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城市党建“扎根”社区 “红色暖流”漫灌居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21日16时13分讯(记者 李黎 通讯员 喻建国)构建区域大党建、推进街道社区与单位互助共建、“四单”运行机制根治社区“软骨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今(21)日从重庆忠县了解到,该县党建引领创新实施“小区域大融合、小社区大治理”,社区“大党委”机制有序运行,城市党员干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诗意山水·忠义之州”的城市名片越擦越亮,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月16日,在忠县忠州街道香怡社区的“四点半课堂”,2名孩子戴着口罩“借网”上课,党员志愿者黄邦寿当起“临时爸爸”和“校外教师”,辅导作业、讲故事、做游戏……润物无声地播撒知识的种子。
“咯……咯……”听到两个孩子银铃般的笑声,等候在“教室”外的奶奶周泽芳高兴地说,“多亏社区办起了‘学堂’,也多亏黄老师这个热心肠!”
“四点半课堂”,是忠县忠州街道香怡社区党委联合辖区“大党委”成员单位香山小学校、乐天小学校和部分民办教育机构创办的“联合小学”,社区居民也称它为“托儿所”。
从2017年9月1日“开班”以来,一名学校党员老师、一名社区党员志愿者每天下午4:30至6:30,对社区双职工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开展作业辅导、兴趣启发、拓展训练、心理疏导等“课程”。疫情之前,“四点半课堂”每天有30多名孩子在这里“托管”,他们的家长则了无牵挂地打工挣钱。
“四点半课堂”只是展示忠县城市基层党建成果的一个“小窗口”。2017年,为切实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通病”和“顽症”,忠县以忠州街道、白公街道15个城市社区为主体,以帮联单位、驻地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为依托,着力构建区域大党建格局,推进街道社区与单位互助共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邻里间,重情谊,多沟通,不扯皮;纠纷事,多商议,调解好,都满意……”在忠县忠州街道中博社区外墙LED屏幕上,这首《中博社区居民公约歌》每天循环播放。
环境优美、秩序井然、邻里和睦、商贸活跃……如今的中博社区欣欣向荣、一派祥和。但三年前,这里还是花台种菜、邻里互骂的“城中村”。
怎样收拾这个“无人管、无法管”的烂摊子?由忠县经济信息委、县统计局等5家辖区单位组成的“大党委”在社区党委的牵头下应运而生,3个网格党支部、13个网格小组闪亮登场,135名党员穿上”红马甲”走马上任。“百脑议事会”这个由社区党员代表、热心居民代表、法律志愿者等参加的议事调处机构“开门断理”。
较真碰硬啃下“硬骨头”,对症下药医治“犟拐拐”。四年互怼一笑泯恩仇、五子女赡养老人不再扯皮推诿、刁蛮媳妇羞愧难当跪地认错、花台铲菜种上花草……共建共享的“绣花功夫”让中博社区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文明、和谐、幸福的阳光洒向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自信、热情、快乐的精气神绽开每一个居民的笑脸。
“百脑议事会”议出小区新颜值,“三长”发力疫情“败走麦城”。在忠县忠州街道十字街社区,以楼长、党小组长、居民组长的“三长”发挥“主心骨”“排头兵”“领头雁”作用,带领社区居民奋战在抗疫一线。
党员蔡传军主动请缨,退休党员周成田30多天不下火线坚守岗位,党员刘金凤躺在病床动员家人“接棒”抗疫,老党员闫宗发捐赠1万元购买口罩……128名党员网格长、楼栋长、志愿服务者坚守阵地,累计劝导群众1.3万余人次,常态化监测重点人员28户120余人,用一张张“红色盾牌”把新冠肺炎疫情挡在社区之外。
“你们安心扶贫,家人我们照顾。”在忠县忠州街道锦鸿社区,83岁的黄仲梅老伴刚刚去世,儿子刘皇常年驻扎在忠县白石镇巴岭村扶贫,无法陪伴照顾老母亲。不过,刘皇一点也不用操心母亲的衣食住行,因为每天都有党员、志愿者给老人家买菜、煮饭、梳头、洗衣……
