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龙沙镇“志智双扶” 为贫困群众点亮“一盏灯”
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牵住群众想要脱贫这个“牛鼻子”,做好顶层设计、措施推进及树标立杆,在贫困群众心中点亮“一盏灯”,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万州龙沙镇“志智双扶” 为贫困群众点亮“一盏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4-0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周晓瑜 通讯员 黄玉保 潘娅丽)香甜的橙子、爽脆的蜜柚被集装成箱运往镇内外,彰显着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整洁的园落、文明的乡风成为村庄的“标配”,凸显着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牵住群众想要脱贫这个“牛鼻子”,做好顶层设计、措施推进及树标立杆,在贫困群众心中点亮“一盏灯”,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扶贫产业蓬勃发展,橙子挂满枝头。通讯员 黄玉保 摄

点一盏灯,亮一大片

绝美的风景,陡峭的山路,一幢灰色的青砖小洋房在巍巍大山的环抱中露出俏皮的身影——3月30日下午,笔者来到龙沙镇彭家村时,年逾七旬的村民付绍成正吆喝着将山坡上的黄牛赶进牛棚,说起自己这几年的“致富经”,付绍成滔滔不绝。

“多亏了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大力扶持,我今年仅5头黄牛就卖了3万多块钱,还有两亩地的脐橙,一年的纯收入超过4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三年前,付绍成还是当地有名的建卡贫困户,老两口年迈多病,靠几亩薄地养家糊口,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走的是泥巴路,吃的是三大坨。”付绍成笑着说,这种近乎原始的生活仿佛在一夜之间改变。3年前,龙沙启动脱贫攻坚“志智双扶”活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扶贫干部进村入户为村民谋划脱贫致富的路子。得知付绍成年轻时曾养过黄牛,驻村干部建议老付重拾“老本行”,可老付犯了难:“我一没文化、二没技术,养牛的成本又大,搞砸了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你住的这个地方水草丰茂,气候温和,适合养牛,只要你干,我们支持你。”让付绍成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帮扶干部带着启动资金和黄牛养殖资料上门来了,从圈舍的规划到小牛犊的选择,手把手帮付绍成“恶补”黄牛养殖技术。第一年,付绍成花1500元买了一头小黄牛,一年后卖了将近7000块钱;第二年,他用这笔钱作本钱,一次性买了三头小牛犊,经过三年的“滚动”发展,如今,付绍成已是当地有名的养牛大户。

眼见着原本穷得叮当响的付绍成通过黄牛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周围的贫困户纷纷效仿。69岁的谭宜荣因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干不了体力活,去年7月,谭宜荣找到付绍成“取经”,老付二话没说,拿出3000块钱借给谭宜荣作本钱,并将黄牛养殖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今年年底黄牛就可以出栏,估计能卖8000块钱左右,明年最少养两头,呆在家里一年也有上万元的纯收入。”谭宜荣乐呵呵地说。

彭家村村支书冉瑞华介绍,在付绍成的带动下,当地40多户村民通种发展种养殖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美丽院落越来越多 通讯员 黄玉保 摄

志智双扶,授人以渔

“我养了450只土鸡,一年最少也有3万元块钱的纯收入。”两年前,龙沙镇沙包村贫困户易良均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参加了镇里的养殖技术培训。回到家里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开了一个家庭养殖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近几年来,龙沙镇围绕“志智双扶”、产业扶持和帮助增收,组织农服中心技术人员、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开展技术培训、脱贫致富经验交流,为全镇738户贫困户按一户一策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有力激发扶贫户内生动力。为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该镇建立了万亩晚熟柑橘基地及5000亩主产李子、梨子、红心蜜柚等水果的淡伏季水果基地,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及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每到水果成熟季,香甜的橙子、爽脆的蜜柚集装成箱被运往镇内外,农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

同时,为让有劳动力但未就业贫困户能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的技能,增强就业的竞争力,调动他们就业的积极性。从去年开始,龙沙镇先后组织72户贫困户到职业培训学校进行家政技能培训,目前这些贫困户家庭全都实现了稳定就业。

