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第一书记杨翼德的“种粮经”

綦江:第一书记杨翼德的“种粮经”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3-0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6日9时讯(通讯员 陈正策 王京华)3月3日,一场春雨过后,天气略显阴冷。但在綦江区扶欢镇插旗村敖家湾,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们一起开院坝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非常热烈。

这场院坝会主题是讨论今年的春耕生产。綦江区委组织部选派驻插旗村第一书记杨翼德详细介绍今年“狮口馋”大米种植要求后,征求大伙儿意见,“我们在稻田中养鱼,大家卖粮又卖鱼,愿不愿意干?”

“这么好的事情,当然愿意哟!”杨翼德的话音刚落,现场的村民纷纷把手举了起来,并用坚定地回答给予回应。

“产业有了,人心齐了。现在大家都信任我们,换在以前,这么顺利是不敢想的。”杨翼德感慨地说道。

去年,插旗村销售大米4万多斤,村集体盈利5万余元。进入2020年,又销售大米近万斤,村集体盈利1.4万元,取得开门红。“狮口馋”大米从无到有,在区内外小有名气,杨翼德和当地村民们是怎么做到的?

杨翼德(左三)在院坝会同村民讨论今年的春耕生产。 王京华 摄

关键词一 品牌

先做品质,再树牌子

扶欢镇,因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美,素有“扶坝”之称,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在插旗村,虽然山坡陡峭、最高海拔达到980米,但依旧有种植水稻的传统,而高海拔的气候、优良的生态环境,又给插旗村的高山大米赋予了更佳的口感和营养。

2018年8月底,杨翼德被綦江区委组织部派驻到插旗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一次走访贫困户中,杨翼德看到贫困户运米出去卖,既费力又卖不出好价钱,心中便萌生了打造品牌的想法。

“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才能推动产品变商品,实现好东西卖好价钱。”杨翼德将自己的想法在村干部会议上提出来,大家很有同感。申请商标的想法也得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村上以合作社的名义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了申请。

从此,插旗村的大米有了自己的牌子,叫“狮口馋”。

“肉食动物狮子闻到香味也不思吃肉而馋嘴吃米,不是更能体现我们的米香吗?”杨翼德兴致勃勃地介绍品牌来由。原来,插旗村有一个小地名叫水狮口,村上的合作社名称也因此取名“狮口农业专业合作社”,杨翼德由此想到这个名字。

经过2018年第一年的营销实践,杨翼德发现直接收购农户的米,品种不一,有的米碎,有的夹杂米糠和石子,品质不够高。

于是,插旗村2019年启动“狮口馋”大米的2.0版,即采取统一种子、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措施,保证大米品质,也推动当地大米零售价从过去每斤2.5元提升到目前5.5元。

今年,杨翼德又得到共青团綦江区委和扶欢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在插旗村建设200亩“共青团示范田”,在核心区采用“稻鱼共生”技术种植80亩,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质量。

“要想牌子硬,品质是保证。”杨翼德说,插旗村不遗余力推动大米品质提升,进而不断唱响品牌。

关键词二 合作

先合伙,再做事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在创建品牌之后,如何激发大家种粮的积极性,成为杨翼德思考的新课题。

“一要团结村干部干,二要通过合作社带动村民们干,才能把产业做大。”杨翼德坦言,最开始,大家都对大米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农村普通常见的大米,能带来多大效益?”

2018年10月,杨翼德在媒体打广告,试营销大米,每斤售价3.5元,卖了5000余斤。

合作社以每斤3元的价格收购农户大米,要承担送货上门的物流费用,实际没有什么利润,但是村民卖米从每斤2.5元提升到3元,收入增加了。

“村民收入增加,干部愿意干,村民也乐意干了。”杨翼德说,第一年的试营销,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2019年春,合作社作出承诺,高于市场价10%收购村民稻谷或者大米,全村34户村民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其中包括了7户贫困户。

“合作,也是抱团发展。”杨翼德说,村民负责种植,合作社负责营销,2019年开始,“狮口馋”大米在这种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得到推广。

“我们不管种多少,都有合作社帮我们收,而且还比市场价高,划算。”贫困户敖裕明算了笔账,市场上每斤谷子卖1块4、最高卖1块5,合作社在家门口按每斤1块6角5分收,既方便又减少自身的运输成本。2019年,敖裕明种植水稻5亩,稻谷产量5000余斤,收入8000多元。

