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大城三管” 精准实施城市管理“七大工程”
九龙坡 城市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
九龙坡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三高九龙坡、三宜山水城”总愿景,全面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精准实施城市综合管理“七大工程”。

全面推进“大城三管” 精准实施城市管理“七大工程”
九龙坡 城市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

来源:重庆日报2020-03-20

近年来,九龙坡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三高九龙坡、三宜山水城”总愿景,全面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精准实施城市综合管理“七大工程”,以有机更新带动老城蝶变,以绣花功夫精细城市管理,以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把城市管理的触角深入到群众最需要的日常,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持续改善,一座城市的“温度”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看见。

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便捷、城市越来越有温度,这是九龙坡广大市民而今的普遍感受。

数读城市管理>>>

64.93万吨

去年,清洗道路油污1.1万余处,清运暴露垃圾4796吨,清除城市“牛皮癣”37.43万处,清运垃圾64.93万吨,收运总量全市第一。

150万件

拓展大城智管。去年,更新地理信息数据130平方公里,建立全区1200公里的市政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编制城市部件“身份证”150万个,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管理。

1.6万人次

持续深化“马路办公”。去年,累计出动1.6万人次,开展巡查9400余次,解决问题3万余个,问题整改率97.3%,“马路上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城市管理新常态。

103万平方米

打造立体绿化6万平方米,绿化美化坡地堡坎崖壁39.73万平方米,彩化城市山体26万余平方米,建成公园、游园15个,全区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03万平方米。

2.7万平方米

有序推进“两江四岸”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治理长江消落带2.7万平方米,排水水质检测1700户,水质检测量及排水许可办证量居全市第一。

10780盏次

有机更新城市道路,改造道路11万平方米,涂装隔离设施7.6万米,新改建路灯1379盏,维护更换路灯10780盏次,疏浚雨污水管13.9万米,巡检养护桥梁4890次,结构设施检测率和病害整治率均达100%。

86栋

清理顽固占道亭棚摊点2124个,拆除违法广告店招7936块,清洗建筑外墙、玻璃幕墙86栋29万平方米,城市立面清爽整洁、协调美观。

2.58万个

持续解决停车难。新增停车位2.58万个,盘活违规挪用车位500个。

生活饮水更放心

提质改造老旧居民小区用水5856户,60台公共直饮水卫生安全

“现在不仅家里的自来水清洁了,而且出门逛商圈、公园也能喝到直饮水。”去年7月,重啤花园“一户一表”安装工作圆满完成后,小区居民陈清利十分高兴。

“我们小区建于2001年,以前只有一个总水表,安在楼栋外面,从水表到入户差不多1公里的水管是没有专人维护的。”陈清利说,这1公里水管不归自来水公司管理,物业公司又没有能力管护,长年累月,管道淤垢沉积,管道严重老化,“不但经常漏水,而且水质非常差,居民意见很大。

重啤花园小区居民用水更方便、更放心。陈林 摄


为此,九龙坡区相关部门反复现场查勘、优化方案、现场答疑,攻克了地下车库扩建二次供水泵房、供水管网穿厅入户等一系列棘手问题,通过外墙接入、自来水公司管护、管材升级等方法确保了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重啤花园312户居民从此用上了干净放心水。

据了解,去年九龙坡区解决了华宇大厦、绿州华府、盘龙兴苑等14个小区5856户居民供水水质差、水费公摊、公共供水设施无人管护问题,实现了供水同城、同质、同价,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据悉,自启动老旧居民小区用水提质改造以来,已累计改造了12万户。

户外公共直饮水建设,是一项利民、惠民、便民的民生实事工程,做好其维护管理是关键。为此,该区一方面建立了一套长效规范监管机制,实施网格管理,每日巡查保洁,每月检测水质,24小时远程监控预警,确保直饮水安全卫生。另一方面给已建成的60台直饮水点制作了电子地图,市民通过扫描关注“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号,即可一键查询直饮水点点位,方便了市民就近取水。还在部分饮水机旁安装了座椅,方便市民休憩。

如厕更方便舒适

新改建公厕49座,整改公厕问题2.1万个

人有三急,内急最囧。

“以前公厕较少,出门散步常常会遇到需要‘方便’的时候却太不方便的囧事,现在路边的公厕越来越多,真的是太方便了。”家住直港大道珠江花园的刘大爷十分幽默,“现在新修了很多漂亮的公厕,不但不用担心找不到厕所,而且还很乐意到公厕里去‘享受’。”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它既关乎民生,又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近年来,九龙坡区着眼满意度、体验度和美化度,将“厕所革命”不断推向深入,在不断改造、新建新增公厕的同时,还注重公厕品质的建设和公厕的维护和管理,既让公厕的外观外貌与城市风貌相和谐,又让公厕的内部更加舒适和智能化,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好的如厕美好体验。