“贫困群众拿到的,不仅仅是告别贫困的‘车票’,还有打开出彩未来的‘钥匙’。”从2019年开始,龙沙镇联合区招生办,在该镇组织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会龙沙专场活动,为龙沙镇贫困考生提供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让更多的贫困考生了解普通高校招生政策,科学合理填报高考志愿,助力龙沙镇200余名贫困考生升学圆梦。

“有学费和生活费资助,读书的费用没问题。”正在读大学的程俊杰告诉笔者,因家庭贫困,加上高考成绩不理想,他原本打算高中毕业后出门务工,在去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会上,工作人员推荐他到重庆一家职业学校学习电子商务,并帮他落实了各项资助政策。程俊杰说,大学毕业后,他打算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开一家网店,帮助家乡销售柑橘和各种土特产,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农家小院鲜花常开 通讯员 黄玉保 摄

乡村振兴,文化润心

踏着晨光,漫步于园中小径,看那烟光日影浮动于疏枝繁叶之间,曲径回廊,脚步叩在满是雨痕的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回响。眼前,几位老人正在打扫园内的落花和树叶,一幅村美人和、幸福安逸的美好画卷跃然眼前。这是笔者3月30日在龙沙镇晋家院子看到的一幕,其实这只是龙沙“以庭院小美助力山村大美”的一个缩影。

龙沙镇党委书记谭成勇告诉笔者,从去年开始,当地通过环境治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打造了鸡公山院子、晋家院子、周坝院子三个“四有”示范院落,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有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有通俗易懂、展现乡风民俗、感恩奋进、法制文化、廉政文化等时代元素的墙体画;有图文并茂的文明新风、政策解读、普及科学知识的文化墙;有完善的考核评比及资金保障机制。

“文化润心,有村规民约,村民能遵纪守法,集体观念及荣誉感强。文化墙使移风易俗触及群众灵魂,也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这些充满乡土气息、富于时代精神的方式,让农民群众享有健康的精神世界,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投身到建设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家园中来。”谭成勇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万州龙沙镇“志智双扶” 为贫困群众点亮“一盏灯”

2020-04-02 06:1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周晓瑜 通讯员 黄玉保 潘娅丽)香甜的橙子、爽脆的蜜柚被集装成箱运往镇内外,彰显着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整洁的园落、文明的乡风成为村庄的“标配”,凸显着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牵住群众想要脱贫这个“牛鼻子”,做好顶层设计、措施推进及树标立杆,在贫困群众心中点亮“一盏灯”,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扶贫产业蓬勃发展,橙子挂满枝头。通讯员 黄玉保 摄

点一盏灯,亮一大片

绝美的风景,陡峭的山路,一幢灰色的青砖小洋房在巍巍大山的环抱中露出俏皮的身影——3月30日下午,笔者来到龙沙镇彭家村时,年逾七旬的村民付绍成正吆喝着将山坡上的黄牛赶进牛棚,说起自己这几年的“致富经”,付绍成滔滔不绝。

“多亏了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大力扶持,我今年仅5头黄牛就卖了3万多块钱,还有两亩地的脐橙,一年的纯收入超过4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三年前,付绍成还是当地有名的建卡贫困户,老两口年迈多病,靠几亩薄地养家糊口,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走的是泥巴路,吃的是三大坨。”付绍成笑着说,这种近乎原始的生活仿佛在一夜之间改变。3年前,龙沙启动脱贫攻坚“志智双扶”活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扶贫干部进村入户为村民谋划脱贫致富的路子。得知付绍成年轻时曾养过黄牛,驻村干部建议老付重拾“老本行”,可老付犯了难:“我一没文化、二没技术,养牛的成本又大,搞砸了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你住的这个地方水草丰茂,气候温和,适合养牛,只要你干,我们支持你。”让付绍成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帮扶干部带着启动资金和黄牛养殖资料上门来了,从圈舍的规划到小牛犊的选择,手把手帮付绍成“恶补”黄牛养殖技术。第一年,付绍成花1500元买了一头小黄牛,一年后卖了将近7000块钱;第二年,他用这笔钱作本钱,一次性买了三头小牛犊,经过三年的“滚动”发展,如今,付绍成已是当地有名的养牛大户。

