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蒋太平:返乡创业养殖生猪实现致富
重庆市丰都县十直镇新屋村3组49岁村民蒋太平,在外出务工8年后,2005年返回老家创业,开始养殖生猪。

丰都蒋太平:返乡创业养殖生猪实现致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4-0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3日6时讯(通讯员 何韵婷)重庆市丰都县十直镇新屋村3组49岁村民蒋太平,在外出务工8年后,2005年返回老家创业,开始养殖生猪。虽然最初几年养殖规模不大,没有赚到多少钱,但经过多年努力,逐步探索出了养猪致富的路子。如今,他已实现年出栏400多头,年收入30多万元的目标。

近日,笔者到十直镇采访了蒋太平创业致富的经历。

蒋太平给猪喂食  通讯员 何韵婷 摄

放弃打工回到老家

1997年,27岁的蒋太平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处境,就到新疆阿克苏的建筑工地去打工。2年后,他的妻子秦仕慧也到那里和他一起打工。几年后,他们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就返回了老家。

“我小时候家里太穷了,连初中都没有读完!”蒋太平说,他的父亲蒋仲顺因患病干不了重活,家里的很多农活都是母亲秦淑兰在干。他们家除了地里出产的农产品可以拿去卖外,没有其它经济来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蒋太平说,他结婚后,为了让一家人过上好点的日子,和妻子商量后,就到阿克苏去打工。他说,刚开始去是做小工,工资是每天30元,为了多挣钱,晚上还要加班,做扛水泥等又脏又累的活。1年后,他又去学做打工,工资也逐步涨到了每天50元。

由于蒋太平肯吃苦又好学,做了几年后,他对建筑的相关知识都很了解了,收入也逐步增加。到2005年时,他们除去生活开支,还节余了10多万元。这对当时的蒋太平来说,已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蒋太平意识到,在外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加之父母已老,特别是父亲已是胃癌晚期了,需要他们回去照顾。同时,孩子留在老家不放心,并且也已5岁,快要入学读书了,也需要他们作父母的去关爱。

“打工虽然也能挣钱,但很辛苦,也不自由,不如回家自己创业。那样既可以照顾家人,也没有在建筑工地打工辛苦,还一样能够挣钱。”蒋太平说,经过慎重考虑后,2005年,他们就回到了老家。

坚持梦想开始养猪

回到家乡后,蒋太平在家人的支持下,利用打工多年的积蓄,在老家开始养殖生猪。由于受养殖场地的限制以及养殖经验欠缺等因素的影响,最初几年,他没有赚到钱,但积累了不少经验,掌握了养殖技术。

蒋太平说,该村4组村民秦文炳在1982年时,每年就养10多头猪,是当时全村最大的养猪户,也是当时村里少有的万元户。蒋太平看到他家养猪致富后,就萌生了通过养猪致富的念头。

1994年,蒋太平就开始学着养猪。由于当地没有猪崽卖,他就到县城麻柳林去买。由于猪崽有臭味,客车司机不愿装,他就用箩筐挑着走大约4个小时的小路回老家。他养猪3年,每年买10多只猪崽,但终因资金少、规模小、经验不足等问题,没有赚到多少钱,就外出打工了。

由于有过养猪致富的梦想和养猪的经历,2005年,蒋太平返乡创业首先想到的就是养猪。他就将老房子旁的猪圈适当整修和扩建后,试着了40多头猪。随后的几年,他每年养猪都在40头左右。

正是这几年的养猪经历,让蒋太平较好地掌握了养猪技术。他说:“养猪场能不能挣到钱,做好防疫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不然起了猪瘟的话,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要做好圈舍消毒和给猪打疫苗的工作。”

蒋太平说,他通过阅读养猪技术书籍,请教兽医,或者到其它养猪场学习养猪技术,参加有关单位组织的养猪技术培训等方试,加上自己养猪的实践,不断学习养猪技术。几年下来,他逐渐掌握了一整套科学养猪技术。

规模养猪实现致富

为了实现养猪致富的梦想,蒋太平从2010年开始,就开始兴建圈舍,扩大养殖规模,并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愿望。

“我的资金积累了60来万元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养猪的事情上来了!”蒋太平说,2010年,他投资13万元,成立了丰都县鸿态养殖场,修建了200多平方米的圈舍,又从彭水县一个大型养猪场买回80多头瘦肉型的三元猪进行饲养。

随后的4年时间里,蒋太平扩建圈舍500多平方米,还修建了2个沉淀池、3个沼气池、1个发酵池,用于处理养殖场的粪污问题。养猪规模也扩大到了存栏和出栏肥猪都有400多头、母猪30多头,并保持了这一规模,年收入也稳定在了30多万元。

蒋太平养猪致富后,还不忘带动了村民一起致富。该村3组57岁村民秦仕万就是受益者之一。

“要不是蒋太平帮助我,我的养猪场说不定现在都没有搞得起来。”谈到蒋太平对他家的帮助,秦仕万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2014年,蒋太平就给他借了5万元钱,帮助他买猪槽、安装风扇和太阳网,还帮助他到涪陵区买回100多只猪崽,还在饲料、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让秦仕万的养猪场走上了正轨,每年可以实现收入10多万元。

