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幸福感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近段时间,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莲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村民王胜权在食用菌扶贫车间采摘羊肚菌,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莲花村是彭水1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2019年8月,在政府的帮助下,王胜权和老伴搬进莲花村,住进三室两厅的新房子。“如今我们两口子都围着羊肚菌‘转’,在家门口‘上班’了。”说起今天的新生活,王胜权幸福感满满。
从2018年以来,彭水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头号工程,依托景区、场镇、农业产业基地等资源禀赋进行科学合理选址,采取“政府统规、群众委托代建”模式,按照“先定户定人,再定建房套数和面积,同步建设配套设施,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搬迁户走”思路,建成绍庆阿依河、黄家漆红、郁山白马、梅子垭干田坝、大垭冬瓜、善感农纲、芦塘板栗、芦塘坡坪、棣棠牌楼、三义莲花、润溪樱桃、乔梓合心等12个集中安置点,安置贫困群众249户937人。
为实现“搬得出”,彭水采取政府统一规划、群众委托代建形式建设,精准锁定搬迁对象,扣准“第一颗纽扣”,充分发挥群众的选择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公开宣讲政策、公开评议对象、公示评议结果。实行“零利润”建设、成本价供房,实施“交钥匙”工程,确保搬迁户自筹不超1万元便拥有一套安置住房,不因建房而大额负债,对经济特别困难的搬迁户实行“兜底搬迁”。
为实现“稳得住”,彭水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坚持安置住房与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实施、整体推进,加快安置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六通八有”,即通路、电、水、电视、通讯、网络,有产业基地、活动场地、购物超市、卫生室、图书室、议事堂、垃圾收运点、产业项目,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实现“能致富”,彭水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搬迁户参与”,投入2600万元配套旅游接待中心、淡水养殖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食用菌产业大棚等产业项目,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搬迁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集体经济组织以产业设施入股,搬迁户参与务工、管护,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形式入股,龙头企业以流动资金、技术、管理入股,实行利润按股份比例分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彭水12个集中安置点带动搬迁户就业务工300余人,实现户均增收1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