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不残 双手开辟致富路 渝北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8日18时30分讯(记者 闫仪 通讯员 张泽美)在重庆市渝北区,有这样一群脱贫户:他们虽然身体残疾,家庭拮据困难,但凭借着一股子不怕苦、不怕输的干劲儿,用勤劳的双手发展产业,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今(28)日,就让我们走近几位脱贫户,看他们是怎样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实现致富梦的。
养殖黑山羊 摘掉“贫困帽”
2005年,洛碛镇沙地村村民王庆国到工地打工,不慎将头部摔成了重伤,落下轻微残疾,成了半劳动力,家庭经济收入困难。“在建筑工地打工时,出了安全事故,光住院治疗就花了不少钱,不仅把家里原有积蓄花光,还欠了不少外债。”提起早些年家里的窘境,王庆国感慨良多。
2014年,王庆国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单位悦来街道得知王庆国家里的情况后,向他赠送了两只“扶贫羊”。经过几年的饲养,其中一只母羊产下了5只小羊羔,收入颇为可观。
在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帮扶下,王庆国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向命运屈服的干劲儿,靠着养殖黑山羊成功脱贫,还走上了致富路,成为远近闻名的“羊倌”。
在王庆国家的羊圈前,只见他动作娴熟地打开圈门喂养羊,30多只黑山羊听到主人的呼唤,立刻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抢吃食料。
2019年,王庆国靠养殖黑山羊,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2.764万元,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还重新整修了房子,建起了新羊圈,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发展种养殖业 扩宽致富路
像王庆国一样虽然身体残疾却靠自己的双手发展产业致富的,还有玉峰山镇双井村的脱贫户傅宗勇。
傅宗勇患有先天性视力残疾,看东西非常吃力。由于家庭困难,他不得不自食其力,照顾患有间歇性精神的母亲和长期卧病在床的父亲。
2014年,傅宗勇一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并没有“等靠要”,而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在打零工之余发展种养殖业。
区审计局帮扶责任人了解到傅宗勇家的情况后,鼓励傅宗勇发展种养殖业。傅宗勇说干就干,在区审计局的帮助下努力发展种养殖业。
通过几年的发展,傅宗勇家的大棚蔬菜从1亩发展到了3亩,常年存栏鸡150余只,存栏生猪2头。
“面对贫困,傅宗勇一家没有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而是想办法、谋出路、找项目,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区审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傅宗勇2019年的记账显示:土地流转收入0.7万元,蔬菜收入1.55万元,养殖生猪收入1万元,家庭总收入达到3.25万元……
养猪儿脱贫 过上好日子
“卖了4头猪,入账1.8万元;卖了50多只鸡,收入5000元,这一年总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5月19日,在洛碛镇新石村脱贫户胡国富家中,他嘴里嘀咕不停,一问,原来是在算2019年的“脱贫账”。
前几年,胡国富因为常年生病、长期吃药,失去了劳动能力,还落下了肢体残疾。妻子离他而去,加上孩子还在上学,胡国富成为了贫困户,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
区委组织部帮扶责任人到胡国富家中走访时,向他详细讲解了扶贫政策,鼓励他发展种养殖实现脱贫。于是,他向帮扶责任人提出养殖2头猪的想法。
“我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一个星期后,他们真的给我送来了两头小猪儿,还有些包谷。”胡国富感激地说,看着猪圈里的猪儿一天天变得膘肥体壮,致富脱贫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胡国富靠养猪儿脱了贫,逢人便夸党的政策好。“党的政策这么好,我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过上好日子啊。”胡国富说,今年自己又养了2头生猪、60多只家禽来增加收入。
“实现产业发展到户,是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渝北区各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来,渝北区投入409.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实现有能力有意愿发展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