如今,蒋太平一如既往地热心帮助着那些需要他帮助的村民,以便和他们一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丰都蒋太平:返乡创业养殖生猪实现致富

2020-04-03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3日6时讯(通讯员 何韵婷)重庆市丰都县十直镇新屋村3组49岁村民蒋太平,在外出务工8年后,2005年返回老家创业,开始养殖生猪。虽然最初几年养殖规模不大,没有赚到多少钱,但经过多年努力,逐步探索出了养猪致富的路子。如今,他已实现年出栏400多头,年收入30多万元的目标。

近日,笔者到十直镇采访了蒋太平创业致富的经历。

蒋太平给猪喂食  通讯员 何韵婷 摄

放弃打工回到老家

1997年,27岁的蒋太平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处境,就到新疆阿克苏的建筑工地去打工。2年后,他的妻子秦仕慧也到那里和他一起打工。几年后,他们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就返回了老家。

“我小时候家里太穷了,连初中都没有读完!”蒋太平说,他的父亲蒋仲顺因患病干不了重活,家里的很多农活都是母亲秦淑兰在干。他们家除了地里出产的农产品可以拿去卖外,没有其它经济来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蒋太平说,他结婚后,为了让一家人过上好点的日子,和妻子商量后,就到阿克苏去打工。他说,刚开始去是做小工,工资是每天30元,为了多挣钱,晚上还要加班,做扛水泥等又脏又累的活。1年后,他又去学做打工,工资也逐步涨到了每天50元。

由于蒋太平肯吃苦又好学,做了几年后,他对建筑的相关知识都很了解了,收入也逐步增加。到2005年时,他们除去生活开支,还节余了10多万元。这对当时的蒋太平来说,已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蒋太平意识到,在外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加之父母已老,特别是父亲已是胃癌晚期了,需要他们回去照顾。同时,孩子留在老家不放心,并且也已5岁,快要入学读书了,也需要他们作父母的去关爱。

“打工虽然也能挣钱,但很辛苦,也不自由,不如回家自己创业。那样既可以照顾家人,也没有在建筑工地打工辛苦,还一样能够挣钱。”蒋太平说,经过慎重考虑后,2005年,他们就回到了老家。

坚持梦想开始养猪

回到家乡后,蒋太平在家人的支持下,利用打工多年的积蓄,在老家开始养殖生猪。由于受养殖场地的限制以及养殖经验欠缺等因素的影响,最初几年,他没有赚到钱,但积累了不少经验,掌握了养殖技术。

蒋太平说,该村4组村民秦文炳在1982年时,每年就养10多头猪,是当时全村最大的养猪户,也是当时村里少有的万元户。蒋太平看到他家养猪致富后,就萌生了通过养猪致富的念头。

1994年,蒋太平就开始学着养猪。由于当地没有猪崽卖,他就到县城麻柳林去买。由于猪崽有臭味,客车司机不愿装,他就用箩筐挑着走大约4个小时的小路回老家。他养猪3年,每年买10多只猪崽,但终因资金少、规模小、经验不足等问题,没有赚到多少钱,就外出打工了。

由于有过养猪致富的梦想和养猪的经历,2005年,蒋太平返乡创业首先想到的就是养猪。他就将老房子旁的猪圈适当整修和扩建后,试着了40多头猪。随后的几年,他每年养猪都在40头左右。

正是这几年的养猪经历,让蒋太平较好地掌握了养猪技术。他说:“养猪场能不能挣到钱,做好防疫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不然起了猪瘟的话,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要做好圈舍消毒和给猪打疫苗的工作。”

蒋太平说,他通过阅读养猪技术书籍,请教兽医,或者到其它养猪场学习养猪技术,参加有关单位组织的养猪技术培训等方试,加上自己养猪的实践,不断学习养猪技术。几年下来,他逐渐掌握了一整套科学养猪技术。

规模养猪实现致富

为了实现养猪致富的梦想,蒋太平从2010年开始,就开始兴建圈舍,扩大养殖规模,并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愿望。

“我的资金积累了60来万元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养猪的事情上来了!”蒋太平说,2010年,他投资13万元,成立了丰都县鸿态养殖场,修建了200多平方米的圈舍,又从彭水县一个大型养猪场买回80多头瘦肉型的三元猪进行饲养。

随后的4年时间里,蒋太平扩建圈舍500多平方米,还修建了2个沉淀池、3个沼气池、1个发酵池,用于处理养殖场的粪污问题。养猪规模也扩大到了存栏和出栏肥猪都有400多头、母猪30多头,并保持了这一规模,年收入也稳定在了30多万元。

蒋太平养猪致富后,还不忘带动了村民一起致富。该村3组57岁村民秦仕万就是受益者之一。

“要不是蒋太平帮助我,我的养猪场说不定现在都没有搞得起来。”谈到蒋太平对他家的帮助,秦仕万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2014年,蒋太平就给他借了5万元钱,帮助他买猪槽、安装风扇和太阳网,还帮助他到涪陵区买回100多只猪崽,还在饲料、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让秦仕万的养猪场走上了正轨,每年可以实现收入10多万元。

如今,蒋太平一如既往地热心帮助着那些需要他帮助的村民,以便和他们一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