位于南北大道公交站附近的解放台公厕沿街而建,该公厕设有无障碍第三卫生间,内部干净整洁,洗手台、蹲位、小便器等基础设施崭新、整洁。去年11月,公厕用立体绿化再次装扮了一番,墙面种植佛甲草、吊竹梅、矾根、吊兰、金边菖蒲、鸭脚木、肾蕨、花叶络石等,四周绿植环绕,可谓赏心悦目,成为了街边一景。

“去年,新建公厕全部按(国家)二类标准打造,在选址、布局方面都非常考究。公厕选址上,除东城以外,在西部地区也新增了6座,均分布在公交站、公园、人口密集的小区旁等重要路段。公厕内部除常规设施配置外,也因地制宜增加了蹲位提示、扫码取纸设备等,方便市民如厕。”据九龙坡区环卫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区累计新改建公厕49座,新增对外开放社会公厕32座,整改公厕问题2.1万个,有效填补公厕“盲点”,提升公厕服务品质。

休憩健身更绿色

建成公园、游园15个,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03万平方米

“现在可好了,在家门口可以随时健身休闲,开窗见绿、出门游园一点都不夸张。”去年,华福大道旁的七彩园社区游园建成后,七彩华府小区居民张雪十分高兴,“我们这一片小区多、住户多,而且紧挨大马路,活动场地挺少的,以前,想要到最近的公园去健身锻炼一下,走路基本需要半小时。”

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七彩园社区游园,只是该区全力推进“增绿添园”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该园建成投用后受到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七彩园。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供图

“在‘增绿添园’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承‘一园一主题、一园一文化、一园一特色’的建园理念,努力打造文化亮点突出、特色景观鲜明的公园体系。”九龙坡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注重文化内涵融入外,还十分重视群众意见、群众感受。比如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的概念性设计方案,组织镇街、社区群众与专家一道参与方案评审,倾听群众意见;又如针对城区土地稀缺性,他们在空间上做足文章,使立面文化与平面花境、绿化景观与文化元素两相结合,打造可漫步的道路,可阅读的建筑,构建一步一景、人移景换的城市景观;再就是设置覆盖居民全龄段的娱乐设施,使园内环境既“高大上”,也不失“小而全”的舒适,满足市民娱乐、休闲与文化需求。

据统计,该区去年建成以新24孝、陶行知、陶艺、劳动文化为主题凌江园、行知园、勤耕园、陶艺园等公园游园15个,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03万平方米。目前,全区公园、游园总数145个,“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逐步变为现实。

生活环境更时尚

垃圾分类覆盖653家公共机构,51个社区试点

最近,一套垃圾分类自编操,在谢家湾小学火了,这套自编操是谢家湾小学雨露班的学生们创作的,在2020年第一天上学日,雨露班的孩子们向全校汇报表演了这套垃圾分类自编操,获得了全校师生的阵阵掌声。

在九龙坡,垃圾分类走进校园,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该区学校每个班级都配置了四分类垃圾桶,孩子们每次扔垃圾的时候,都会想一想:用完的铅笔放进哪个垃圾桶呢?“废弃的纸巾是可回收的吗?”“午餐后掉落在地上的饭菜渣属于什么垃圾呢?”垃圾分类减量环保理念正浸润童心。

“剩菜剩饭、菜叶果皮是易腐垃圾,矿泉水瓶、废报纸、旧衣服是可回收物……”居民李光群说起垃圾分类,张嘴就来,“现在我们小区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时尚,好多外头的人来参观。”李嬢嬢所说的“我们小区”,就是九龙坡区二郎街道迎宾社区的钢球小区。

如今,在钢球小区,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460户人家的习惯和自然;在机关,垃圾分类已融入日常工作;在医院,垃圾分类已成常态;在学校,垃圾分类既是必修课,更是孩子们喜爱的时尚话题;在建筑工地、商场市场、公园景区、餐馆酒店等重要场所,处处都有各行各业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的身影,一场垃圾分类的新时尚热潮正在全区社会各界风生水起。

目前,九龙坡区已在全域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653家公共机构全覆盖,10个街镇51个社区全试点,建成29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覆盖居民30万余户、社组312个,分类示范镇街比例达到40%,“党建引领、政府统筹、街镇主导、综合治理、科技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雏形已成,垃圾分类减量,生活环境更时尚。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全面推进“大城三管” 精准实施城市管理“七大工程”
九龙坡 城市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

