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志愿者暖心助农:满树柑橘红 愁容换笑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8日10时30分讯(记者 陈美西 舒婷)三峡库区,和风煦阳。重庆市万州区小周镇小周村,千亩“三月红”晚熟柑橘挂满枝头,昭示着今年的丰收。
种植大户唐运东无暇欢喜。果子结得越多,意味着采摘人手需求越大——疫情期间,这是个难题。同样犯愁的还有当地计划红桔提质改良的农户,耽误的修枝裁条进度,不能再等。
防疫不可松懈,促产时不我待。抢回时间需要人,人从哪里来?号声一起,一群志愿者站了出来,帮助村民、涉农企业有序复产……
忙抢收 打响“三月红”保卫战
“今年果子结得好……” 小周村内,志愿者杨波一边递过满框“三月红”(学名“W·默科特”),一边与小周果园负责人唐运东摆谈采摘情况。
做志愿者,37岁的杨波心肠热、干劲足。
年前杨波在万州城区务工,疫情发生后,无奈选择“家里蹲”。眼看不少乡亲为生产发愁,杨波想做点什么。
在防疫促产两手抓的背景下,小周镇成立了6支志愿服务队伍,驻村开展防疫、助农服务。杨波很快找到了组织。
一开始,杨波跟着镇村干部做疫情排查工作,6轮排查完成后,他又转到了助农的战场。
小周镇柑橘种植面积上万亩。唐运东的农业公司流转了三千亩土地,是镇上数一数二的种植大户。十年耕作、十年汗水,浇灌出富饶果林。每年采摘季,他的果林能解决上百村民的务工问题。
虽是晚熟柑橘,但往年这个时候也采摘得差不多了。今年唐运东的销路不愁,却因为疫情影响,找不到人采摘。
“柑橘成熟后不及时采摘,会导致果子干瓣、品质下降,并且影响来年挂果。”果园2月19日复工采收了两天,又因为下雨停滞了。
唐运东如坐针毡。
3月4日果园再次开工时,杨波加入志愿服务队,参与了柑橘采摘。此后,每天至少有二十余名志愿者,来帮助他抢收柑橘。
“今天采摘的25吨,下午就要发北京。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不知要采到什么时候!”目前,唐运东的“三月红”已经摘了600余亩,复产进展有条不紊。望着漫山柑橘,唐运东眉头的皱纹终于舒展。
助改良 提升古红桔美誉度
另一边,姚家村的红桔大多在年前售罄,虽然少了收获的“甜蜜烦恼”,但原定的提质改良工作,却因为疫情影响,未能如期进行。
古红桔是万州特色柑橘品种,姚家村种植历史悠久。
天气渐暖,不少红桔树即将抽出新芽,到了三月底,这些嫩绿枝条上就要打出花苞了。这对800户种桔村民来说,不是喜事。
“开花来再锯树,就来不及了!当年的收成受影响……”村支书张世明和红桔打了半辈子交道,对农时再熟悉不过。
原来,村里大多数红桔树已有几十年,树体老化,果子卖不上价;树形高大,采摘难度大。每年树顶上最红最大的果子,村民摘不下来,只能眼巴巴望着掉落。
为此,万州区推行红桔提质改良计划,姚家村期盼已久。
而提质改良第一步,就是修枝裁条。以往,柑橘修枝从1月上旬就开始了。现在,因为疫情耽误的时间亟需敢在红桔花开前抢回来。
“修枝需要用到油锯等工具,外地隔离的回不来;家里缺乏劳动力的做不了……”在此背景下,镇政府、姚家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在区果树站专家指导下开展工作。
服务队统一出动,只吸纳本村村民,每次出发前均要消毒、测体温、戴口罩。一天轮班两次。
“有力出力,有技术出技术。”进展很快。
“熊美容一家平时在成都打工,每年过年回来管理果树,今年因为疫情,两人没能回村。现在志愿已经帮忙修剪了他们的6亩果林。”张世明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姚家村的暖心故事不是个例。在小周镇,共有5个村组建了红桔提质改良志愿服务队,帮助果农对辖区1000余亩红桔进行改良工作。
抓生产 志愿服务队抗疫不误农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小周镇,疫情发生以来,得益于党委政府积极发动,党支部示范带动,党员干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如今这支队伍不断壮大,农技专家、医生、警察、本地村民纷纷加入其中,已有近200人的规模。
他们按农时规律采取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作业的方式,为缺少劳动力和因疫情无法返村家庭采摘水果、修剪林木、田间播种,已经帮助农户和企业采摘柑橘15余吨,服务100余次。
“村组织,群众愿;本地人,戴口罩;四主干,三米高;修交叉,短枝丫……”在当地,志愿者还编写了“三字经”,方便村民掌握疫情防控和提质改良要领。
除此之外,为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小周镇还组织农用物资配送志愿服务队,设立3个集中配送点,志愿者根据农户需求进行农资产品配送,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农资。
放眼万州全区,各地同样坚持疫情防控不动摇、复工复产不放松,广泛开展助农志愿服务,485支志愿服务队伍累计服务达230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