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疫”】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 提升社区治理的温度与厚度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人民战“疫”】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 提升社区治理的温度与厚度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4-16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是疫情“大考”下,针对补齐城市治理体系短板和弱项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视角。社区是我国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生活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中,武汉市各个社区组织辖区党员、下沉干部、楼长、居民骨干、物业机构、社区志愿者等力量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在人员分类排查、政策法规宣传、体温动态监测、生活用品代购、生活物资保障、志愿服务以及人文心理关怀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服务的零距离、居民诉求的全响应,把优质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一个个有暖心的服务和有温度的社区,成为确保武汉危难时期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同时,此次疫情防控也暴露出城市治理中的一些弱项和短板,比如社区管理任务繁重、专业力量不足、可调配资源少、科技支撑能力不够等,尤其是还未真正从体制机制上将重心下移到基层、力量下沉到社区,这是城市治理最突出的“最后一米”短板。我们必须要从这次疫情危机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真正树立“全周期管理”的理念,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社区治理的温度与厚度。 

强化理念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重构、重心下移。发动人民群众全力打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体现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前所未有的重大疫情突发情况下,党中央迅速决策部署,快速调集全国各地力量支援,市、区、街乡、社区各级党组织快速落实执行,疫情迅猛发展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广大群众坚定了必胜信心。在疫情过后,要继续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疫情期间建立起的强大凝聚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在街道推进“大工委”,在社区推进“大党委”,建立社区党组织与多元主体协商共谋、群团组织与党政部门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 

强化机制创新,推动法治德治相结合,增强社会治理定力。疫情期间,广大武汉市民以极大的奉献和牺牲精神,遵守封城法规,为全国抗疫做出了重大贡献。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力保障了特殊时期的社会安全稳定。疫情过后,要继续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加强立法建设,推进严格执法,坚持公正司法,推动全民守法,确保社会既安定有序又充满生机活力。抗疫期间,在医疗救治战场和社区防控战场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武汉精神的象征。疫情过后,我们要以更大力度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新时代武汉精神内涵,鼓舞全体市民以英雄为榜样,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恢复社会活力。 

强化方式创新,发挥多元主体力量,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米”。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外,快递小哥、宾馆负责人、餐馆老板都自发组织,投身抗疫一线,形成了强大的人民战争态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巨大支持和后勤保障。要发动多元主体力量,持续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孵化力度,引入更多社会资源,激发多元主体的创新和创造活力,逐步形成政府引领、社会协同、群众自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同时,各地社区党组织应总结本地人民战争的经验,将物业公司、公共服务企业、党员、志愿者们组织起来,开展有地域特色的居民自治,提高居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和社会动员能力,提高全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 

强化手段创新,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快速应对能力。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在武汉的落地实施和场景应用还远远不够,在处理市民关切和网络舆情等事件中也暴露出极少数干部思维僵化、管理手段简单等问题。智能化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尤为重要。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助推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防控一体化、服务便捷化。要加快整合不同网络平台,真正实现服务百姓“一网通办”、治理社区“一网统管”,让社区百姓的声音上的来,让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的去。要加强网络舆情回应能力,真正把互联网作为社会治理的新空间、联系居民群众的新纽带,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互联网新媒体上来,采用新媒体市场化运营模式,不断提高新媒体的品牌创新能力、“圈粉”能力,让市民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支持各项决策部署。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和引导,有效化解重大舆情风险。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社会治理宣传,最大限度凝聚人心,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作者:朱晓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人民战“疫”】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 提升社区治理的温度与厚度

2020-04-16 22:18:03 来源: 0 条评论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是疫情“大考”下,针对补齐城市治理体系短板和弱项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视角。社区是我国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生活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中,武汉市各个社区组织辖区党员、下沉干部、楼长、居民骨干、物业机构、社区志愿者等力量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在人员分类排查、政策法规宣传、体温动态监测、生活用品代购、生活物资保障、志愿服务以及人文心理关怀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服务的零距离、居民诉求的全响应,把优质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一个个有暖心的服务和有温度的社区,成为确保武汉危难时期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同时,此次疫情防控也暴露出城市治理中的一些弱项和短板,比如社区管理任务繁重、专业力量不足、可调配资源少、科技支撑能力不够等,尤其是还未真正从体制机制上将重心下移到基层、力量下沉到社区,这是城市治理最突出的“最后一米”短板。我们必须要从这次疫情危机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真正树立“全周期管理”的理念,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社区治理的温度与厚度。 

强化理念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重构、重心下移。发动人民群众全力打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体现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前所未有的重大疫情突发情况下,党中央迅速决策部署,快速调集全国各地力量支援,市、区、街乡、社区各级党组织快速落实执行,疫情迅猛发展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广大群众坚定了必胜信心。在疫情过后,要继续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疫情期间建立起的强大凝聚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在街道推进“大工委”,在社区推进“大党委”,建立社区党组织与多元主体协商共谋、群团组织与党政部门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 

强化机制创新,推动法治德治相结合,增强社会治理定力。疫情期间,广大武汉市民以极大的奉献和牺牲精神,遵守封城法规,为全国抗疫做出了重大贡献。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力保障了特殊时期的社会安全稳定。疫情过后,要继续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加强立法建设,推进严格执法,坚持公正司法,推动全民守法,确保社会既安定有序又充满生机活力。抗疫期间,在医疗救治战场和社区防控战场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武汉精神的象征。疫情过后,我们要以更大力度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新时代武汉精神内涵,鼓舞全体市民以英雄为榜样,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恢复社会活力。 

强化方式创新,发挥多元主体力量,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米”。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外,快递小哥、宾馆负责人、餐馆老板都自发组织,投身抗疫一线,形成了强大的人民战争态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巨大支持和后勤保障。要发动多元主体力量,持续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孵化力度,引入更多社会资源,激发多元主体的创新和创造活力,逐步形成政府引领、社会协同、群众自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同时,各地社区党组织应总结本地人民战争的经验,将物业公司、公共服务企业、党员、志愿者们组织起来,开展有地域特色的居民自治,提高居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和社会动员能力,提高全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 

强化手段创新,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快速应对能力。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在武汉的落地实施和场景应用还远远不够,在处理市民关切和网络舆情等事件中也暴露出极少数干部思维僵化、管理手段简单等问题。智能化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尤为重要。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助推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防控一体化、服务便捷化。要加快整合不同网络平台,真正实现服务百姓“一网通办”、治理社区“一网统管”,让社区百姓的声音上的来,让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的去。要加强网络舆情回应能力,真正把互联网作为社会治理的新空间、联系居民群众的新纽带,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互联网新媒体上来,采用新媒体市场化运营模式,不断提高新媒体的品牌创新能力、“圈粉”能力,让市民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支持各项决策部署。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和引导,有效化解重大舆情风险。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社会治理宣传,最大限度凝聚人心,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作者:朱晓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局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