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丨杨媚:做助农增收的带头人
杨媚,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党总支书记,作为2011届的大学生村官来到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后,流转土地建立蔬菜大棚,为农户做示范种植。

荣昌丨杨媚:做助农增收的带头人

人物简介:

杨媚,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党总支书记,作为2011届的大学生村官来到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后,流转土地建立蔬菜大棚,为农户做示范种植。2013年通过重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蔬菜大棚400余亩,统购农用物资,统一生产技术指导,注册商标树立品牌等,保障农户收益,增加农户收入。2017年利用村级集体建设试点项目的契机,建立了产业发展协会、股份制合作社和农产品销售公司三个平台。2018年集体经济纯收入近10万元,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奔小康之路。

演讲稿内容:

大家好!我叫杨媚,从2011年到现在,当大学生村官已经8年,现任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党总支书记,党龄8年。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看着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父母总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我常常想:种什么可以卖更多的钱、怎样种才能过上好日子?长大了,我一定要用科学技术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这就是我的初心。

2005年,我报考了农业大学,选择了农业专业。毕业后我又义无反顾回到农村,父母对我的选择很不理解,邻居家的孩子离开农村都“飞黄腾达”了,只有我还来守着土堆堆过日子!

2011年7月,我来到双流村,这里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是荣昌区万亩蔬菜园区。但经过仔细走访,我发现蔬菜基地虽然有着30多年种植历史,但品种老化、技术落后、种植粗放,蔬菜产量不高,农户们收入过低,很多人纷纷弃地外出务工。

地还是那片地,天还是那片天。如何改变现状,提升品质?为此,我拟定了提高种植技术的方案。可是当我兴冲冲地跑到田坎边指导农户时,有的村民不屑一顾地说:“我们种菜那时你怕还没有生出来,要你来指手画脚?”还有的嘲讽说“农业大学,你读了几年?我们可读了一辈子!”频频受挫后,我开始思考如何改变大家对我的看法,如何让大家相信我。

“说不管用,那就做出来给他们看!”我决心流转土地,建蔬菜大棚,做示范种植。为了找到土地,我跑遍整个村子,好不容易找到一片土地,为了打动他,我天天往他家跑,在我的“软磨软泡”下,他终于松了口。但在签合同的那一天,他却当着大家的面突然反悔!这突如其来的一棒让我不知所措,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这时,村里的一名老党员站出来说:“我们家的土地租给你吧!”关键时刻,是党员站出来给了我帮助!

我不顾家人反对,把准备修婚房和结婚用的钱全部用来建大棚。因为没钱请工人,8个大棚从搭建、耕地、育苗、栽种、施肥、采摘,全是我自己一个人完成,还用剩下的材料搭了一个不近30平米的小棚,冬冷夏热,冬天棉被湿,夏天蒸桑拿。迈过一道又一道坎,2012年我终于开始有了收获。3月,我种的黄瓜开始采收,批发价3元多一斤,而村民的黄瓜才刚刚种下去。“村官的黄瓜卖火了!”全村炸开了锅,我的大棚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来看稀奇:“杨村官,这是什么品种,这么早卖了多少好价钱?”“村官,我想拜你为师学技术!”第一季结束,我收入近10万元,亩产值上万元。

我始终牢记建大棚的初衷——为民示范、带民致富。为了更好推广现代农业技术,2012年5月,我在村里开办了第一期技术培训班,为村民免费讲解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此外,我还开展蔬菜嫁接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授农户如何嫁接。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一个老奶奶,戴个老花眼镜,很爱问问题,“杨老师,是不是这样切割的?”“杨老师,这样包扎错没错?”为大家培训我很享受,我喜欢村民叫我“杨老师”。

有一天,第一批跟着我种蔬菜的吕大哥找到我说,“我现在大棚有10多个了,菜很好,就是卖不了好价钱,还有你开的植保处方在吴家铺买不到药呀!”看来,散兵作战,不如抱团发展。 2014年初我开始着手组建专业合作社,一开始大家对合作社并不待见,最初只有不到30人参加。为了让大家感受合作才能共赢,我立即与厂家联系统购复合肥,同样的肥料比市面便宜15%,同时争取到项目资金,为社员免费发放粘虫黄板和生物农药。一周后,还没到上班时间,我就接到村干部的电话,“杨书记,你快点来呀!我们办公室被围堵了!”我急急忙忙赶到村委会,才发现院坝站满了人。“杨书记,我要加入合作社哈!”“杨书记,要给我名额哟!”合作社人气陡增,大家感受到了合作带来的效益,肥料厂家与我们合作,免费测土配方,生产配方肥,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肥效。2015年我们又建立了蔬菜产地交易市场,制定生产标准,提升品质,注册蔬菜商标,获得绿色蔬菜认证,同品质的蔬菜全社一个价,争取到价格话语权,极大保障了种植户的收益。

2017年,我借荣昌区发展村级集体建设试点项目契机,率先在全区建立了产业发展协会、股份制合作社和农产品销售公司三个平台,集体经济蒸蒸日上,实现盈利近20万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018年,双流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荣誉称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00多元。

从杨村官,到杨老师,再到杨书记,每个角色我都在乎,每个身份我都珍惜,只要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就觉得一直走在实现梦想的大路!。看到我干得风生水起,父母终于理解了我的选择,谁说土堆堆里就刨不出金娃娃?