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种粮,村里不少撂荒地也被重新利用起来,成为村民们的“致富田”。

2020年,与合作社签订协议的农户增加到60户,其中贫困户达15户,有劳动力在家能种田的贫困户全部参与了进来。

关键词三 营销

先营造氛围,再拓展销路

“没人知晓,产品再好也白搭。”杨翼德表示,“狮口馋”大米过去就如同藏在大山深处的瑰宝,虽然健康生态,但不为人知。

伴随着“狮口馋”大米产业的发展,宣传营销一刻也没有落下。

杨翼德借助自己在媒体单位工作的优势,从2018年开始就在媒体上对“狮口馋”大米进行吆喝宣传,起到良好效果。

2019年4月,随着市委组织部派驻插旗村第一书记刘晓东、区委组织部增派驻村工作队员黄丰的陆续到岗,让插旗村的大米销售之路更为宽广。

三个扶贫干部齐心协力,大米销售渠道很快打通。去年,刘晓东联系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拿到了一笔9000斤订单;黄丰回到自己单位,倡议同事消费扶贫,购买“狮口馋”大米;杨翼德通过綦江区融媒体中心红蚂蚁商城电商平台,让“狮口馋”大米通过网络走上市民餐桌。

“我们的销售方式主要采取两种,一种是订单销售,另一种是线上销售。”杨翼德回忆说,去年在稻谷还没收割前,合作社就拿到了2万余斤的订单,稻谷加工之后再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狮口馋”大米畅销区内外,真正走出大山。

“今年9月,我们又将来一波宣传,开展摸稻花鱼、吃新米等现场促销活动,吸引游客进村买米。”杨翼德说,“稻鱼共生”生态种植模式,还将带火村上的乡村旅游。

大米卖得好,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村民们获得感不断增强。

“去年,合作社赚钱了,我们对每户贫困户分红270元。”杨翼德介绍,今年,插旗村建设“共青团示范田项目”,预计种粮效益将会更乐观,贫困户可以享受买一斤谷种补助30元、种地资助1包价值近百元的复合肥、卖鱼分红、高于市场价10%卖粮、合作社整体盈利分红等五重红利。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綦江:第一书记杨翼德的“种粮经”

2020-03-06 09: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6日9时讯(通讯员 陈正策 王京华)3月3日,一场春雨过后,天气略显阴冷。但在綦江区扶欢镇插旗村敖家湾,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们一起开院坝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非常热烈。

这场院坝会主题是讨论今年的春耕生产。綦江区委组织部选派驻插旗村第一书记杨翼德详细介绍今年“狮口馋”大米种植要求后,征求大伙儿意见,“我们在稻田中养鱼,大家卖粮又卖鱼,愿不愿意干?”

“这么好的事情,当然愿意哟!”杨翼德的话音刚落,现场的村民纷纷把手举了起来,并用坚定地回答给予回应。

“产业有了,人心齐了。现在大家都信任我们,换在以前,这么顺利是不敢想的。”杨翼德感慨地说道。

去年,插旗村销售大米4万多斤,村集体盈利5万余元。进入2020年,又销售大米近万斤,村集体盈利1.4万元,取得开门红。“狮口馋”大米从无到有,在区内外小有名气,杨翼德和当地村民们是怎么做到的?

杨翼德(左三)在院坝会同村民讨论今年的春耕生产。 王京华 摄

关键词一 品牌

先做品质,再树牌子

扶欢镇,因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美,素有“扶坝”之称,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在插旗村,虽然山坡陡峭、最高海拔达到980米,但依旧有种植水稻的传统,而高海拔的气候、优良的生态环境,又给插旗村的高山大米赋予了更佳的口感和营养。

2018年8月底,杨翼德被綦江区委组织部派驻到插旗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一次走访贫困户中,杨翼德看到贫困户运米出去卖,既费力又卖不出好价钱,心中便萌生了打造品牌的想法。

“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才能推动产品变商品,实现好东西卖好价钱。”杨翼德将自己的想法在村干部会议上提出来,大家很有同感。申请商标的想法也得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村上以合作社的名义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了申请。

从此,插旗村的大米有了自己的牌子,叫“狮口馋”。

“肉食动物狮子闻到香味也不思吃肉而馋嘴吃米,不是更能体现我们的米香吗?”杨翼德兴致勃勃地介绍品牌来由。原来,插旗村有一个小地名叫水狮口,村上的合作社名称也因此取名“狮口农业专业合作社”,杨翼德由此想到这个名字。