老人家开开心心颐养天年,儿子安安心心参与扶贫。这得宜于忠县在城市基层党建中,开展的“情暖扶贫路,家人我照顾”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原来,忠县摸排发现选派的230名驻村干部,109人家中有困难需要帮助。忠县县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驻村干部居住地社区党委牵头,通过定人、定时间、定任务的方式,明确1名社区党员、网格员或志愿者结对帮扶,定时上门服务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在忠县,15个城市社区还与72个贫困村党组织开展城乡支部结对联建帮扶。以书记结对带书记、专干结对带专干、党员结对带党员的方式,发动城市社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开展“我为扶贫出把力”活动。利用邮乐购电商平台推销,发动社区居民“消费扶贫”购买贫困户农特产品,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截止目前,15个城市社区与贫困支部共过组织生活36次,互派干部挂职63人,结对帮扶贫困党员4875人,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61件,帮助销售贫困群众农产品折价46万多元。
“四单”架起党群连心桥,上下联动“医治”社区顽症。在忠县白公街道,生态花园瓷砖脱落、澜凯花园停车库停摆等社区矛盾多如牛毛。
白公街道组织社区党员代表、网格员代表、居民代表对照问题梳理“点单”;白公路社区根据问题“单子”向参与社区联建的县司法局、县市场监管局等5家“大党委”委员单位“分单”;白公街道以“红头文件”方式向涉及的职能部门“派单”;年终时,“大党委”联系人(市管领导)召集辖区党员、群众代表对完成情况进行民主公开“评单”。
“四单”运行机制,根治了遇事“绕道走”“踢皮球”“留一手”等社区治理的“软骨病”。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大治理”成效明显。白公生态花园凿掉瓷砖刷上外墙漆、澜凯花园停车库变身城区一流车库、白公污水管网改造等久拖不决的“疑难杂症”迎刃而解。
党小组建在物业上,党群治理“一条心”。忠县忠州街道红星社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基层治理优势,在6个物业小区建立党小组,以“党建+物业”构建“社区命运共同体”。在疫情阻击战中,社区党委下设的3个支部,9个党小组与6家物业公司背靠背、手牵手,构建起“党员劝住人,物业守好门”的防控“堡垒”。金科物业的党员志愿者队与社区党员干部一道,做好人员排查登记、代购商品、发放宣传资料、普及防控知识等工作,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在忠县,像红星社区这种“党建+物业”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如雨后春笋遍布社区。15个城市社区与帮联集团、驻地单位、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以“1+X”建立起社区“大党委”。“大党委”下设若干党支部,以子网格为单位组建,按“1+N”模式配备力量,“1”即配备1名网格党支部书记,由子网格专职网格管理员担任;“N”即是子网格帮扶员、社区群团干部、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和派出所、环卫工、城管人员等。每个网格党支部下设若干网格党小组。
“大党委”——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三级网络体系“覆盖”城市社区。上至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在内的15个市管领导干部作为城市社区“大党委”的联系人,与下至普通党员、居民形成“一杆子插到底”的运行机制。领导干部有“责任田”,部门有“承包地”。全县86个部门党组织负责人下沉社区“现场办公”,2000余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履职”,21个“管得宽”“搁得平”“红管家”“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在社区楼院管起“闲事”。
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干、难事有人帮。3年来,城市“大党委”解决了130余件重点难点问题。社区干部、网格员、民警、环卫工、小区物业、党员志愿者等累计为群众办理民生事项16639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2000余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忠县城市基层党建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新路子,实现了变“分”为“合”破各自为政之题、变“上”为“下”破解有心无力之题、变“管”为“治”破解管理粗放之题、变“看”为“干”破解袖手旁观之题。城市更美好、精神更富有、生活更舒心的好日子乘着党建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