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从“空壳村”到“产业村” 深度贫困村破壳焕生机
重庆市云阳县桑坪镇大树村玉带般蜿蜒盘旋的村组公路映入眼帘,田垄间纵横交错、整齐划一的产业基地欣欣向荣。

云阳:从“空壳村”到“产业村” 深度贫困村破壳焕生机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4-1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7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朱学徽)昨(16)日,笔者走进重庆市云阳县桑坪镇大树村,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尽收眼底:村口玉带般蜿蜒盘旋的村组公路映入眼帘,田垄间纵横交错、整齐划一的产业基地欣欣向荣,半山腰上成片的经果林青翠欲滴,三五农户在林下辛勤劳作,耕耘着一年中最幸福的光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秀美可期的小山村,在几年前却是让大家头疼的“空壳村”。

当地农户忙着移栽玉米苗。 通讯员 朱学徽 摄

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布局,金山银山焕发生命力!

2017年8月,大树村因贫困发生率高等诸多原因,被确定为云阳县的深度贫困村。4518人的村子,2014年以来建卡贫困户就有126户48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0.05%。并且受到产业发展单一、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该村一度成了“空壳村”。

“那时候全村50%左右的村民家庭收入都是依靠外出务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加上基础设施差、产业基础和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9元,比重庆市平均水平低3180元。”桑坪镇大树村的党支部书记于海泉告诉笔者。

从那时候起,村“两委”班子就一直在寻找拔掉大树村穷根子的“药方”。没有劳动力、技术和产业,如何带领群众开辟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于海泉说,脱贫动力不足,将直接影响扶贫工作的成效。扶贫就要先扶志,提升扶贫“造血”能力,增强贫困户发展信心。大树村有丰厚的自然资源,有良好的农业产业优势,产业带动就是村里研究出来的解决方案。“刚开始群众对村里发展产业很抵触,大家穷怕了,不想试也不敢试,但是全村党员干部没有放弃过,都是硬着头皮说破嘴皮地去解释,慢慢地大家也就放下了心里的顾虑。” 于海泉表示。

产业发展不是纸上谈兵,要想产业发展得好,既要考虑地理条件,也要综合市场因素。2017年以来,大树村先后组织党员干部、种养大户、本土企业家前往外地学习考察,邀请农技专家、科研团队进村指导测试,综合考虑下,大树村决定发展竹荪、中药材、黑木耳、核桃、脆香李等产业项目。

近段时间,村里新建的110亩竹荪种植项目已经完成了播种,今年六月中旬将会成熟采收。于海泉介绍说,大树村在产业发展上既选择了当年可采收的项目,又选择了生长周期长的项目。竹荪、黑木耳等当年采收项目能够保证当年农户的收益,核桃、中药材、脆香李等周期长的项目能够保证今后的持续发展。

主动靠前,精选产业业主,补足发展核心动力!

农林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技术要求高。因此,近几年大树村始终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着力引进、培育、扶持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资金雄厚”的重点企业、合作社、农场主。

2017年以来,大树村已成功引进易胜农业、久丰农业,注册成立了云阳县群助核桃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企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村共培育市场主体51个。其中,注册工商企业14个,个体工商户32个,合作社5个。

目前大树村共发展竹荪405亩、核桃1600亩、李子270亩、中药材50亩、黑木耳30亩,主导产业覆盖90%以上的农户。计划到2020年底,新发展竹荪235亩、黑木耳30万段,并利用原有楠竹资源,建立楠竹加工厂150平方米,加强利益连接,扩大农户收益。

采收结束的黑木耳基地。 通讯员 朱学徽 摄

产业发展,质量是关键。为打通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户收益,大树村在产业发展方面首先做起了技术文章。从产业发展之初,大树村就坚持引进技术成熟的农业企业和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的方式,让产业发展“少走弯路”,产品质量有保障。

“现在村里每个农业企业和合作社都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也掌握了大部分的种植技术。”于海泉说。2017年以来,大树村已邀请市县专家团队进村对农户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超过10次,动员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一般农户参加市县镇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会达16次。2019年全村竹荪产量达到800公斤,通过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远销福建等东南沿海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农户在中药材基地锄草。 通讯员 朱学徽 摄

收益稳定,多重利益链接,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于海泉说,在逐步做强做大产业蛋糕的同时,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也是村“两委”班子重点谋划的事儿。根据产业实际情况,村里通过多种方式让群众受益增收。一是竹荪、黑木耳等产业由村集体投入,采取“5122”的固定分红模式,让所有村民受益;二是李子、核桃等产业分户实施,采取“基地+农户”模式,由政府提供种苗,合作社负责日常管护,收成后农户自行销售,利益自得;三是鼓励村民自己成为股东,通过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中药材项目,补足发展动力;四是企业投资部分,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提高群众收入。

