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大山里 15岁聋哑女孩用画笔追梦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1日15时07分讯(通讯员 陈钰桦) 墙上的白板固定着画纸,青年艺术工作者、川美黑白灰美术学校教师张凤琴和徐小娇正在给一位学生视频连线教授绘画。这是一幅竖构图的风景画:天空由远及近从紫色渐变到蓝色,山谷里树木参天,明黄色的小屋点缀其中。
这幅画仿佛就像视频连线对面——15岁聋哑女孩萍萍(化名)的家,重庆城口县大山深处,一支画笔,就是她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她笔下的世界,山林里遍地开放鲜花,狐狸、小鹿在林间跳跃;笔尖婉转,长有羽翼的人,望向远处层叠的山峰……山的另一边,是这个女孩的好奇与渴望。
当张凤琴和徐小娇10天前(5月10日)去往城口县,看到了这个聋哑女孩如何作画,一场特殊的送教就开始了,她们要用画笔,助飞大山里的梦。

追梦:聋哑女孩痴迷画画
“一个大山深处的聋哑女孩,从未接受过学校的正规教育,是如何创作出一幅幅带有奇幻色彩的画的?”当张凤琴看到城口县河鱼乡河鱼小学校长高鹏的一条朋友圈的时候,这个充满惊奇的问题,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她要去往城口,去她生长的环境,看看这个女孩作画。
5月10日,张凤琴和徐小娇从九龙坡黄桷坪出发,两个人开了近6小时的车,奔袭千里,来到了城口县。简单休息一晚,5月11日一大早,二人又驾车近两小时,终于到达了河鱼乡。山坡上,一处农房水泥的墙面坑坑洼洼,萍萍穿着淡黄色外套,扎个马尾,早就在等待“新朋友”,她赶忙搬出椅子笑盈盈地邀请张凤琴坐下,一点也不羞涩和胆怯。
萍萍从房间里拿出了这一年多所创作的画作,一沓画整齐叠在一起,张凤琴和徐小娇一张张观看着,萍萍不时手舞足蹈,试图用肢体语言向二人解读画作的内容。“虽然我不能明白她所有的意思,但是一提到画画,她是多么的高兴。”张凤琴说。
城口县河鱼乡河鱼小学校长高鹏是最先发现萍萍喜欢画画这个秘密的。那是在2018年秋天,河鱼小学对辖区内适龄入学孩子挨家挨户进行了摸排,最后在萍萍家中,河鱼小学发现了这个女孩已经13岁了,却从来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正规教育。
“无论孩子家里是什么条件,她有着什么问题,只要到了入学年龄,就应该让他们接受到教育。”高鹏和教师们当即决定,每周开展一次送教,并为萍萍定制了教学计划。萍萍开始拿起从未见过的纸、笔,开始和老师学习一些简单的生字、算数。
一天,高鹏和送教老师宋勤和往常一样来到萍萍家里,在用过的算数本背面,一只兔子、松鼠正从萍萍的笔尖诞生。“原来这个女孩喜欢画画!”水彩笔勾画的一匹奔马让宋勤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萍萍喜欢画画也让河鱼小学调整了送教计划,并为她增添了画笔,调色盘。学校没有专业的画纸,宋勤就每周带几张A4纸给萍萍作画,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宋勤就教萍萍画一些简单的景物。
刚开始,宋勤画一笔,萍萍就模仿一笔,一年多的日子里,萍萍创作的内容和色彩越来越丰富,既有小女孩和狐狸亲吻这样的童话世界,也有两个人红叶林中相逢的浪漫。萍萍的乐观坚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是宋勤每次送教最大的感受,随着萍萍画得越多,宋勤心里高兴着,但又充满了担忧——自己不是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甚至整个学校也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谁来给萍萍提供专业的指导……

