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村支书带领党员弘扬“洪洞精神” 大山深处建起疫情防护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12日13时50分讯(记者 岳芷亦 特约通讯员 黄柏添 通讯员 岳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被群山阻隔的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镇洪洞村不等不靠,通过村民们接力手锤铁簪、肩挑背扛打通了对外的隧道,被表彰为“四川省先进村集体”,在当时被誉为“洪洞精神”。而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洪洞精神”再次凝聚。
1月28日,洪洞村委会向四面山镇委提出申请,经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决议,决定行使村民自治权管制隧道,管制期间禁止车辆人员进入。在镇委的指导下,洪洞村委会制定措施,满足了24小时值守、应急特种车辆通行、物资供应、矛盾可控等条件。当晚6点,洪洞村正式启动了对隧道的管制。
“当年,我和刘启厚才三十多岁,带着党支部党员打头阵,现在轮到老五他们这批年轻、有文化的人打头阵咯!”说起30多年前的事,时任村支书周致元还很激动,当时候正是他和时任村主任刘启厚一起,带领村民扛起锄头打隧道。他表示,现在虽然退下来了,但面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他和刘启厚再次拿上了小喇叭,在后方全力支持现任村委会工作。
在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和老主任的工作下,未组织集会,全村800余户村民不到半天时间,全票通过了村委会开展村民自治的决议。隧道管制以来,村里秩序井然,两位老人也一直坚守在宣传一线。
“现在为了防疫搞管制,老百姓虽然投了票同意,但是我们做不好管制期间的群众工作一样是要出问题的。”老支书所说的老五说道。老五就是现在的村主任李永祥,因家里排行第五,大家都喜欢称他为“老五”。
在村里的老人中,“老五”这个名字比他的本名还有识别度。1988年,16岁的他初中毕业,成为了洪洞隧道最年轻的建设者,隧道建成后,老五则被重庆市表彰为“建设能手”。
除了对外协调的事情,李永祥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上,“是党员的,出去必须要把党徽戴好,戴党徽就是亮身份,接受监督,你就要有个党员的样子,有组织有纪律,老百姓看到不是一盘散沙,这种时候他们才安心,搞宣传他们才相信。”
“当年,村里老书记反复强调不等不靠,带我们打隧道的时候,又苦又累,两百多米的隧道打一年多,一直都是他们党员带头。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我们更不能等不能指望别人,我们带好头,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了,镇里就少操一个村的心。”30多年的时间,洪洞人不等不靠、自治自立的精神,在新老村委会干部里体现了完美的传承。
“我们守好门、多跑腿,老百姓就可以安心在家。”老五介绍了他们的主要措施,在管制期间,每个有车的村干部包社包组,既是协调员,又是驾驶员,还要当外卖员。截至2月6日,该村劝返车辆100余辆,人员300余人次,化解邻里矛盾5起;村干部共自费出动私家车100余次,为230户解决生活物资采购问题,帮助12人解决到镇卫生院就诊的往返问题。这些脚踏实地的措施,帮助管制期间的洪洞村保持了稳定和有序。
“洪洞村的思路和做法,恰到好处的帮我们解了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依靠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道题。”四面山镇委书记袁理在总结四面山镇防疫工作思路时说,洪洞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和“洪洞精神”,给其他村居、村民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好的经验。
对此,江津区四面山镇顺势而为,有效引导村民依法、有序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同事,政府强化统一保供措施,确保物资供应到位,村社实行统一采购配送,保障村民安心在家。目前,依靠镇政府主导的村民自治,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模式,已在四面山各村居全面落实,四面山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将坚守到底,坚决打赢这场艰难的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