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彭镇:抢农时保春耕 居家就近就业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6日14时讯(记者 李佳妮)近日,位于重庆九龙坡区西彭镇新民村的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的田间地头,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有的搬运肥料,有的除草开沟,有的跟进撒肥,春耕春播一片生机盎然。然而就在半个多月前,喜乡遇合作社负责人刘林还正在为合作社即将春耕备耕、集约化生产人手不足而发愁,不少村民也在担忧赋闲在家无法工作的问题。这一切转变还要从新民村的就业超市说起。
利用上门排查 摸清村民就业情况
新民村在西彭镇党委政府和区人力社保局的帮助下,于2019年4月创建“家门口”就业创业示范点,新民村就业服务超市一直为辖区企业——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劳动用工提供资源链接,为企业、村民提供就创业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岗位对接等服务。
疫情期间,新民村党支部提前谋划,结合疫情防控排查工作,对辖区就业年龄段的村民进行就业情况全面摸底,哪家哪户在哪儿上班,在家里待业的情况如何,就业服务超市建立起了一本关于就业人员的台账。
据排查了解到,全村共有就业年龄段内人员1190人,其中已复工240余人,等待单位复工通知的355人,在家从事农业生产300余人,即将面临重新找工作的70余人。新民村就业服务超市将西彭镇企业群、就业服务群中发布的复工企业招聘信息,发布到村便民服务QQ群、微信群,通过村干部大喇叭宣传、社长入户、村社便民服务公开栏张贴等形式广泛宣传,有针对性地为村民提供就业帮扶。
点对点开展招工宣传 家门口就业提升幸福感
“各位村民朋友们,现在我们村的喜乡遇专业合作社正在招募工人,主要做油菜地管理、菜地翻耕施肥、除草开沟等工作,有意向的村民朋友们,请拨打新民村委会值班电话进行登记、咨询(来电请说明姓名,社别,年龄,联系电话,有无农业技能等)。针对合作社生产管理需要,新民村就业服务超市将及时为村民朋友们推荐上班。”近段时间,这样一则大喇叭宣传时常在村内响起。
新民村就业服务超市一直为辖区企业——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劳动用工提供资源链接。2月底正是水田翻耕、农事备耕的好时期,但受到疫情影响,合作社集约化生产,人手方面显得有些不足。见此情况后,新民村就业服务超市主动进行用工宣传,对于愿意来合作社耕种的村民进行登记、建立劳动数据库,并协助合作社对村民进出进行体温测量,维持下地不聚集、分散劳作的秩序。
新民7社的郑兴罗、郑常伟两父子,以前都在广州清远打工,家里没有男劳动力,这次服务超市在疫情期间介绍父子俩到合作社进行春耕生产。郑兴罗说:“回来看到老家路修好了,产业发展了,环境变美了,还是在家好呀,真的不想到异地他乡去打工啦。”儿子郑常伟也说:“以前天天视频看孩子,不能陪伴他成长,现在好了,既可以照顾家,又可以天天带着孩子在菜花田间游戏,让他更加健康快乐地长大。”
合作社负责人刘林介绍,合作社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春耕生产,得益于新民村就业服务超市打通用工“绿色通道”,帮助合作社解决了疫情期间“用工荒”困难。“这段时间不串门、不赶场,还觉得有些不习惯,现在好了,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在家门口干着熟悉的农活就能获得100元/天的收入。”村民刘光忠说。
目前,在新民村就业服务超市登记参加合作社劳动用工的村民已达55名,既解决了合作社招工难的问题,又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
引进机械化耕作 往年10天工作量4天完成
往年春耕主要靠传统的肩挑背磨,今年针对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民村就业服务超市急合作社之所急,多方想办法、出主意、找资源,为其链接重庆毓争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了一批旋耕机进行农机社会化服务。
“去年全靠人工进行田地平整,一天30人要干10天才能把合作社的400余亩水田平整,现在引进了3台旋耕机,只要4天左右就能把所有的水田平整。”合作社负责人刘林介绍,就业服务超市打通用工“绿色通道”,帮助合作社解决了疫情期间“用工荒”困难,“这下不仅失去的时间被抢回来了,效率还提高了不少,比原计划完成得更好。”刘林高兴说道。
目前,在九龙坡区人力社保局的指导下,新民村家门口就业创业工作已带动周边村民就业800余人次,有4050就业困难人员、特困人员、残疾人、就业年龄段人员等。正如村民宋显英说,“就业还是家乡好,家门口就业好处多。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我收入稳定、照顾家庭、生活习惯的梦想!能在家门口就业,就是幸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