2019年,云阳易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当地农户发放入园务工工资86万余元,竹荪产业让村集体获得固定分红9760元,建卡贫困户和303户土地流转户分别获得分红25000元。可喜的是,截至2019年底,全村未脱贫仅5户1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 %。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云阳:从“空壳村”到“产业村” 深度贫困村破壳焕生机

2020-04-17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7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朱学徽)昨(16)日,笔者走进重庆市云阳县桑坪镇大树村,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尽收眼底:村口玉带般蜿蜒盘旋的村组公路映入眼帘,田垄间纵横交错、整齐划一的产业基地欣欣向荣,半山腰上成片的经果林青翠欲滴,三五农户在林下辛勤劳作,耕耘着一年中最幸福的光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秀美可期的小山村,在几年前却是让大家头疼的“空壳村”。

当地农户忙着移栽玉米苗。 通讯员 朱学徽 摄

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布局,金山银山焕发生命力!

2017年8月,大树村因贫困发生率高等诸多原因,被确定为云阳县的深度贫困村。4518人的村子,2014年以来建卡贫困户就有126户48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0.05%。并且受到产业发展单一、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该村一度成了“空壳村”。

“那时候全村50%左右的村民家庭收入都是依靠外出务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加上基础设施差、产业基础和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9元,比重庆市平均水平低3180元。”桑坪镇大树村的党支部书记于海泉告诉笔者。

从那时候起,村“两委”班子就一直在寻找拔掉大树村穷根子的“药方”。没有劳动力、技术和产业,如何带领群众开辟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于海泉说,脱贫动力不足,将直接影响扶贫工作的成效。扶贫就要先扶志,提升扶贫“造血”能力,增强贫困户发展信心。大树村有丰厚的自然资源,有良好的农业产业优势,产业带动就是村里研究出来的解决方案。“刚开始群众对村里发展产业很抵触,大家穷怕了,不想试也不敢试,但是全村党员干部没有放弃过,都是硬着头皮说破嘴皮地去解释,慢慢地大家也就放下了心里的顾虑。” 于海泉表示。

产业发展不是纸上谈兵,要想产业发展得好,既要考虑地理条件,也要综合市场因素。2017年以来,大树村先后组织党员干部、种养大户、本土企业家前往外地学习考察,邀请农技专家、科研团队进村指导测试,综合考虑下,大树村决定发展竹荪、中药材、黑木耳、核桃、脆香李等产业项目。

近段时间,村里新建的110亩竹荪种植项目已经完成了播种,今年六月中旬将会成熟采收。于海泉介绍说,大树村在产业发展上既选择了当年可采收的项目,又选择了生长周期长的项目。竹荪、黑木耳等当年采收项目能够保证当年农户的收益,核桃、中药材、脆香李等周期长的项目能够保证今后的持续发展。

主动靠前,精选产业业主,补足发展核心动力!

农林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技术要求高。因此,近几年大树村始终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着力引进、培育、扶持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资金雄厚”的重点企业、合作社、农场主。

2017年以来,大树村已成功引进易胜农业、久丰农业,注册成立了云阳县群助核桃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企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村共培育市场主体51个。其中,注册工商企业14个,个体工商户32个,合作社5个。

目前大树村共发展竹荪405亩、核桃1600亩、李子270亩、中药材50亩、黑木耳30亩,主导产业覆盖90%以上的农户。计划到2020年底,新发展竹荪235亩、黑木耳30万段,并利用原有楠竹资源,建立楠竹加工厂150平方米,加强利益连接,扩大农户收益。

采收结束的黑木耳基地。 通讯员 朱学徽 摄

产业发展,质量是关键。为打通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户收益,大树村在产业发展方面首先做起了技术文章。从产业发展之初,大树村就坚持引进技术成熟的农业企业和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的方式,让产业发展“少走弯路”,产品质量有保障。

“现在村里每个农业企业和合作社都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也掌握了大部分的种植技术。”于海泉说。2017年以来,大树村已邀请市县专家团队进村对农户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超过10次,动员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一般农户参加市县镇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会达16次。2019年全村竹荪产量达到800公斤,通过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远销福建等东南沿海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农户在中药材基地锄草。 通讯员 朱学徽 摄

收益稳定,多重利益链接,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于海泉说,在逐步做强做大产业蛋糕的同时,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也是村“两委”班子重点谋划的事儿。根据产业实际情况,村里通过多种方式让群众受益增收。一是竹荪、黑木耳等产业由村集体投入,采取“5122”的固定分红模式,让所有村民受益;二是李子、核桃等产业分户实施,采取“基地+农户”模式,由政府提供种苗,合作社负责日常管护,收成后农户自行销售,利益自得;三是鼓励村民自己成为股东,通过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中药材项目,补足发展动力;四是企业投资部分,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提高群众收入。

2019年,云阳易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当地农户发放入园务工工资86万余元,竹荪产业让村集体获得固定分红9760元,建卡贫困户和303户土地流转户分别获得分红25000元。可喜的是,截至2019年底,全村未脱贫仅5户1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 %。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