梯,在一天天的走访中,罗永贵练就了一双“铁脚杆”——从除夕夜7点多钟走访到大年初一凌晨近1点,他用特殊的方式“跨年串门”。
“我本是辖区巡逻队员,但作为党员,还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罗永贵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自重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王家街道迅速成立20余个志愿者队伍、15个宣传站,在交通劝导站、药房、超市等重要场所、门店设置志愿岗。
巡逻间隙,罗永贵就守在志愿岗上,向到药店的群众发放《倡议书》、《一封信》等防疫资料,并督促药店登记购买发热、咳嗽药品的人员信息。
北碚区: “勇士班” 不畏寒冷筑牢疫情防护栏
在北碚歇马虎头村党总支的倡议下,由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组成“勇士班”当日便在虎头村和七塘镇交界处设卡,从清晨到深夜,值守抗击疫情。
虎头村18人志愿服务队伍涵盖“老中青”三代,年龄最大的有80岁党员汪兴成,年龄最小的有80后青年汪義昌和汪小新。
自1月26日设卡以来,80岁的汪兴成老人一直坚持守卡点上宣传、帮忙,对老人来说,这就是最好的“不忘初心”。
寒冬深夜的虎头山温度低至3℃,一个简易帐篷、一个火盆、一个单薄的医用口罩就是党员志愿者们所有的装备,尽管装备简单,但炙热的党性和守护一方平安的决心,让“勇士班”成员们不畏疫情、不畏寒冷,为人民群众筑牢了疫情防护栏。
九龙坡区: 骑着摩托车用大喇叭宣传
在春节返乡探亲的背景下,防疫战场还有一个薄弱环节,它便是农村。
为此,重庆各区县积极运用标语横幅、乡村广播等宣传阵地,用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一辆电动摩托车,后座储物箱上立起一个红色的大喇叭……清晨六点半,西彭镇元明村党支部书记孟世举已经戴好口罩,装备完毕。
孟世举要在元明村20个社35公里的“四好农村路”沿线宣传。“要覆盖到那些‘四个轮子’的车到不了的地方。”孟世举说,只有摩托车才到得了的院落也是宣传重点,巡村一定不能落下。
“疫情期间不外出,外出一定戴口罩;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孟世举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村,每趟下来,要近两个小时。村庄每个角落都响起大喇叭的声音,孟世举的心才踏实。村里的菜市场和麻将馆也在他的“大嗓门”下,纷纷关门送客。
“国家有难,咱不添乱。“
“亲戚不走,来年还有。”
“暂时不赶场,为了命更长……”
江津区: 流动宣传队编录方言版录音进村入户
在江津区朱杨镇,党员干部组成的流动宣传队,则编录了13段方言版宣传录音,由驻村干部、村社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排查时随身播放。此外,还配合应急广播、流动宣传车,从早8点到晚6点,在全镇不间断循环播放。
数据显示,江津已建成区广播中心1个、镇街广播站30个、村居广播系统272个、广播终端4045个,防疫“大喇叭”实现“村村响”。
荣昌区: “逆行者”救人如救火,必须分秒必争
同样是在疫情严峻的渝西地区,荣昌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刘恩丽已连续轮班十余天。
“最早的一天是凌晨两点睡的,每天大概能睡2-3小时。”1月19日,刘恩丽进入发热门诊,开始与同事24小时倒班。
在荣昌区人民医院成立疑似患者集中救治点和防控工作临时党小组时,老党员刘恩丽主动请缨,扛下了组长的重担。
“我得第一个去!”对于刘恩丽,做这个决定不需要任何心理准备:应急中心从筹备到成立,从设备物资申请、购买到安装、调试,没有人比自己更熟悉情况。
“救人如救火,必须分秒必争!”刘恩丽说。
巫溪县:乡村有了“大嗓门” 土味宣传对症下药
当疫情来临时,有人选择用脚步践行使命,有人选择用“嗓门”喊出真情。
73岁的老党员陈顺英是后者。
“拜年咯,拜年咯!现在关键时期,请你们千往不要外出……”大年三十开始,巫溪县宁河街道人民社区桃园党支部书记陈顺英,就扯着嗓门到处走街串巷,以这种方式叩开邻居的家门。
“做群众工作,要接地气,要让百姓容易接受。”工作中,陈顺英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首先敲开门第一句话就是拜年,要问候,然后开始拉家常,通过各种方式找线索,挨家挨户排查……”
登记人员信息,给外地返乡人员量体温,劝诫聚会人员……和陈顺英一样,在宁河街道有200余名“小喇叭”党员志愿者,充当起“返乡人员信息调查员、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员、聚众集会劝导员”的角色。除夕以来,他们一天也没闲着。
綦江区:党员先锋队筑牢堡垒合力防控
一个支部一堡垒。强化党组织的感召力、向心力,是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的有效途径。连日来,一支支党员突击队以各种方式,在疫情防控的火线上践行初心使命,构筑起严密防控疫情的阻击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后,綦江区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了21个临时党支部和420个党员先锋队。
以古南街道为例,23个村(社区)党组织就在古剑山和北渡两个高速路口分别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截止1月31日,两个临时党支部已检查车辆1688辆,检查人数4217人,严防输入性疫情。
綦江通惠街道则分别成立了新兴社区、通惠社区、新街子社区、联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支部。
“由挂片的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支部书记,整合片区民警、卫生院医务人员、驻社区机关干部力量,同时将网格小组长中的党员和物业公司党员纳入临时党支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联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支部书记李成胜介绍,临时党支部的成立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力量,合力攻坚。
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