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 党旗飘扬 | 战“疫”中的梁平“党员娘子军” 扎根一线彰显党员力量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3日17时55分讯(记者 路奥博 通讯员 杜杭)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无数医护人员舍生忘死,挺身而出,被尊敬地称为“逆行者”。今(3)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重庆市梁平区获悉,梁平区人民医院由22名党员组成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其中有13名女党员。
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疫情当前,她们却抛开所有身份,组成党员“娘子军”,扎根一线,用行动践行医者仁心的誓言,以锲而不舍的坚守彰显铿锵有力的“党员力量”。
“我是党员,让我挡在最前面”
“医院在1月21日就已经设立接诊点,那时候疫情还没有这么严重。”身为门诊部的副护士长,同时也是一名党员,方丽在收到医院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势头的通知时,义不容辞地冲在了最前面。在医院发热患者预检分诊处,为排队的患者进行体温测试和登记,就是她每日的工作。大年初二至今,方丽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除了护士的身份外,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最大的担心是万一感染,千万别传染给孩子。”为此,方丽忍了好几天,下班后不敢和孩子亲热。
“我是党员,这个时候不可以退缩。”做这个决定方丽没有经过任何心理建设,她清楚,“最前面”就是要与接诊病人进行第一次“亲密接触”,病毒在很大程度上“触手可及”。
所幸,她没有感染症状。
疫情爆发后,接诊病人数量爆发至平时的几十倍,方丽每天在门诊与急诊之间奔波不停,对病人的担忧、对同事的担忧盖过了自身的疲惫。
“身在‘战场’,是党员的光荣”
“已经四天没见到女儿了。”熊治蓉扳着手指算了算,从1月19日起,她已连续轮班11天,最早的一天回到家是夜里十点。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自疫情发生后,感染科便成了全院最忙碌的科室。而熊治蓉所负责的工作,是科室医疗数据的严密统计、医疗防护用品的储备和发放以及诊室消毒等事项。每天从早上八点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她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工作服,在病房、发热门诊、办公室之间来回奔波。
医疗数据的统计需要十二分的仔细和严谨,熊治蓉深知责任重大,一刻也不敢疏忽。她每天紧盯电脑,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眼睛实在酸痛得睁不开了,我就停下来揉一会儿继续看。”
作为一名党员,熊治蓉对自己要求严格,每天不管多晚,她都要把数据核对清楚,将医护用品统计完毕才离开。
几天前,三岁的女儿感冒了,熊治蓉没时间带她来医院看病。女儿太想念妈妈,忍不住发来视频,忙碌中的熊治蓉没时间多说,只嘱咐她“听奶奶话,早点睡觉”便匆忙挂断。说起女儿,这个平日里坚强能干的白衣天使声音颤抖:“我亏欠她太多。”
但咽下眼泪,熊治蓉又继续回到工作岗位。“党员就是战士,这个时候在‘战场’是一种光荣。”
跋涉2000多公里的“逆行之旅”
今年36岁的曹恩谭是区人民医院康复科的一名医生。新年伊始,她与家人自驾前往云南旅行。1月24日当天,一家人刚刚抵达目的地,曹恩谭的手机上就收到了科室主任发在群里的微信。
“不行,我要回梁平!”一句话把全家人吓了一跳。“疫情严重了,现在一线缺人,我要回去。”因为熟悉工作情况,一家人十分理解曹恩谭的坚决。他们商量后决定,旅行计划取消,全家人一同返回梁平,上演了医生版“人在囧途”。
曹恩谭没后悔,用她的话说,“再来一百次,还是一样的选择。”
“领导,我回来了。我申请调到感染科一线工作!”培训、上岗、迅速接手病人,曹恩谭用实际行动第一时间“扎”到了一线去。裹上厚厚的防护服,每天接诊几十位病人,护目镜压得她眼鼻肿胀,穿、脱防护服在寒冷的冬天就像“冰火两重天”。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赢得抗疫胜利贡献力量”
2月1日下午6时,梁平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办公室,医生黄晓慧的手机在椅子上响了好久。“十分钟,十分钟左右就回去!”原来是女儿打来的,黄晓慧无奈地笑着:“没办法,没时间回去,又不敢把时间说得太久,结果每次都让她失望。”
从医30余年,入党10余年,连续获得优秀党员称号,多次获得优秀医师荣誉,黄晓慧是科室当之无愧的“党员先锋”。
春节前夕,接到疫情通知后,黄晓慧便与同事们开始不分昼夜的诊疗方案和防控措施研讨。疫情加重后,黄晓慧开始“连轴转”:接诊、治疗、讲解诊疗方案、进行各类院科培训,还要兼顾查房等工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近几天,科室病人逐渐增加,最多时每天接诊100余人,黄晓慧在休息之余写下了“请战书”:“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申请到疫情最前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赢得抗疫胜利贡献力量!”
据悉,截至目前,全院放弃休假党员126人,递交请战申请书党员36人,发展中党员放弃休假25人,递交请战申请书11人,疫情前线党员20人,一线医者递交入党申请书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