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退出贫困县序列 巫溪脱贫攻坚的破题之“道”
相关链接:
巫溪红池坝上品风景(上)丨透过开满鲜花的大道 就像换了一个世界
巫溪红池坝上品风景(中)丨穿越田园牧歌的乡村 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巫溪红池坝上品风景(下)丨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 激活了沉睡的土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7日6时30分讯(记者 周秋含 陈星 冉长军)今年,重庆市巫溪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巫溪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
然而5年前,巫溪还有15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8.6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到2019年底,全县仅剩的8个贫困村也达到了销号标准,10448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降至0.65%。
这些抽象的数据之下,藏着的是巫溪在脱贫攻坚路上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
近年来,巫溪在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使得贫与不贫之间的空间由远变近,时间由长变短,贫困户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加。
而这“远距离”与“短时间”之间的转换,正是巫溪县书写给百姓的一份“脱贫答卷”。
探路
党政机关力量下沉基层一线
巫溪居巴渝之巅,巴山、巫山两大山脉交汇于此,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却因山高路远,发展滞后。
5年前,巫溪还有15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8.6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到2019年底,全县仅剩的8个贫困村也达到了销号标准,10448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降至0.65%。
2019年初,针对脱贫攻坚,巫溪县给自己下了死命令。
“年内坚决完成销号减贫任务,确保圆满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巫溪县委书记唐德祥就在全县脱贫攻坚决战大会上发出号召。
一言既出,针对“脱贫攻坚决战年”,巫溪全县上下都动了起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巫溪先后实施了“全面排查、问题清零、跟踪督查、百日攻坚”四大行动,将脱贫攻坚扛在肩上、落在实处。
顶层设计方面,巫溪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县领导联乡包村,全覆盖组建驻乡(镇)督战工作组,签订“五级承诺书”。
责任考核方面,乡镇、街道和部门脱贫攻坚年度考核权重分别提升到60分、49分和38分。推行重奖重惩,制定《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严格工作奖惩办法》,明确15种具体问责情形和4种奖励情形。
兵马一动,粮草随动。
巫溪县整合了涉农资金8.09亿元用于脱贫攻坚,选派精兵强将到乡镇挂职,严格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强化抓党建促脱贫。
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2/3的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开路
激活土地“造血”功能
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克深度贫困难题,必须要高度重视产业扶贫。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因为要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关键和基础举措是要发展好产业,没有产业,没有经济上的稳定后续来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去年国庆假期刚过完,家住新华村1社的龚道海手机收到了从银行发来,收款3440元的提示短信,这让他有些坐立不安。
无奈之下只好带着银行卡到街上银行的自助柜台查询,原来这笔钱是天元乡政府给他汇的鼓励资金。
龚道海一家共三口人,他和妻子靠种中药材和打零工维持生计,儿子今年刚上高中。今年他家种植了6亩中药材,还有1亩多蔬菜。
“中药材主要是前胡和独活,今年每亩可以奖励500元,蔬菜每亩400元,只要种地就有钱这种好事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龚道海说,以前这些田都荒起没人不愿意种,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发展产业还有补助,现在都是想起法子种收益高的经济作物,老百姓就更有干劲了。
在巫溪,像龚道海一样获得产业发展红利的村民还有很多。
巫溪出台了《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方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因地制宜选准2个乡镇6个村,先行先试引领示范,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2.36万户参与产业发展。
此外,巫溪还成立了产业扶贫专家组11个,选派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751名。
在政策的带动下,巫溪产业发展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村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春风。
观峰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谭家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木龙村坚持农旅融合,种植蜜柚1800亩,花卉苗木基地1000亩,培育生态农庄5家,年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带动贫困户48人就近务工;茶山村由村集体牵头按照“确权不确界”方式,共引进业主4家,流转土地1200余亩,建立“农户保底收益+劳务派工+收益分红”利益链接机制……
铺路
东西部扶贫协作结硕果
巫溪与山东泰安,一个居渝之东北,一个在黄河之滨,相距何止千里,在决胜全面小康的进程中,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部署,让两地扶贫协作、携手共进。
山水千里情,渝鲁一家亲。
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以来,两地坚持“中央要求、泰安所能、巫溪所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通过聚焦产业合作、深化结对帮扶、创新协作模式等多形式、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让扶贫协作出实效、结硕果,两地“携手共奔小康”蓝图正在变为美好的现实。
3月16日,巫溪县便组织了1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山东省泰安市务工,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这批务工人员全部由建档立卡贫困户组成,他们将统一乘车前往山东省泰安市一家企业务工。
务工人员郑加龙一家有4口人,两个孩子在上学,家里的开销主要靠他一个人打工,受疫情影响,工作一直没有落实。前段时间,巫溪县人社局向他们推送了去泰安市务工的信息,不仅免除路费,而且还有稳岗补贴政策,对他家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巫溪县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前期与山东省建立了企业用工需求、劳动力就业需求信息库,并加强摸底调查,收集掌握有就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的准确信息,协调交通运输部门提供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落实路途护送人员,实现从家门到车门、厂门无缝衔接。
此举正是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促进贫困劳动力赴山东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
巫溪县相关负责人坦言,通过部门结对、镇村结对、村企结对、医院结对、学校结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资金支持方面,到位财政帮扶资金5280万元,同比增加1878万元。
产业合作方面,泰安市推介20余家企业来巫考察投资项目,引进惠州市军丽实业有限公司、山东农大肥业等企业到巫溪县投资,转让2项专利技术,到位资金1806万元,已吸纳33名贫困户就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513户贫困户。
劳务协作方面,向山东新增转移就业贫困人口38人,并通过扶贫车间、实用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就业161人……
探索扶贫新路,两地正逐步构建起“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大格局,铺就出一条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心路
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为彻底打赢脱贫硬仗,巫溪县创新扶贫脱贫模式,将“志智双扶” 作为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难题之解。
上磺镇红岩村村民黄后兵双腿残疾,多年守贫,现在日子“松活”多了。
黄后兵是双下肢瘫痪,他看到县残联在组织厨师(面点师)公益培训,便报了名,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终学成归来。
黄后兵在红岩村小学门口开了一家包子店,每天早上还驾驶着残疾助力车,去售卖自己做的包子。
残联还额外提供帮助,让黄后兵夫妇养了200只鸡。
脱贫攻坚不养懒汉。
2019年,巫溪在贫困群众中大力开展“五步感恩互动”活动,通过贫困现场“看”、前后变化“比”、帮扶人员“导”、院坝座谈“评”、镇村干部“讲”,增强广大农户的参与意识、发展意识、感恩意识。
近年来,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创新工作方式,巫溪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全力抓好、抓细、抓实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从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典型引领等方面,努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促进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党的政策好,我要向前跑”的标语遍布每一个贫困村。
从产业脱贫再到精神脱贫,“志智”双扶之后的巫溪,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截至目前,巫溪累计实现150个贫困村销号、减贫10124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