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心里慌?重庆小伙儿为3000余人次戴上“心灵口罩”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19日20时讯(记者 王庆炼)“您好!我是‘志林哥哥’,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这是自1月24日以来,陈志林每天会重复上百次的开场白。这句话既是陈志林的自我介绍,也是他参与新冠肺炎疫情求助者心理干预的第一步。
“志林哥哥”是何许人也?中国致公党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侨青会秘书长、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专家。
在新浪微博上,他是一个粉丝突破400万的心理学大V,在求助者眼中,他是一个简单大方,言语中充满正能量的邻家小伙子,外号“志林哥哥”。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疫期间,自1月24日开始,陈志林便在各平台上开通了心理救援热线,截至2月17日,共为3000余名人次求助者提供心理干预服务。
凌晨2点来电
一线护士内心挣扎
“喂……是志林哥哥吗?不好意思打扰你休息了。”一阵漆黑之中,陈志林摸索着接通电话,电话那头传来隐忍的哽咽声。
睁眼一看,凌晨2点整。这是近一个月以来,他接得最晚的一个电话。
凌晨2点,对方语气低落,带有哭腔,陈志林凭借经验判断“憋很久,忍不住了”。
“对,我是陈志林,不打扰,有什么你慢慢说。”陈志林一边回应着电话安抚求助者的情绪,一边坐起身子打开灯缓解困意。
经过一番长谈,陈志林了解到,求助者胡晓(化名)是沙坪坝区的一名一线护士。疫情发生以来,她一直挣扎于“到底要不要进入隔离病房”。
一方面,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职责所在,她想主动请缨冲锋陷阵;一方面病毒无情,“假如我被感染了,我的家人怎么办”。
在使命、恐惧、担忧的交织中,她彻夜难眠。闭上眼就回想起同事们一个接一个走进隔离病房大门的场景,那天夜里,胡晓终于撑不住拨通了“志林哥哥”的热线。
“人生有取舍,作为护士,你有冲锋上前的勇气,我为你点赞。”在引导胡晓进行一番情绪宣泄之后,陈志林对胡晓进行正面鼓励,彰显价值。
近一小时的通话结束了,胡晓并没有做出选择。
3天后,陈志林又接到胡晓的来电,“我进隔离病房了!一身‘装备’有点重,但心里轻松了。”
心理学专家甘当“受气包”
24天帮扶3000余人次
自1月24日开始,陈志林便联合沙坪坝区侨联、致公党重庆市荣昌区支部“同心致福”心理工作站、长寿区侨联、长寿区妇联公布了心理援助热线,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各级干部、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干预服务。
2月11日,陈志林被湖北省社会心理学会确定为疫情心理援助专家成员之一,面向全国提供公益心理救援。
同时,在微信、QQ、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上,陈志林也在线提供服务。截至2月17日,通过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陈志林已累计为3000余人次求助者提供心理干预服务。
“其实大多数都是打个电话来发泄情绪,两三分钟说完就好了。”陈志林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面对这些求助者,他更像是一个“情感垃圾桶”。
“心理学专家被当作‘受气包’对待,你不憋屈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通过电话采访陈志林。
“倾听也是心理干预的一种手段。”在电话那端,陈志林语气轻快,丝毫没有半点生气,反而调侃自己“百炼成钢”,讲起了近来的一次案例。
春节期间,张千(化名)从湖北打工回家,但老公小孩将其拒之门外,不让回家。不近“人情”的操作让张千无法接受,她打通电话把委屈、愤怒全部发泄到陈志林这里,一分钟不停歇的“破口大骂”后,张千似乎也累了,暂停了宣泄,等待陈志林的回应。
“请问我还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陈志林一如既往抛出那句开场白。
张千很奇怪“志林哥哥”为什么不生气。
“我愿意倾听你的痛苦,我也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你。”陈志林语调温和,一边安抚张千情绪,一边向她科普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防疫措施,解释自我隔离的原因。最终,张千答应了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陈志林表示,目前的心理援助更多的是陪伴、倾听、科普,让来电者可以找到一个宣泄渠道去表达和倾诉自己内在混乱的情绪,再据此分析其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及压力源头,针对不同的问题通过心理暗示、心理动力学方法、认识领悟疗法、阳性强化法、三栏目技术等进行心理干预,并最终帮助其稳定化。
在陈志林看来,不管是甘当“受气包”还是通过其他心理疗法,只要能对求助者的心理进行积极干预,改善心理状态,就是他利用心理学特长参与共同抗“疫”的价值所在。
睡前自我督导“不垮掉”
咖啡浓茶换着提神
作为求助者的帮扶者,面对每天近百人次的负面情绪,“志林哥哥”如何确保自己“不垮掉”?
由于目前工作量超负荷,陈志林无法立即接受到来自上级的心理督导,即另外的心理咨询师对他进行的心理干预。
“所以我现在就每天睡前花一个小时做《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自我剖析,自我督导。第二天再打起精神进行心理援助。”陈志林表示,首先要自己心理状态健康才能帮助到求助者。
除了心理督导,物理上,陈志林也需要“提神”。
接连不断的电话咨询和频频闪动的社交消息,让陈志林嗓子“吃不消”,上下眼皮“打架”。由于商铺关门,买不到护嗓药品,陈志林就托家人买回了各种咖啡、浓茶。
“一边护嗓,一边提神,两用。”交谈中,陈志林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乐观的情绪。
市民疑病问题突出
“志林哥哥”建议运动释压
在“志林哥哥”接受的咨询里,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
“疫情发生以后,普遍出现了焦虑、恐慌、不安等情绪。”接听的每通电话,陈志林都记在了小本本上,每天都会对来询问题进行分析。
陈志林表示,目前以下四类问题比较普遍。
一是替代性创伤,即由于过度接收他人的创伤信息,而给自己的心理带来创伤;二是“网络疑病症”与“新冠肺炎疑病”,即大量疫情消息使得人们对新冠肺炎类似症状过度敏感,有的人不断搜索相关信息,越看越怀疑自己感染了病毒;三是其他因疫情引发的心理问题,比如因疫情管控不能离家而感到心神不安,甚至出现抑郁情绪、睡眠障碍等;四是一线医护人员对家人的担心或当患者救治无效时职业的挫败感等。
对于上述心理问题的出现,陈志林表示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对于多数市民朋友来说,“新冠肺炎疑病”的现象比较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陈志林也分享了部分建议。
一是要正视和接受自己的恐惧,不要认为焦虑恐慌是懦弱的表现;二是要科学防治,如果出现了一些症状及时就医;三是要理性获取分析信息,尽量从官方媒体获取信息;四是保持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居家可适当运动;五是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加强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也可通过运动、听音乐、呐喊等方式释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