2020-03-20 21:51:38 来源: 0 条评论

近年来,九龙坡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三高九龙坡、三宜山水城”总愿景,全面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精准实施城市综合管理“七大工程”,以有机更新带动老城蝶变,以绣花功夫精细城市管理,以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把城市管理的触角深入到群众最需要的日常,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持续改善,一座城市的“温度”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看见。

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便捷、城市越来越有温度,这是九龙坡广大市民而今的普遍感受。

数读城市管理>>>

64.93万吨

去年,清洗道路油污1.1万余处,清运暴露垃圾4796吨,清除城市“牛皮癣”37.43万处,清运垃圾64.93万吨,收运总量全市第一。

150万件

拓展大城智管。去年,更新地理信息数据130平方公里,建立全区1200公里的市政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编制城市部件“身份证”150万个,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管理。

1.6万人次

持续深化“马路办公”。去年,累计出动1.6万人次,开展巡查9400余次,解决问题3万余个,问题整改率97.3%,“马路上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城市管理新常态。

103万平方米

打造立体绿化6万平方米,绿化美化坡地堡坎崖壁39.73万平方米,彩化城市山体26万余平方米,建成公园、游园15个,全区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03万平方米。

2.7万平方米

有序推进“两江四岸”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治理长江消落带2.7万平方米,排水水质检测1700户,水质检测量及排水许可办证量居全市第一。

10780盏次

有机更新城市道路,改造道路11万平方米,涂装隔离设施7.6万米,新改建路灯1379盏,维护更换路灯10780盏次,疏浚雨污水管13.9万米,巡检养护桥梁4890次,结构设施检测率和病害整治率均达100%。

86栋

清理顽固占道亭棚摊点2124个,拆除违法广告店招7936块,清洗建筑外墙、玻璃幕墙86栋29万平方米,城市立面清爽整洁、协调美观。

2.58万个

持续解决停车难。新增停车位2.58万个,盘活违规挪用车位500个。

生活饮水更放心

提质改造老旧居民小区用水5856户,60台公共直饮水卫生安全

“现在不仅家里的自来水清洁了,而且出门逛商圈、公园也能喝到直饮水。”去年7月,重啤花园“一户一表”安装工作圆满完成后,小区居民陈清利十分高兴。

“我们小区建于2001年,以前只有一个总水表,安在楼栋外面,从水表到入户差不多1公里的水管是没有专人维护的。”陈清利说,这1公里水管不归自来水公司管理,物业公司又没有能力管护,长年累月,管道淤垢沉积,管道严重老化,“不但经常漏水,而且水质非常差,居民意见很大。

重啤花园小区居民用水更方便、更放心。陈林 摄


为此,九龙坡区相关部门反复现场查勘、优化方案、现场答疑,攻克了地下车库扩建二次供水泵房、供水管网穿厅入户等一系列棘手问题,通过外墙接入、自来水公司管护、管材升级等方法确保了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重啤花园312户居民从此用上了干净放心水。

据了解,去年九龙坡区解决了华宇大厦、绿州华府、盘龙兴苑等14个小区5856户居民供水水质差、水费公摊、公共供水设施无人管护问题,实现了供水同城、同质、同价,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据悉,自启动老旧居民小区用水提质改造以来,已累计改造了12万户。

户外公共直饮水建设,是一项利民、惠民、便民的民生实事工程,做好其维护管理是关键。为此,该区一方面建立了一套长效规范监管机制,实施网格管理,每日巡查保洁,每月检测水质,24小时远程监控预警,确保直饮水安全卫生。另一方面给已建成的60台直饮水点制作了电子地图,市民通过扫描关注“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号,即可一键查询直饮水点点位,方便了市民就近取水。还在部分饮水机旁安装了座椅,方便市民休憩。

如厕更方便舒适

新改建公厕49座,整改公厕问题2.1万个

人有三急,内急最囧。

“以前公厕较少,出门散步常常会遇到需要‘方便’的时候却太不方便的囧事,现在路边的公厕越来越多,真的是太方便了。”家住直港大道珠江花园的刘大爷十分幽默,“现在新修了很多漂亮的公厕,不但不用担心找不到厕所,而且还很乐意到公厕里去‘享受’。”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它既关乎民生,又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近年来,九龙坡区着眼满意度、体验度和美化度,将“厕所革命”不断推向深入,在不断改造、新建新增公厕的同时,还注重公厕品质的建设和公厕的维护和管理,既让公厕的外观外貌与城市风貌相和谐,又让公厕的内部更加舒适和智能化,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好的如厕美好体验。

