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陈联万发了“羊”财又当“牛倌” 精准扶贫带来精彩改变

贫困户陈联万发了“羊”财又当“牛倌” 精准扶贫带来精彩改变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3-2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20日15时20分讯(记者 陈美西 舒婷)人生应该怎么过,在哪里扎根?对于前三十几年的陈联万来说,是迷茫的。漂泊多年回到老家,精准扶贫为他指了一条明路。

从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场上,沿着正在拓宽的石碾路驱车往上,在海拔700多米的凉水村,被村民唤作水井坳的地方,一座两层式养殖棚,猪牛羊满圈。

陈联万说,现在的日子有奔头了,最重要的是:”心里踏实了!”

打零工,闯南北

有了家他想“定下来”

可10多年前,陈联万家的一亩三分地,养不活一家人。

年轻的陈联万,父亲走得早,母亲常年病痛缠身,兄弟都是单身汉。

为了另辟出路,“东一下,西一下”,定不下来,成了他小半生的常态。

凉水村2000多口人,常年来,一半人口都在外务工。陈联万选择了这条路。

不过他并没有挣到什么钱。

“外面打工吃不惯,住也不自在。”在江浙一带,陈联万进过厂待过工地,他都做不长久。几个月回家一次,“挣的钱都喂了车了(花在交通上)。”

虽然外出没找到钱,却给他带来了爱情。

在宁波打工时,陈联万结识了妻子陈桂红。

陈联万今年养的猪长势喜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摄

联万虽然条件不好,但是耿直勤快。一句“你遇到事了,就给我打电话。”打动了陈桂红的心。

2007年,两人回到凉水成家了。这时,他已经34岁,两年后,女儿红梅出生了。

“小孩两岁多,又去温州打了半年工。还是搞不成气候。”迫于生活压力,夫妻两人再次回到家中。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

“有了家,就不要到处晃了。”母亲劝他找点事做。其实,陈联万何尝不厌倦漂泊的生活?但又缺资金又缺技术的他,不知该做些啥。

2013年底,窘迫的陈联万被纳入建卡贫困户。

帮扶陈联万的干部周士春回忆初次见到陈联万的情景,还记忆尤新:“家里条件太差了,两间泥巴房子,年久失修,偏偏屋(厨房)旁边就是猪圈。”

“你年轻又有劳动力,日子不该过成这样!”帮扶干部下定决心,要一起为他出点子,让他在家扎下根来。

从3只羊到一群羊

“政策扶着你,自己还得努力干”

凉水村山林广袤,人口不多,适合发展养殖。

“送你3只羊仔,你试着养养看。”周士春和村主任蒲云琼为他量身定制发展养殖产业,2013年底送来了3只羊仔。

搞养殖,陈联万并不陌生。但因为缺本钱,又没什么技术,一直是小打小闹。

“哪能辜负扶贫干部。”在妻子的帮助下,陈联万开始专心养羊。

一开始没有资金修羊棚,他就只能先把羊养在自家房里,虽然多有不便,但是看着羊一天天长大,陈联万还是欣喜的。

为了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村里时不时就搞技术培训,养殖种植方面的,一年至少两回。

每一场,陈联万都没有错过。不仅学到了技术,还有100元一天的补贴可以领取。

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政府买来的3只羊,陈联万将养殖规模一步步做大,很快育出了一群羊。

“那时虽然已经到达脱贫标准,但只刚够吃饭。”随着每年出栏羊,再加上种庄稼、耕地,一家人的生活勉强顾得上。

2016年5月的一场大雨,冲垮了陈联万的偏偏屋,深夜,他打电话向周士春求助。

“你这个房子真的住不得了,该换换了。”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陈联万一家又享受了高山生态搬迁政策,2017年,陈联万住上了凉水场镇的新家。有了安稳的住处不说,女儿享受着教育补助,全家都纳入精准脱贫保障。

没有后顾之忧,他开始放手拼事业。

此心安处是吾乡

幸福就不止牛羊满山坡

2017年,陈联万相中水井坳这块地,夫妻两人平展、除渣、搭棚,亲手建起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复式”羊棚,羊圈里的羊越养越多,每年出栏五六十头,收入上万元。

2019年,陈联万获批了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5万元小额信贷,他修葺了猪圈,着手养起了猪,从最开始的2头,已经发展到15头,新年伊始,他又马不停蹄的养起了4头母牛和1头公牛。

农忙时节,陈联万和妻子天天忙到半夜。每天早上5点多,陈联万就要起床,骑摩托车送孩子上学,6点多回到家中开始喂猪羊,上午忙农活,下午又要放羊。

陈红梅给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小牛取名为包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 摄

“一般都没准点吃过饭,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们还在忙。”虽然很累,但可喜的是收入还是很客观。

