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重庆非遗“龙水泥塑”依托产业传承光大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3日20时讯(通讯员 胡欣)笔者昨(2)日从重庆市大足区获悉,近段时间,大足区龙水、玉龙等镇街在城市景观提升中,增加了仿木休闲廊亭、仿铜地方文化组雕、假山小桥摆件等雕塑作品,这些作品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巴渝民间泥塑(龙水泥塑)”的代表性传承人陈道斌,通过开发式传承和活态化保护,在古风古韵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2016年6月前,大足区相关方志载明龙水泥塑失传。这是为何?龙水泥塑发展至今,至少可以上溯四代。陈道斌的父辈和祖辈的泥塑作品都与佛事活动相关,主要是乡村庙宇的佛像、家庭佛龛的菩萨,这些涉佛泥塑作品渐失市场的同时,记录家传技艺的资料也散失殆尽;还因为,21岁的陈道斌于1998年退役后,开始了长达14年多的外出学艺之路,搁置了家传技艺的记录和传承。
学艺之路异常艰辛,也收获颇丰。“木工厂、礼品厂、园艺厂,以及古董修复、古建修复……各行业都干过。”那时,他转战各地,四川、湖北、广东、吉林等;遍访各家,木刻、石刻,书法、美术等,接触了各种材质和风格的雕塑作品。“凡是跟艺术沾边的,都干过、都去学。”
退伍时,家人极力反对他再学泥塑。他五六岁时,跟父辈学艺,做面人做泥塑,动手和模仿能力很强,乡邻昵称他是“泥巴人”。为实现梦想,他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踏上寻梦之路,并因此“与父亲关系闹得很僵”。
返乡后,他注册了公司,开启了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十余年的坚持,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融会贯通,在雕塑技艺上渐近纯熟、渐入佳境。“不怕我没做过,就怕我没见过。”他有一种特别的自信劲儿,“只要见过的,就能领会,都敢去做,都可以做。”
“把艺术融合到工程中,光景会越来越好。”他对产业化弘扬传统文化有底气有自信,“中国是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的国家。改革开放几十年,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现在人们崇尚生态,回归自然。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未来若干年,他的雕塑工程将着重在重庆特别是在渝西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