位于南北大道公交站附近的解放台公厕沿街而建,该公厕设有无障碍第三卫生间,内部干净整洁,洗手台、蹲位、小便器等基础设施崭新、整洁。去年11月,公厕用立体绿化再次装扮了一番,墙面种植佛甲草、吊竹梅、矾根、吊兰、金边菖蒲、鸭脚木、肾蕨、花叶络石等,四周绿植环绕,可谓赏心悦目,成为了街边一景。

“去年,新建公厕全部按(国家)二类标准打造,在选址、布局方面都非常考究。公厕选址上,除东城以外,在西部地区也新增了6座,均分布在公交站、公园、人口密集的小区旁等重要路段。公厕内部除常规设施配置外,也因地制宜增加了蹲位提示、扫码取纸设备等,方便市民如厕。”据九龙坡区环卫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区累计新改建公厕49座,新增对外开放社会公厕32座,整改公厕问题2.1万个,有效填补公厕“盲点”,提升公厕服务品质。

休憩健身更绿色

建成公园、游园15个,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03万平方米

“现在可好了,在家门口可以随时健身休闲,开窗见绿、出门游园一点都不夸张。”去年,华福大道旁的七彩园社区游园建成后,七彩华府小区居民张雪十分高兴,“我们这一片小区多、住户多,而且紧挨大马路,活动场地挺少的,以前,想要到最近的公园去健身锻炼一下,走路基本需要半小时。”

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七彩园社区游园,只是该区全力推进“增绿添园”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该园建成投用后受到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七彩园。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供图

“在‘增绿添园’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承‘一园一主题、一园一文化、一园一特色’的建园理念,努力打造文化亮点突出、特色景观鲜明的公园体系。”九龙坡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注重文化内涵融入外,还十分重视群众意见、群众感受。比如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的概念性设计方案,组织镇街、社区群众与专家一道参与方案评审,倾听群众意见;又如针对城区土地稀缺性,他们在空间上做足文章,使立面文化与平面花境、绿化景观与文化元素两相结合,打造可漫步的道路,可阅读的建筑,构建一步一景、人移景换的城市景观;再就是设置覆盖居民全龄段的娱乐设施,使园内环境既“高大上”,也不失“小而全”的舒适,满足市民娱乐、休闲与文化需求。

据统计,该区去年建成以新24孝、陶行知、陶艺、劳动文化为主题凌江园、行知园、勤耕园、陶艺园等公园游园15个,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03万平方米。目前,全区公园、游园总数145个,“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逐步变为现实。

生活环境更时尚

垃圾分类覆盖653家公共机构,51个社区试点

最近,一套垃圾分类自编操,在谢家湾小学火了,这套自编操是谢家湾小学雨露班的学生们创作的,在2020年第一天上学日,雨露班的孩子们向全校汇报表演了这套垃圾分类自编操,获得了全校师生的阵阵掌声。

在九龙坡,垃圾分类走进校园,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该区学校每个班级都配置了四分类垃圾桶,孩子们每次扔垃圾的时候,都会想一想:用完的铅笔放进哪个垃圾桶呢?“废弃的纸巾是可回收的吗?”“午餐后掉落在地上的饭菜渣属于什么垃圾呢?”垃圾分类减量环保理念正浸润童心。

“剩菜剩饭、菜叶果皮是易腐垃圾,矿泉水瓶、废报纸、旧衣服是可回收物……”居民李光群说起垃圾分类,张嘴就来,“现在我们小区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时尚,好多外头的人来参观。”李嬢嬢所说的“我们小区”,就是九龙坡区二郎街道迎宾社区的钢球小区。

如今,在钢球小区,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460户人家的习惯和自然;在机关,垃圾分类已融入日常工作;在医院,垃圾分类已成常态;在学校,垃圾分类既是必修课,更是孩子们喜爱的时尚话题;在建筑工地、商场市场、公园景区、餐馆酒店等重要场所,处处都有各行各业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的身影,一场垃圾分类的新时尚热潮正在全区社会各界风生水起。

目前,九龙坡区已在全域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653家公共机构全覆盖,10个街镇51个社区全试点,建成29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覆盖居民30万余户、社组312个,分类示范镇街比例达到40%,“党建引领、政府统筹、街镇主导、综合治理、科技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雏形已成,垃圾分类减量,生活环境更时尚。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