“去年一年卖了七八十只羊。”陈联万算了算账,加上其他养殖收入大概有十五万。他的羊养殖规模已达80余只,扩建了羊栏,他一刻也不停歇。

“联万这个人脑子灵光,你给他指路,他知道转向。”村主任蒲云琼常常夸赞他。

现如今,一家人在养殖棚旁搭起临时住所,夫妻俩忙着养殖,女儿红梅忙着学业。

红梅还给棚里的牛羊取了不少幸福的名字,棚外看守的“黑汉”“来富”两只狗也是一家人温暖的陪伴。

“日子累是累了点,但是很幸福。”陈桂红说,自己没跟错人。

从讨人嫌到书记也喜欢

他的故事激励一方人

自己发展好了不算好,陈联万还带动同村贫困户陈联生发展山羊养殖,顺利帮助其家庭脱贫……周边人看到他,不少人来找他学经验。

附近的陈联生一家也搞起养殖,遇到问题,陈联万二话不说就去帮忙。

“联万勤快,在我们农村,你不勤快,哪里养得活一家人!”邻居对他挂目相看。

“我喜欢陈联万这样的贫困户!”就连长岭镇党委书记黄方国,也在长岭镇微信公众号“脱贫故事书记讲”的栏目中,夸赞他。

“说实话,以前在外打工回来的,回来的基本都是年纪大的,年轻人少。陈联万刚回村那两年,周围还有不少村民议论他,没有几个人看得惯他。”周士春说,这几年不一样了,每次自己去看他,都能听到周围的人夸奖他,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

为了方便管理产业,一家人暂住在凉水村山上,女儿陈红梅正在上网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 摄

陈联万成了村里的红人。

最让周士春感动的是,陈联万从来没有向干部提过无理要求:“他很少主动找我们,怕添麻烦。”

如今,陈联万已经10年没有外出务工。在老家,她的女儿陈红梅已经上六年级,一圈牛羊长势正壮。

“我的爱好就是养牛羊。”把养殖已当成自己爱好的陈联万打算等疫情完全散去,扩大养殖棚,还要请周边的贫困户来打工。

“还是家里踏实!”青丝已将换白头,此生几回眸?兜兜转转,他还是回到这片生养的土地扎根。有党的好政策,自己再努力干,日子很安稳。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越来越多人正和陈联万一样,回家扎根。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贫困户陈联万发了“羊”财又当“牛倌” 精准扶贫带来精彩改变

2020-03-20 15:28:29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20日15时20分讯(记者 陈美西 舒婷)人生应该怎么过,在哪里扎根?对于前三十几年的陈联万来说,是迷茫的。漂泊多年回到老家,精准扶贫为他指了一条明路。

从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场上,沿着正在拓宽的石碾路驱车往上,在海拔700多米的凉水村,被村民唤作水井坳的地方,一座两层式养殖棚,猪牛羊满圈。

陈联万说,现在的日子有奔头了,最重要的是:”心里踏实了!”

打零工,闯南北

有了家他想“定下来”

可10多年前,陈联万家的一亩三分地,养不活一家人。

年轻的陈联万,父亲走得早,母亲常年病痛缠身,兄弟都是单身汉。

为了另辟出路,“东一下,西一下”,定不下来,成了他小半生的常态。

凉水村2000多口人,常年来,一半人口都在外务工。陈联万选择了这条路。

不过他并没有挣到什么钱。

“外面打工吃不惯,住也不自在。”在江浙一带,陈联万进过厂待过工地,他都做不长久。几个月回家一次,“挣的钱都喂了车了(花在交通上)。”

虽然外出没找到钱,却给他带来了爱情。

在宁波打工时,陈联万结识了妻子陈桂红。

陈联万今年养的猪长势喜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摄

联万虽然条件不好,但是耿直勤快。一句“你遇到事了,就给我打电话。”打动了陈桂红的心。

2007年,两人回到凉水成家了。这时,他已经34岁,两年后,女儿红梅出生了。

“小孩两岁多,又去温州打了半年工。还是搞不成气候。”迫于生活压力,夫妻两人再次回到家中。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

“有了家,就不要到处晃了。”母亲劝他找点事做。其实,陈联万何尝不厌倦漂泊的生活?但又缺资金又缺技术的他,不知该做些啥。

2013年底,窘迫的陈联万被纳入建卡贫困户。

帮扶陈联万的干部周士春回忆初次见到陈联万的情景,还记忆尤新:“家里条件太差了,两间泥巴房子,年久失修,偏偏屋(厨房)旁边就是猪圈。”

“你年轻又有劳动力,日子不该过成这样!”帮扶干部下定决心,要一起为他出点子,让他在家扎下根来。

从3只羊到一群羊

“政策扶着你,自己还得努力干”

