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李家沱创卫三重奏③丨一处景的穿越 废弃码头蝶变西流沱古镇
相关链接:
巴南李家沱创卫三重奏①丨一栋楼的统筹 “筒子楼”共享生活设施之后
巴南李家沱创卫三重奏②丨一条河的美颜 花溪河治理重现水清岸绿
核心提示:
爱国卫生运动,尤其是国家卫生区的创建,让重庆市巴南区的居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环境变美带来的益处。近年来,该区在“创卫”上新招不断,不仅让花溪河两岸的菜地“变身”公园,老旧小区的“共享衣架”深得民心,西流沱小镇也成了游客的“打卡”热门之地……
得益于全民创卫,巴南区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达95.18%。今(22)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走进巴南区改变最大的李家沱街道,为你解读这里的“创卫”故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2日12时讯(记者 张馨月)一处西流沱,上下两座城,悬壶济沧海,藏龙卧虎间。早在明清时期,西流沱就已存在,古人笔下,它是一座江湖,刀光剑影,尔虞我诈,无数故事在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名门世家上半城,市井巷弄下半城,汇聚成一个真实的世界。
在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也有一个西流沱。这个“江湖小镇”是老重庆历史文化风貌的展现,许多人来到这里,看戏、喝茶、赏景,把工作及生活中的烦恼抛于脑后。
快意人生,潇洒自在,这便是二者异曲同工之处。
一座有着江湖文化的滨江小镇
站在青石板铺成的古道上,感受周身洒满暖暖的阳光,空气里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小巷里来往的行人在这柔和的日子里放松了心情,放慢了脚步,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重庆是个被开埠文化浸润深远的城市。
西流沱,本是重庆开埠后在长江边上的第五大码头,如今,由融汇集团发掘打造后成为一座滨江小镇。
“自2018年国庆开街以来,西流沱的客流量一直都很大。”李家沱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西流沱不仅深得市民朋友的喜爱,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打卡”。
西流沱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报恩塔”已经百年风雨。
报恩塔是整个西流沱小镇的风水中枢,塔高七层,雕梁画栋丹楹刻桷,尽显巧匠工笔,原是为纪念革命先行者邹容,由西流沱四大氏族出资合力修建。登上高塔,可以俯噉整个西流沱与长江。
“巴南傩戏戏台”是小镇的另一大亮点。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戏台分两层,都为纯木结构,顶上一排小青瓦,呈鱼鳞状分布,叠得很规整,顶中是一个龙头,正对着观众,两边是两个吼叫的龙头,张着大嘴,吞吐日月,栩栩如生。
戏台下面,观赏的人们涌来,一排排桌椅,供其就坐。上午十一点,傩戏大戏台开演,巴南本土原创的傩戏惹得众人连连叫好。
一个散落大街小巷的百姓博物馆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获悉,“五一”期间,该区接待游客达64.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3亿元。其中,素有“缩小版洪崖洞”之称的西流沱小镇,5天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成为“打卡”热门地。
西流沱小镇为何备受游客青睐?其特别之处,还在于它拥有重庆首个百姓博物馆。
其由一个个立式柜体组成,散布在小镇各个角落,每一个立柜都展示着一个身边好人的物件以及图文简介,扫描图文区上的二维码,还可以了解他们更详细的新闻报道。
百姓博物馆的“序章”写了这样一句话:“这是百姓博物馆,真正属于百姓的博物馆。”
它的初衷是做真正属于老百姓自己的博物馆,讲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故事。在这里,一个饭盒、一本笔记本都可能成为展品,其背后,则蕴藏了一个个温情的故事。
一把指甲剪,讲述了照料有智力障碍的堂叔长达10年的唐正碧的故事;一叠记账单,记录了把邻居当亲人的李先池的故事;一条丝巾,藏着创业回报社会招聘了大量下岗女工的企业家梁凤梧的故事;一把抓挠,见证了照顾继父如生父的聂章木的故事……
展出的这些物件虽小,却折射了小人物的人间大爱,它们静默在这里,述说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百姓故事,将文明社会普通老百姓之间的真情真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把健康教育、爱国教育等元素融进小镇,传播这种理念,也是为了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巴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创卫工作,不仅要做好简单的清扫保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展现形式将健康的理念传递给所有人。
【记者观察】一个创卫激活一盘棋
从一栋老楼、一条河流到一座小镇,巴南区李家沱街道的城市治理实践表明,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保洁,而是通过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将创卫和文明习惯融入所有人的生活。
近年来,巴南区自上而下,通过国家卫生区创建,围绕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市容环境、生活方式养成等方面,突出“治脏”“治乱”“治差”“环保”四个重点,将创卫工作与环保督查、城市品质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并通过制度建设推进、卫生习惯的改变、文明素养的提升、健康理念的传播、人居环境的改善,让爱国卫生运动深入人心,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达95.18%。
量变带来质变,西流沱古镇一出生就成为超人气景点,是因为涵盖了城景观打造、市治理到创卫的方方面面。当地群众整体素养的提高,加上政府部门的持续作为,这里能够火起来,验证了一个道理——只要做到了事在人为,必然会换来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