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阵“夫妻兵” 共同抗疫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17日19时49分讯(记者 张馨月 闫仪)“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注意防护。”“知道了,你也一样。”自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这样质朴无华的对话已成为潘先均和丈夫冯先生的日常。
潘先均是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共和村村支部书记,而丈夫冯先生则是石船镇麻柳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
在疫情面前,这对“夫妻兵”毅然选择“逆行而上”,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
今(17)日,潘先均在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坦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是把自己该做的工作做好而已!”
夫妻共同“阻击”疫情
大年三十,阖家团圆。
潘先均正与两年未见的女儿、女婿在家中有说有笑,吃着团年饭,享受着一家人难得的相聚时光。
但这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
接到上级部门抗击疫情的指令后,潘先均立即放下了手中碗筷。打电话、发微信、布置工作、制定详细计划,等忙完这一切时,时钟已经指向凌晨1点。
潘先均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吃到一半的年夜饭,忙到凌晨的工作,这也算是这辈子最难忘的年三十了!”
潘先均丈夫冯先生是石船镇麻柳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
在这次战“疫”中,冯医生每天早上七点就准时到达村卫生室,做准备工作。问诊、听诊、量体温、开方、配药……忙完这些病号,已是中午。
由于疫情发生突然,村内外籍返乡人员又较多,上级配发的防疫物品一时无法全部到位,他便自掏腰包购买了体温计、口罩,无偿分发给外籍返乡人员和返乡人员家属使用,
连日来,冯医生在工作岗位上已连续工作12天,每天工作时间几乎都在10小时以上,接诊患者已达300余人。
提起妻子,冯医生说:“我每天重复着村民家中到诊室“两点一线”的工作,对妻子的照顾难免疏忽,但她从未埋怨。”他表示,夫妻俩都是一线工作者,所以就更加能够体谅彼此工作的难处。
走村串户的“快递员”
每逢3、6、9日,本为石船镇麻柳沱场镇赶集日。但为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在疫情期间,暂停赶集。
临近的共和村村民犯难了,村民潘在容说“现在赶集也不可以了,那我们要买东西怎么办,也不可能不吃不喝嘛。”
得知这一情况,潘先均接过了这个“担子”,当起了村民们的“快递员”。
除每天日常排查摸底工作外,潘先均开始用私家车在麻柳场镇和共和村各社来回跑,为村民送去生产、生活物资。
共和村13社村民叶素珍是一名耄耋之年的孤寡老人,因身患疾病,需长期服药。
正在叶素珍为购药之事愁眉不展时,潘先均主动找到了她。
“叶婆婆,你买药的事情,不要着急,现在是非常时期,老年人出去容易感染,药我帮你买,你把处方给我就是了。”因是处方药,潘先均先后跑了三家药房,驱车40多公里才买到叶婆婆的药。
“谢谢你啊,潘书记,让你帮我跑了这么远的路!”拿过处方药,叶素珍连连道谢,心头悬起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除了“快递员”的角色,潘先均还有一个角色——“业余广播员”。
自抗疫战役打响以来,潘先均每天准时打开广播,给大家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播报最新的疫情新闻,这一宣传方式至大年初一起延续至今。
正是这一宣传方式的坚持,让在家的老年人们也引起了重视,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起初部分不愿戴口罩的老年人也自觉地戴上了口罩。
拿出自己口罩“充公”
石船镇共和村共有7个网格长,16名网格员,再加负责消杀工作的人员,共计30余人。他们每天奔赴在抗疫一线,守卫在群防群控的“前哨”,挨家挨户开展摸底排查、宣传及消杀工作,每天接触的人数达上百人,工作时间长,口罩需求量大,分发的口罩并不能满足日常需要。
考虑到一线工作者的安危,也为了让大家做起工作来没有后顾之忧。在与家人商量后,潘先均决定将自家诊所里原本打算自用的100余只口罩(其中N95口罩30余只)全部免费赠送给一线工作人员,家人也全力支持她这一举动。
“这样才是让口罩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又作为一个村的“领路人”,潘先均说,她有责任保障全村人民的安危,要让村民有指望,得到村民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