凉水村山林广袤,人口不多,适合发展养殖。

“送你3只羊仔,你试着养养看。”周士春和村主任蒲云琼为他量身定制发展养殖产业,2013年底送来了3只羊仔。

搞养殖,陈联万并不陌生。但因为缺本钱,又没什么技术,一直是小打小闹。

“哪能辜负扶贫干部。”在妻子的帮助下,陈联万开始专心养羊。

一开始没有资金修羊棚,他就只能先把羊养在自家房里,虽然多有不便,但是看着羊一天天长大,陈联万还是欣喜的。

为了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村里时不时就搞技术培训,养殖种植方面的,一年至少两回。

每一场,陈联万都没有错过。不仅学到了技术,还有100元一天的补贴可以领取。

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政府买来的3只羊,陈联万将养殖规模一步步做大,很快育出了一群羊。

“那时虽然已经到达脱贫标准,但只刚够吃饭。”随着每年出栏羊,再加上种庄稼、耕地,一家人的生活勉强顾得上。

2016年5月的一场大雨,冲垮了陈联万的偏偏屋,深夜,他打电话向周士春求助。

“你这个房子真的住不得了,该换换了。”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陈联万一家又享受了高山生态搬迁政策,2017年,陈联万住上了凉水场镇的新家。有了安稳的住处不说,女儿享受着教育补助,全家都纳入精准脱贫保障。

没有后顾之忧,他开始放手拼事业。

此心安处是吾乡

幸福就不止牛羊满山坡

2017年,陈联万相中水井坳这块地,夫妻两人平展、除渣、搭棚,亲手建起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复式”羊棚,羊圈里的羊越养越多,每年出栏五六十头,收入上万元。

2019年,陈联万获批了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5万元小额信贷,他修葺了猪圈,着手养起了猪,从最开始的2头,已经发展到15头,新年伊始,他又马不停蹄的养起了4头母牛和1头公牛。

农忙时节,陈联万和妻子天天忙到半夜。每天早上5点多,陈联万就要起床,骑摩托车送孩子上学,6点多回到家中开始喂猪羊,上午忙农活,下午又要放羊。

陈红梅给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小牛取名为包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 摄

“一般都没准点吃过饭,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们还在忙。”虽然很累,但可喜的是收入还是很客观。

“去年一年卖了七八十只羊。”陈联万算了算账,加上其他养殖收入大概有十五万。他的羊养殖规模已达80余只,扩建了羊栏,他一刻也不停歇。

“联万这个人脑子灵光,你给他指路,他知道转向。”村主任蒲云琼常常夸赞他。

现如今,一家人在养殖棚旁搭起临时住所,夫妻俩忙着养殖,女儿红梅忙着学业。

红梅还给棚里的牛羊取了不少幸福的名字,棚外看守的“黑汉”“来富”两只狗也是一家人温暖的陪伴。

“日子累是累了点,但是很幸福。”陈桂红说,自己没跟错人。

从讨人嫌到书记也喜欢

他的故事激励一方人

自己发展好了不算好,陈联万还带动同村贫困户陈联生发展山羊养殖,顺利帮助其家庭脱贫……周边人看到他,不少人来找他学经验。

附近的陈联生一家也搞起养殖,遇到问题,陈联万二话不说就去帮忙。

“联万勤快,在我们农村,你不勤快,哪里养得活一家人!”邻居对他挂目相看。

“我喜欢陈联万这样的贫困户!”就连长岭镇党委书记黄方国,也在长岭镇微信公众号“脱贫故事书记讲”的栏目中,夸赞他。

“说实话,以前在外打工回来的,回来的基本都是年纪大的,年轻人少。陈联万刚回村那两年,周围还有不少村民议论他,没有几个人看得惯他。”周士春说,这几年不一样了,每次自己去看他,都能听到周围的人夸奖他,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

为了方便管理产业,一家人暂住在凉水村山上,女儿陈红梅正在上网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 摄

陈联万成了村里的红人。

最让周士春感动的是,陈联万从来没有向干部提过无理要求:“他很少主动找我们,怕添麻烦。”

如今,陈联万已经10年没有外出务工。在老家,她的女儿陈红梅已经上六年级,一圈牛羊长势正壮。

“我的爱好就是养牛羊。”把养殖已当成自己爱好的陈联万打算等疫情完全散去,扩大养殖棚,还要请周边的贫困户来打工。

“还是家里踏实!”青丝已将换白头,此生几回眸?兜兜转转,他还是回到这片生养的土地扎根。有党的好政策,自己再努力干,日子很安稳。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越来越多人正和陈联万一样,回家扎根。

[责任编辑: 王婷婷]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