经过2018年第一年的营销实践,杨翼德发现直接收购农户的米,品种不一,有的米碎,有的夹杂米糠和石子,品质不够高。

于是,插旗村2019年启动“狮口馋”大米的2.0版,即采取统一种子、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措施,保证大米品质,也推动当地大米零售价从过去每斤2.5元提升到目前5.5元。

今年,杨翼德又得到共青团綦江区委和扶欢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在插旗村建设200亩“共青团示范田”,在核心区采用“稻鱼共生”技术种植80亩,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质量。

“要想牌子硬,品质是保证。”杨翼德说,插旗村不遗余力推动大米品质提升,进而不断唱响品牌。

关键词二 合作

先合伙,再做事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在创建品牌之后,如何激发大家种粮的积极性,成为杨翼德思考的新课题。

“一要团结村干部干,二要通过合作社带动村民们干,才能把产业做大。”杨翼德坦言,最开始,大家都对大米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农村普通常见的大米,能带来多大效益?”

2018年10月,杨翼德在媒体打广告,试营销大米,每斤售价3.5元,卖了5000余斤。

合作社以每斤3元的价格收购农户大米,要承担送货上门的物流费用,实际没有什么利润,但是村民卖米从每斤2.5元提升到3元,收入增加了。

“村民收入增加,干部愿意干,村民也乐意干了。”杨翼德说,第一年的试营销,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2019年春,合作社作出承诺,高于市场价10%收购村民稻谷或者大米,全村34户村民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其中包括了7户贫困户。

“合作,也是抱团发展。”杨翼德说,村民负责种植,合作社负责营销,2019年开始,“狮口馋”大米在这种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得到推广。

“我们不管种多少,都有合作社帮我们收,而且还比市场价高,划算。”贫困户敖裕明算了笔账,市场上每斤谷子卖1块4、最高卖1块5,合作社在家门口按每斤1块6角5分收,既方便又减少自身的运输成本。2019年,敖裕明种植水稻5亩,稻谷产量5000余斤,收入8000多元。

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种粮,村里不少撂荒地也被重新利用起来,成为村民们的“致富田”。

2020年,与合作社签订协议的农户增加到60户,其中贫困户达15户,有劳动力在家能种田的贫困户全部参与了进来。

关键词三 营销

先营造氛围,再拓展销路

“没人知晓,产品再好也白搭。”杨翼德表示,“狮口馋”大米过去就如同藏在大山深处的瑰宝,虽然健康生态,但不为人知。

伴随着“狮口馋”大米产业的发展,宣传营销一刻也没有落下。

杨翼德借助自己在媒体单位工作的优势,从2018年开始就在媒体上对“狮口馋”大米进行吆喝宣传,起到良好效果。

2019年4月,随着市委组织部派驻插旗村第一书记刘晓东、区委组织部增派驻村工作队员黄丰的陆续到岗,让插旗村的大米销售之路更为宽广。

三个扶贫干部齐心协力,大米销售渠道很快打通。去年,刘晓东联系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拿到了一笔9000斤订单;黄丰回到自己单位,倡议同事消费扶贫,购买“狮口馋”大米;杨翼德通过綦江区融媒体中心红蚂蚁商城电商平台,让“狮口馋”大米通过网络走上市民餐桌。

“我们的销售方式主要采取两种,一种是订单销售,另一种是线上销售。”杨翼德回忆说,去年在稻谷还没收割前,合作社就拿到了2万余斤的订单,稻谷加工之后再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狮口馋”大米畅销区内外,真正走出大山。

“今年9月,我们又将来一波宣传,开展摸稻花鱼、吃新米等现场促销活动,吸引游客进村买米。”杨翼德说,“稻鱼共生”生态种植模式,还将带火村上的乡村旅游。

大米卖得好,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村民们获得感不断增强。

“去年,合作社赚钱了,我们对每户贫困户分红270元。”杨翼德介绍,今年,插旗村建设“共青团示范田项目”,预计种粮效益将会更乐观,贫困户可以享受买一斤谷种补助30元、种地资助1包价值近百元的复合肥、卖鱼分红、高于市场价10%卖粮、合作社整体盈利分红等五重红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淼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