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乡非常1+1(上):一剂金融好药方扶出一个亿元村
核心提示:
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由我市各级部门精兵强将组成的扶贫工作队。从2017年起,这些各怀绝技的扶贫队员,紧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为新农村建设上下奔走,为产业转型对接外部商机,为有志向的贫困户输出金融扶贫政策……他们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驱车来到平安乡,为你揭秘这群接地气的扶贫干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26日18时30分讯(记者 羊华 林森)“干了半辈子金融,没想到这些经验用在扶贫工作中同样好使”徐治国笑着说。3月22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深入老徐所在的奉节县平安乡采访,与这位“老金融”攀谈起来。
年过五旬的老徐是重庆农行派驻平安乡的定点扶贫干部,也是梁平农行副行长,当“乡村干部”两年来,通过“金融扶贫”,让农户们壮起胆子改变农业种养殖结构,他所对接的天台村更是变出了六家企业,年产值近亿元。
当老金融遇上“泥腿子”
在田坎边,老徐一边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讲解金融扶贫,一边和路过的村民打招呼,从着装和表情来看,他已是平安乡的“自己人”。
然而,讲起“借钱生钱”的打法和成效,老徐又立即回归了金融工作者的精明。
老徐说,他在金融系统工作多年,2018年,他听说重庆农行系统要组建36人定点扶贫干部团队,立刻报名参战。目的有二,一是在机关工作多年,想换个环境活动一下“筋骨”,另一层意思,是他深信自己多年的金融工作经验,用于农村脱贫攻坚算是“无缝链接”,越贫困的地方越具有挑战性,所以他最终来到了平安乡。
然而,老徐在平安乡的的金融扶贫并非一帆风顺。
“越贫困的农户越保守,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老徐感觉到金融扶贫政策,好像是重拳打在棉花上。
把政策讲得足够透彻,甚至扶贫小额信贷已经备齐,仍然观望者众。
老徐经过摸排发现,问题主要出在思想上,村民们对于“借钱生钱”存在顾虑。为此,他和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乡扶贫工作队及乡党委政府深入探讨,决定通过金融+产业的方式帮助农民解放思想,除去穷根。
金融扶贫与产业挂钩
短期靠政策、长期靠产业,老徐说,这是他接地气之后得出的结论。
老徐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由乡及村,后来的金融扶贫政策都与相应的种养殖产业挂钩,让农户更加清晰地看到产业带来的前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平安乡政府了解到,去年,该乡金融扶贫“两免一贴”5万元以下扶贫小额信贷,帮助461户建卡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1882.5万元用于产业发展;投资1641.16万元发展产业项目22个,新增小水果种植面积达4000亩。如今,平安全乡累计发展脆李11924.1亩、豆腐柴10010亩、中药材12630亩、蔬菜11073亩,实现“四个1万亩”目标,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粮经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到2:8。实现了主导产业100%覆盖贫困村,产业项目、利益联结100%覆盖贫困户。
亿元产业村蝶变之路
徐治国除了帮乡里“理财”,平时还要对接天台村。两年的金融扶贫和产业打造,让昔日的贫困村蝶变成亿元产值村。
过去农民种的是红薯、洋芋、玉米“三大坨”,现在脆李、前胡、高山蔬菜……这些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已经在全乡推广。村里的六家企业,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引擎,去年的产值已经近亿。
看到金融扶贫政策,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平安乡,老徐很有成就感,但他最大的感受,却是“团队的力量”。
“毕竟乡村治理是系统工程,金融扶贫只是其一。”老徐说,天台村今年的目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的发展转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将全村“散、小、边”的耕地以及缺乏劳动力的农户名下的耕地,全面利用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可增加种植面积 300 亩,涉及农户70余,预计可实现户均增收1万余元;改变过去“村、乡干部拼命吼,底下百姓直摇头”的局面,密集开展小型院坝会,邀请种植经济作物尝到甜头的农户上台分享经验,让带动更多群众改变思想,转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