解梦:“她的画既有对自然的向往,但又流露着害怕”
当天上午,张凤琴和徐小娇带着萍萍,画了一上午的画。萍萍拿出平日里使用的画板,各种颜料沾染在画板四周,中间留下的是和她使用的纸张大小一模一样的区域。 “这块画板完全不像是使用了半年多,而是像用了好几年,画画在她的生活中是占了多大的一部分啊!” 徐小娇说。
萍萍望向四周,目光停留在了房屋后面的树林,她将棉签捆扎在一起,墨绿色的颜料在纸上点缀,一块青葱的草地从纸张下方开始生长,萍萍又换了毛刷,画出树干,并开始点染。
每当萍萍创作的技法不够成熟的时候,张凤琴二人就在刚画好的区域打一个小叉,对萍萍满意的地方就打上一个小勾。不一会儿,一棵色彩渐变的树从纸上生长出来:画中从上到下,从紫色渐变到浅绿色,再渐变为蓝色,最后回归墨绿色。“这张画是富有层次的,空旷的草地是墨绿色,一棵绿色的树正在生长,再往远处是蓝色的天空,天空的更远处,是紫色的天际。”徐小娇说。
萍萍又拿起了画纸和蜡笔,示意二人和她去往屋后的山坡。七八分钟后,一处视线开阔的山坡植被茂密,对面的高山耸入云端,山洼里公路向远方绵延,三人一起,用萍萍从未接触过的技法,完成了对周围熟悉环境的风景写生。“她就是在这样的原生态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周围的一草一木,都是她入画的素材。”张凤琴说,她的画作大多以自然环境为基调,大胆运用色彩的冲击,她对色彩的运用和观察能力非常强。
最让两人意外的是,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萍萍还会采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她的画盘里出现了牙刷、棉签等工具,采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是画者创造力和个性化的体现。
徐小娇在翻看画作的时候注意到,萍萍的画作,经常会出现两个人。徐小娇指着画上的人摇了摇头,萍萍指着树下的小女孩,又指了指自己,而另一个浑身是刺的人,萍萍两手做出了一个飞翔的动作,表示这是自己凭借想象创作出的人物。“她画有带刺的羽人,还有暗色调的运用,我能够感受到她对外界的向往,但却又充满了害怕和焦虑。这些元素是她对自由的向往,对大千世界的遐想。”徐小娇说。

造梦:“绘画精灵”每周有两次视频课
临走之前,张凤琴二人了解到萍萍拥有一部旧手机,可以满足微信视频通话,这让网上视频教学成为了可能。回到学校,5月12日上午,张凤琴第一次和萍萍进行了视频连线一对一教学。“她对视频和图片的交流还是没有问题的,对她进行步骤引导,我们画一笔,让她跟着画一笔,然后让她把画好的画拍照发过来,用打勾和打叉的方式做标识引导她。”
5月20日下午,已经上了两次视频课之后,张凤琴增加了课程的难度,挑选了一幅色彩丰富,进远景交错,需要运用透视画法的画作,带着萍萍一起模仿。每次上课,都需要张凤琴和徐小娇配合完成,由张凤琴演示,并进行手语解说,徐小娇拿着手机连线,对如何调颜料,如何构图等步骤分解,提醒萍萍注意每一个细节。徐小娇打开备注“绘画精灵”的对话框,在徐小娇眼里,屏幕对面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生,而是不断带给她们惊喜的一个“绘画精灵”。
约定的时间,对面城口县,宋勤和萍萍已经摆放好了画架和所需的颜料。张凤琴指着画上的线条比划着进大远小,萍萍点了点头,视频对面,宋勤提醒着萍萍,两边同步创作着每一个景物。“因为异于平时上课,我们一堂课需要花近两个小时 “徐小娇说,现在每周会给萍萍视频连线上两次课,第一次视频连线,二人选择了一个长方体和草莓素描构图,萍萍却始终画不出立体的构造,徐小娇再一次感受到,对于从未接受过系统教育的萍萍,素描技巧是教授困难的,创意画教学更能展现她独特的感知和创造力。
圆梦:未来为萍萍举办独立画展
“让萍萍能够接收到专业的教育,不要让大山埋没了她绘画的天赋,让她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实现她画中的梦想,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张凤琴二人的送教,也让河鱼小学校长高鹏满是高兴。
而提到女儿会画画,55岁的朱秀坤总会露出笑容。“以前也没有看到过她在地坝画画啊,就是送教的老师来了,才看见她在画。”朱秀坤说,自萍萍开始画画以来,更加开朗,增添了笑容,是朱秀坤感受到女儿最大的变化。
最近是玉米、土豆栽种养护的时节,朱秀坤早上6点就会出门到地里除草,傍晚而归正当疲惫的时候,看见父亲回来的萍萍就会赶忙拿出画好的画给他看。“我也看不懂她画的什么,但是看见妹妹开心,我就开心了。”朱秀坤腼腆笑着说。
为了让女儿安心画画,朱秀坤和妻子吴德碧商量,把侧屋的空房间拿出来给女儿当了“画室”,一件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画笔和调色盘被萍萍分类整齐摆放,这里是她思维肆意飞奔的一方天地,所有对世界的期盼都在笔下,最后凝结成了一个又一个梦幻的形象。
“我们正计划在视频教学的同时,今后也能为萍萍举办独立画展,对她的画作进行拍卖,帮助她改变生活。”张凤琴说,“开放的六月·川美创谷艺术游”快要到了,黄桷坪在等待这个女孩子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