回想这一路走来,当初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那粒种子,早已生根发芽。现在,为了让这粒种子开出更美的花,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让热爱土地的人们有更丰厚的回报,我将使命不变,初心不改,助农增收的奋斗脚步,始终向前!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荣昌丨杨媚:做助农增收的带头人

2020-04-17 15:53:03 来源: 0 条评论

人物简介:

杨媚,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党总支书记,作为2011届的大学生村官来到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后,流转土地建立蔬菜大棚,为农户做示范种植。2013年通过重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蔬菜大棚400余亩,统购农用物资,统一生产技术指导,注册商标树立品牌等,保障农户收益,增加农户收入。2017年利用村级集体建设试点项目的契机,建立了产业发展协会、股份制合作社和农产品销售公司三个平台。2018年集体经济纯收入近10万元,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奔小康之路。

演讲稿内容:

大家好!我叫杨媚,从2011年到现在,当大学生村官已经8年,现任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党总支书记,党龄8年。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看着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父母总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我常常想:种什么可以卖更多的钱、怎样种才能过上好日子?长大了,我一定要用科学技术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这就是我的初心。

2005年,我报考了农业大学,选择了农业专业。毕业后我又义无反顾回到农村,父母对我的选择很不理解,邻居家的孩子离开农村都“飞黄腾达”了,只有我还来守着土堆堆过日子!

2011年7月,我来到双流村,这里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是荣昌区万亩蔬菜园区。但经过仔细走访,我发现蔬菜基地虽然有着30多年种植历史,但品种老化、技术落后、种植粗放,蔬菜产量不高,农户们收入过低,很多人纷纷弃地外出务工。

地还是那片地,天还是那片天。如何改变现状,提升品质?为此,我拟定了提高种植技术的方案。可是当我兴冲冲地跑到田坎边指导农户时,有的村民不屑一顾地说:“我们种菜那时你怕还没有生出来,要你来指手画脚?”还有的嘲讽说“农业大学,你读了几年?我们可读了一辈子!”频频受挫后,我开始思考如何改变大家对我的看法,如何让大家相信我。

“说不管用,那就做出来给他们看!”我决心流转土地,建蔬菜大棚,做示范种植。为了找到土地,我跑遍整个村子,好不容易找到一片土地,为了打动他,我天天往他家跑,在我的“软磨软泡”下,他终于松了口。但在签合同的那一天,他却当着大家的面突然反悔!这突如其来的一棒让我不知所措,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这时,村里的一名老党员站出来说:“我们家的土地租给你吧!”关键时刻,是党员站出来给了我帮助!

我不顾家人反对,把准备修婚房和结婚用的钱全部用来建大棚。因为没钱请工人,8个大棚从搭建、耕地、育苗、栽种、施肥、采摘,全是我自己一个人完成,还用剩下的材料搭了一个不近30平米的小棚,冬冷夏热,冬天棉被湿,夏天蒸桑拿。迈过一道又一道坎,2012年我终于开始有了收获。3月,我种的黄瓜开始采收,批发价3元多一斤,而村民的黄瓜才刚刚种下去。“村官的黄瓜卖火了!”全村炸开了锅,我的大棚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来看稀奇:“杨村官,这是什么品种,这么早卖了多少好价钱?”“村官,我想拜你为师学技术!”第一季结束,我收入近10万元,亩产值上万元。

我始终牢记建大棚的初衷——为民示范、带民致富。为了更好推广现代农业技术,2012年5月,我在村里开办了第一期技术培训班,为村民免费讲解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此外,我还开展蔬菜嫁接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授农户如何嫁接。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一个老奶奶,戴个老花眼镜,很爱问问题,“杨老师,是不是这样切割的?”“杨老师,这样包扎错没错?”为大家培训我很享受,我喜欢村民叫我“杨老师”。

有一天,第一批跟着我种蔬菜的吕大哥找到我说,“我现在大棚有10多个了,菜很好,就是卖不了好价钱,还有你开的植保处方在吴家铺买不到药呀!”看来,散兵作战,不如抱团发展。 2014年初我开始着手组建专业合作社,一开始大家对合作社并不待见,最初只有不到30人参加。为了让大家感受合作才能共赢,我立即与厂家联系统购复合肥,同样的肥料比市面便宜15%,同时争取到项目资金,为社员免费发放粘虫黄板和生物农药。一周后,还没到上班时间,我就接到村干部的电话,“杨书记,你快点来呀!我们办公室被围堵了!”我急急忙忙赶到村委会,才发现院坝站满了人。“杨书记,我要加入合作社哈!”“杨书记,要给我名额哟!”合作社人气陡增,大家感受到了合作带来的效益,肥料厂家与我们合作,免费测土配方,生产配方肥,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肥效。2015年我们又建立了蔬菜产地交易市场,制定生产标准,提升品质,注册蔬菜商标,获得绿色蔬菜认证,同品质的蔬菜全社一个价,争取到价格话语权,极大保障了种植户的收益。

2017年,我借荣昌区发展村级集体建设试点项目契机,率先在全区建立了产业发展协会、股份制合作社和农产品销售公司三个平台,集体经济蒸蒸日上,实现盈利近20万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018年,双流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荣誉称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00多元。

从杨村官,到杨老师,再到杨书记,每个角色我都在乎,每个身份我都珍惜,只要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就觉得一直走在实现梦想的大路!。看到我干得风生水起,父母终于理解了我的选择,谁说土堆堆里就刨不出金娃娃?

回想这一路走来,当初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那粒种子,早已生根发芽。现在,为了让这粒种子开出更美的花,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让热爱土地的人们有更丰厚的回报,我将使命不变,初心不改,助农增收的奋斗脚步,始终向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