眼见着原本穷得叮当响的付绍成通过黄牛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周围的贫困户纷纷效仿。69岁的谭宜荣因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干不了体力活,去年7月,谭宜荣找到付绍成“取经”,老付二话没说,拿出3000块钱借给谭宜荣作本钱,并将黄牛养殖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今年年底黄牛就可以出栏,估计能卖8000块钱左右,明年最少养两头,呆在家里一年也有上万元的纯收入。”谭宜荣乐呵呵地说。

彭家村村支书冉瑞华介绍,在付绍成的带动下,当地40多户村民通种发展种养殖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美丽院落越来越多 通讯员 黄玉保 摄

志智双扶,授人以渔

“我养了450只土鸡,一年最少也有3万元块钱的纯收入。”两年前,龙沙镇沙包村贫困户易良均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参加了镇里的养殖技术培训。回到家里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开了一个家庭养殖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近几年来,龙沙镇围绕“志智双扶”、产业扶持和帮助增收,组织农服中心技术人员、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开展技术培训、脱贫致富经验交流,为全镇738户贫困户按一户一策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有力激发扶贫户内生动力。为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该镇建立了万亩晚熟柑橘基地及5000亩主产李子、梨子、红心蜜柚等水果的淡伏季水果基地,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及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每到水果成熟季,香甜的橙子、爽脆的蜜柚集装成箱被运往镇内外,农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

同时,为让有劳动力但未就业贫困户能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的技能,增强就业的竞争力,调动他们就业的积极性。从去年开始,龙沙镇先后组织72户贫困户到职业培训学校进行家政技能培训,目前这些贫困户家庭全都实现了稳定就业。

“贫困群众拿到的,不仅仅是告别贫困的‘车票’,还有打开出彩未来的‘钥匙’。”从2019年开始,龙沙镇联合区招生办,在该镇组织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会龙沙专场活动,为龙沙镇贫困考生提供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让更多的贫困考生了解普通高校招生政策,科学合理填报高考志愿,助力龙沙镇200余名贫困考生升学圆梦。

“有学费和生活费资助,读书的费用没问题。”正在读大学的程俊杰告诉笔者,因家庭贫困,加上高考成绩不理想,他原本打算高中毕业后出门务工,在去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会上,工作人员推荐他到重庆一家职业学校学习电子商务,并帮他落实了各项资助政策。程俊杰说,大学毕业后,他打算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开一家网店,帮助家乡销售柑橘和各种土特产,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农家小院鲜花常开 通讯员 黄玉保 摄

乡村振兴,文化润心

踏着晨光,漫步于园中小径,看那烟光日影浮动于疏枝繁叶之间,曲径回廊,脚步叩在满是雨痕的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回响。眼前,几位老人正在打扫园内的落花和树叶,一幅村美人和、幸福安逸的美好画卷跃然眼前。这是笔者3月30日在龙沙镇晋家院子看到的一幕,其实这只是龙沙“以庭院小美助力山村大美”的一个缩影。

龙沙镇党委书记谭成勇告诉笔者,从去年开始,当地通过环境治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打造了鸡公山院子、晋家院子、周坝院子三个“四有”示范院落,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有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有通俗易懂、展现乡风民俗、感恩奋进、法制文化、廉政文化等时代元素的墙体画;有图文并茂的文明新风、政策解读、普及科学知识的文化墙;有完善的考核评比及资金保障机制。

“文化润心,有村规民约,村民能遵纪守法,集体观念及荣誉感强。文化墙使移风易俗触及群众灵魂,也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这些充满乡土气息、富于时代精神的方式,让农民群众享有健康的精神世界,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投身到建设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家园中来。”谭成勇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淼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